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黑龙江省
2016-11-19魏巍
魏巍
[摘要]农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农村供应链金融缺乏运行主体,现有供应链管理难以满足供应链金融的运行要求,物流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农业供应链的创新发展,包括农业电商平台的涌现、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以及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更加精准市场预测分析及产品开发等方面。针对农村供应链金融发展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应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金融服务生态链平台,借助真实交易数据,降低风险和成本,利用服务平台的聚集效应,聚拢外围客户群体,从而更好地发展农村供应链金融。
[关键词]黑龙江省;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
一、黑龙江省农村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由于农村经济的融资主体主要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与农村中小企业,其融资行为一般具有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等特点,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这使得绝大部分农户难以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为缓解这一难题,自2008年起,龙江银行在五里明镇利用价值链经营理念,开发出以金融和农业产业链相结合的涉农金融产品,依托农业供应链推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银行+信托+政府+科技”运营模式。在该模式中,首先,五里明镇政府作为主导,牵头成立了合作社,中粮信托将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信托化,龙江银行以信托受益权为质押,以合作社全部股东及政府相关领导作保证,为合作社发放贷款。其次,中粮信托将土地出租给合作社种植玉米,合作社与中粮公司签订玉米购销协议,龙江银行通过中粮公司的资金账户划拨玉米销售款,扣除贷款本息,将剩余的资金转到合作社的账户上。“五里明模式”有效保障了农业供应链参与主体的利益,中粮公司推动了订单农业发展、稳定了原料基地,大部分农户从土地解放出来从事其他经营,整体收入增加,少部分从事规模化经营的农户身份从小农向产业工人转化、收入大幅提高。农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升了产业链中各经济主体的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实现了上下游企业、农户、合作社、金融机构等参与各方交互共赢。
2016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8.8%,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其带来的产业重构,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对融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时间较短,实践范围有限,其运行仍面临诸多障碍:
(一)农村供应链金融缺乏运行主体
目前,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有限,无论是发展意愿还是业务能力,各商业银行均缺乏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动力:同时,由于农业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开展农业供应链业务的人才,在对龙头企业的信用评估、风险控制以及农产品类质押物的价值评估等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业务管理与支持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现有供应链管理难以满足供应链金融的运行要求
相对南方农业生产企业来说,黑龙江省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的意识,难以对供应链系统中的既有资源进行整理和优化,再加上供应链系统成员之间信息传递不畅,难以实现供应链资源的快速共享,导致龙头企业难以发挥在供应链系统中的主导作用。同时,由于农业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缺乏稳定性,当市场价格发生波动的时候,经常出现违约行为,使供应链金融失去了基本的运行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行。
(三)物流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由于黑龙江省物流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多数仓储物流企业均处在粗放式的管理阶段,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效的控制,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管控手段,同时,黑龙江省质押物交易市场尚未健全,质押物变现能力相对较弱,这也阻碍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二、互联网+农业带来的农业发展新形式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将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也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2015年7月,在黑龙江省“互联网+农业”电视电话会议上,省长陆昊提出,农业是黑龙江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领域,各级政府应加速推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影响逐步扩大,农村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一)多形式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随着电商平台的业务扩展,阿里巴巴、京东等一线电商平台以及一亩田、沱沱公社等专业农产品电商平台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业务。但由于农产品电商具有较高的特殊性,很多农业电商平台尚未针对农产品电商建立起成熟的运营管理体系,增加了农业企业的转型风险。总的来说未来农产品电商平台将主要存在三种模式:一是借助已形成的先发优势及客户优势,向农产品领域进行延伸的电商平台,如京东、阿里巴巴等:二是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以线下市场为基础,导入线上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农产品020电商平台,如哈尔滨哈达果菜批发市场打造的农产品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农丰网:三是国内一线农产品企业依托自有品牌打造的垂直电商平台,在聚集了一定数量的稳定消费群体之后,逐步围绕消费群体扩张经营品类,增强消费者粘性,如中粮旗下的我买网。
(二)农产品品牌化模式加速推进
相对其它品类来说,农产品在品牌塑造层面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由于农产品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目前的大多数农业电商还是以中高端产品的开发推广为主,然而对于中高端产品来说,品牌力的提升是建立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褚橙、三只松鼠等品牌正是通过有效的互动沟通,在目标消费群体中建立了牢固的品牌忠诚,快速完成了传统农产品几年才能完成的口碑积累和宣传推广效果。
(三)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市场预测分析及产品开发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生产者很难对第二年的市场行情做出准确判断。目前大部分食品企业或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新产品的研发层面,缺乏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研究,产品开发定位不清晰,跟风现象严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分析手段的日渐成熟,农户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可通过大数据的精准分析,找到目标消费群体真正的需求点,对市场行情进行准确判断,降低农业、养殖业的风险以及生产型企业原料成本,能够提高新产品的市场生命力。
三、互联网+农业推动农业供应链金融环境发生新变化
(一)农业供应链全链条信息化发展
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为农业供应链全链条信息化的推进奠定了基础:而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农业企业尤其是核心企业对全链条信息化的需求,全链条信息化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优化供应链关系和流程、整合相关业务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核心企业可利用信息系统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衔接在一起,从企业到分销商,再到消费者,形成一个信息实时共享的电子作业平台。
(二)“数据质押”可行性大幅提升
随着电商的发展,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供应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电商平台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大量的上下游企业交易及资金流信息,这也是电商平台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优势所在:那么商业银行通过不断积累和挖掘交易行为数据,分析、归纳借款企业的经营与信用特征,对借款企业进行评级和授信,进行合理的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
四、商业银行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农村供应链金融
(一)构建金融服务生态链平台
通过将龙头企业及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都纳入电商服务平台中来,推动企业都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交易,构建一个以大数据抓取与整合分析技术为核心的金融生态链服务平台。借此平台,商业银行可充分利用整个供应链条上形成的交易数据为基础,对上下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行评测,从这一层面上讲,银行考量的将更多的是企业的未来发展预期,而非目前的发展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带推动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
(二)借助真实交易数据,降低风险和成本
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更多的是以客户的抵质押物及过往信用情况为基础,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如今,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真实的交易数据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产品定价。只要数据抓取与分析具有真实性与合理性,那么商业银行就可以依据客户的交易数据,判断贷款客户与龙头企业的供销合作关系是否稳定,是否具有持续的偿还贷款能力,从而确定贷款客户能否获得贷款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小微金融的业务风险及风控成本。
(三)利用服务平台的聚集效应,聚拢外围客户群体
借助金融服务生态链平台,商业银行可借助平台聚集效应,吸引现有客户的上下游企业加入到平台中来,扩大客户规模,提升平台的数据抓取与分析能力,让数据更加真实有效,由此构建起以真实交易为基础、以“数据质押”为核心的结算、融资、保险、理财、融资租赁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加入到平台中来。同时,商业银行可与物流、电商、第三方支付等电商平台对接,与会计、法律、商务代理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对接,与经济金融相关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对接,获取更为广泛的客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