APP下载

少林拳、太极拳文化内涵解读与发展困境探析

2016-11-19刘旭东

武术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少林太极

刘旭东

摘 要:文章以中原武术的两大品牌“少林拳”、“太极拳”为研究对象,对武术文化内涵解读、推广模式、武术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要利用河南省特有的武术文化资源来打造文化大省、文化强省,这是时代赋予中原武术的责任。

关键词:文化强省 中原武术 少林 太极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4—0019—03

1 少林拳文化内涵解读

当今,只要谈起“中国功夫”或“中国武术”,脑海中所派生出来的“少林”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北方武术流派的代表,它是中国武术各个流派中历史悠久、门类最多、体系最大的门派之一。少林寺自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建寺以来,一方面成为禅宗思想的发源地,另一方面也成为习拳练武的场所,两者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同时,也相互渗透,佛教向少林武术的渗透主要是以禅宗为主体的,同时也成为世界宗教史上的一种奇特现象。少林武术正是在这种特殊环境的熏陶下,以其独特的禅武结合方式,使得少林武术与少林禅宗并肩发展,形成少林寺独特的魅力,已经成为中国佛教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出禅宗思想笼罩下少林武术的魅力、活力与定力。

少林寺影响的日益扩大,已经远远超出一个佛教寺院所持有的文化含载,可将其称之为“少林文化现象”。少林文化之所以取得今日的成就,是因为少林文化建立在浑厚博大的中华文化基础之上,其发生与发展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特点。少林武术文化是以多元文化的交流为积淀的一种文化的融合体。首先,少林寺的创建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外文化交流高潮为背景,以后又多次在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发挥作用,吸取养分;其次,少林文化具有文武兼备的特点,是文、武两种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最后,少林文化是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交流结合的产物,少林武术具有区域文化交流融合的特点。同时,少林武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沃土之中,依托佛教圣地,在发展中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技击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历史证明,少林武术的形成是长期积累、演变的结果,既与佛教的中国化这一外在文化因素密切相关,更是禅拳相融这一内在文化因素的直接产物。佛教的中国化不仅使少林寺接纳了武术,在汇集百家的基础上综合创造了少林武术,而且使少林武术映射出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光芒,由保护寺院发展到济世报国,并因此而扬名天下。禅拳相融表现为禅拳的内在一致性以及禅拳的互动作用。少林武术绵延千年,当前中国武术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决定少林武术应该发扬宽容开放、兼收并蓄的传统,在全球化浪潮中,加快现代化进程。

2 太极拳文化内涵解读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存在方式,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华武术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华民族身体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和技术模型而言,它集中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总体特征。在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中,“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柔弱胜刚强”都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故太极拳又被称为“哲拳”。其文化内涵具体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与“松静为本的文化特色”。

太极拳文化内涵中最为突出的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呈现,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到拳术里,表现为习练者技击追求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协调、统一。此理念认为,假如把宇宙自然作为一个大天地的话,那么人本身的存在就是一个小天地,这两个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一致的,可以交互相通。假如“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在习练者内在精神的追求的话,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一枝,更为直接的是它将为人的健康体魄提供可行途径。在太极拳的演练中,以人的生命整体观作为技艺基础,以内向性运用意识为特征,通过研究人生命运动规律,揭示生命运动与自然存在、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从而强化意识对于生命过程动态变化的感应,并自觉的使生命处于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已达到身心健全、内外协调,最终使人的生命内涵得以最充分的呈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这里强调的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高境界,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层次。太极拳中和谐文化的体现,其中最为重要的也在于养成人体内在的和谐统一。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强调人的心理、生理和谐,体现的也正是个体精神内在的疏导。同时注重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和谐,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最为关键的部分。

松静为本:“中国文化是静的文化,故中人的美德是静的美德,主宽主柔,主知足常乐,主平和敦厚;西方文化是动的文化,故美德是动的美德,主争主夺,希望乐观,主进取不懈”(林语堂)。作为独具特色的中国武术流派,太极拳属于内家拳的的柔性武术。其松静为本、占中求圆的身体活动直接体现和反映了中国式的“主静文化”。太极拳通过身体的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质,其基本活动理念便是松静为本、动静相兼、动中求静、中正安舒、柔和圆活。

太极拳作为一种运动,首先变现为思想意识指导下外在的人体动作位移与内在的生理机能变化之间的协调配合活动,从哲学上讲是一种平衡状态。太极拳以其行云流水般的舒展、柔和、缓慢的身体动作,去表达自己生命“动中求静” 的永恒意念与要求。其次,从强身健体的养生功能看,动静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中医的“动以样型、静以养神、不当之极、持之以恒”的基本原则。按照中医理论,“形体静而贵动,故宜动而养之;神气动而贵静,故宜静而养之。”两者各得其所,彼此不可替代。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较,太极拳突出其“精神内敛”的意识体操功能,强调动静相兼的自我保养和应物自然的个性表现,并由此追求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方面的协调共进。

3 “文化强省”视角下的中原武术文化发展困境分析

作为中原武术的代表,“少林”与“太极”要在深厚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进一步创新和不断发展,这是河南武术文化的生命,批判地继承,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是武术文化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如何充分发挥两大优秀拳种的文化理论、文化宣传、文化产业上,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3.1 拳种文化理论丰富,与社会发展结合度不高

作为河南武术的领头羊,少林与太极两大拳种承担了对外宣传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在两大拳种的文化内涵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林与太极刚好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原厚重历史氛围下的相对应的民族特色。少林拳术的刚毅、勇猛与太极拳术的柔和、内敛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其实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生活写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直不阿、忍辱负重。作为河南武术的宣传名片,少林与太极在对外交流和扩大影响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外的各种宣传也仅限于武艺技术层面的推广,而对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推广不够,或者说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少林武术是一个禅武合一的功夫体系,不但包括少林武术拳术、套路和功法方面的技法体系,同时也包括禅文化体系。目前的少林武术的传承仅限于少林拳术、器械等技法方面的传承,而对禅诗、书法、禅乐、医药等方面的传承甚少。这是对少林武术文化体系的简化和不负责任,不利于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太极拳发展方面看养生与健身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何将“动中求静、动静相宜、身心和谐”等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内涵结合到当今浮躁不安、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中,还没有找到一个相对适应的结合点与切入点,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3.2 “少林”与“太极”武术产业发展不平衡

纵观少林与太极两大武术产业,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呈现出不平衡状态:以少林武术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功夫影视片中独领风骚,《风中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代表的少林武术演艺是少林武术文化商业演出的精品。登封的武术培训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少林武术村,体现着武术产业培训的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而河南卫视《武林风》栏目于2004年1月3日起开播,它集“竞技、表演、娱乐、参与”为一体,把武术艺术化、娱乐化、参与化,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档大型武术综艺娱乐栏目。相比之下的太极拳产业则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态势,仅限于民间群众的习练,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处于一种民间娱乐、相对封闭、自我发展的传承形式。但目前两大武术派系所面临的相同问题是武术市场发展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缺乏正确的定位指导;运作模式与市场脱节;武术套路和散打市场发展不均衡;缺乏既懂武术又会经营的专业管理人才等亟待解决问题。

3.3 对外宣传、推广形式单一

在对外的宣传和推广上,“少林拳”、“太极拳”目前呈现出形式单一、内容单调、重视技术展示而忽略文化推广的困境,还没有形成集团化、综合化、多方位、深层次的推广模式和发展战略。少林武术在功夫舞台剧、影视剧、武术培训、旅游、产业园区等硬件建设方面都以形成规模,但是在武术互联网服务业、武术节会会展业、武术创意、武术动漫、武术网络游戏业等软件方面还欠缺。因此,瞄准河南武术文化发展的前沿和远景,培育和发展河南武术影视文艺、电子音像、出版印刷、电子版权、网络媒体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提升河南武术文化产业的高科技含量,形成后发优势要成为今后的发展目标。

3.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欠缺

我国自2006年和2008年分别进行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批工作,目前河南省共计有5个武术类进入,分别是“少林功夫、太极拳(2006年第一批)”、“月山八极拳、苌家拳、心意六合拳(2008年第二批)”,这也预示着河南武术的代表将以立法的形式得以保护和更深层次的发展,这为进一步提升河南武术的文化品位,为河南武术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河南武术的国际传承和发扬提供新的机遇和平台。

2011年2月25日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结束了中国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法律的空白。河南省国家级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功夫和太极拳自从市场化开发以来,在法律保护工作上主要针对外界的商业滥用、商标和网络域名非法注册等侵权行为采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诉讼和赔偿的。目前,经过实施法律诉讼和保护,少林功夫和太极拳都取得了合法的管理和使用专权。但是,侵权行为时有发生,河南省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还任重道远。

4 结论

河南拥有丰富的武术历史文化资源,而且具有明显的品牌优势,“少林”和“太极”两大拳种是河南省独特的优势,是中国功夫的标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武术文化品牌。河南丰富的武术文化资源是河南文化资源大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河南武术文化资源,并将“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写入了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作为中原崛起的重要战略内容。河南丰富的武术文化资源不仅是一张耀眼的名片,更是一坐蕴藏无限商机和亟待开发的河南特有的“富矿”。 因此,如何利用河南省特有的武术文化资源来打造文化大省、文化强省,这是时代赋予中原武术的责任。

“少林太极誉中华,德播神州精神佳;齐心协力促发展,任重道远多谋划。”加强中原武术文化的研究,一方面是对武术技术与武术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保护,同时也是利用这宝贵的文化遗产来弘扬和提升河南的对外影响知名度、为打造出一个“魅力河南、文化河南、武术河南”的新篇章,并形成具有华豫文化产业特色,使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出新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栗胜夫.论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40-44.

[2]仝茂华.打造中原武术文化品牌的策略实践与思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7):58-62.

[3]王柏利.太极拳生存境况与发展前景的研究 [J]. 搏击·武术科学,2008(1):38-40.

[4]薛良磊.河南省国家级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5]李 锐.少林武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6]韩 雪.中州武术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Shaolinquan and Taijiquan

—— Based on the " Cultural Power Province " View

Liu Xudong(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Henan 461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akes two of the biggest Wushu names in the Central Plains Shaolinquan and Taijiqu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studies Wushu cultural connotations, marketing mod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Industry and issues in depth. The study proposes to use unique Wushu culture resources of Henan Province to build cultural power province, which is the responsibility entrusted Central Plains Wushu by the times.

Keywords:cultural power province Central Plains Wushu Shaolinquan and Taijiquan

猜你喜欢

少林太极
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少林小罗汉拳(十)
漂洋过海赴少林 一文不名求真功从少林洋弟子到一国外长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A transition method based on Bezier curve for trajectory planning in cartesian space①
美丽的太极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