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轮椅的“碰磁”事件说起
2016-11-19林艺
林艺
案例
某企业中年职工,男性,慢性乙型肝炎多年,已经合并了肝硬化。消化医生多次劝其戒酒,明确告知其饮酒会加重肝损害,不从,其理由是网上说饮酒舒筋活血,有益健康;医生告知其需进软食,不从,其想法是软食没营养,稍微硬一点的食物多嚼嚼就行了。最终,在一次偏僻郊区的放松度假中,他豪饮了几杯,又享受了炸鸡架之类的硬货美味,却无法躲避鸡骨头致命的伤害——划伤食道胃底静脉,血管破裂后大量吐血。然而路途较远,送到医院时医生们已无力回天。
轮椅,一直以来低调做人,不鸣不响,长期在伤残人士圈内献爱心。轮椅是名副其实的利他主义者。但这种低调,却被一次偶然的看病经历给打破了。轮椅,在其东家的指挥下,和上海某医院的核磁共振发生了一次异常亲密的接触。而自从在医院“碰磁”后,轮椅就迅速成为了网红。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轮椅觉得这次高调“出镜”很冤枉,完全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躺枪”事件。这事分明是一次“不听话”引起的大案,其背后折射出的是轮椅的东家——思方对医生的质疑。
信息大爆炸,你懂我不懂?
当今,各种信息可谓扑面而来,除了大家熟知的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更胜一筹。信息,你看或不看,都在那里。因此,信息可谓又多又便捷,医生懂的东西,我也可以搜索到!医生说这么吃健康,可很多信息说那样吃才会健康。医生给的信息也没写着“正品”和“七天保退”,为什么不能按照我的想法去试一试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看信息不是本事,从泛滥的信息中甄别出真实信息就需要本事了。在智能手机上,你随时可以看到别人转发的各种信息。但这也带来了隐患筛选出真实信息的成本越来越高。很多人都想知道“这是真的吗”,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去辨别。网络上的信息越多,麻烦也就越大。一些人轻信身边不实信息甚至是错误信息,结果酿成大错,比如“不吃药就可以治愈癌症”。
心态不一样,疗效大不同!
一次下班等电梯,听到病人家属在聊天,A说:到医院才知道得病的人真多,医生工作非常辛苦;B说:医生每天都开检查,到医院没有病也被检查出病来了;C说:我们住院治了一个多星期了,病情见好,医生都很负责;D说:我们也都住院好几天了,到现在还没确诊,也不知道专家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同乘一个电梯,同住一个医院,为什么对医生的看法竟然差距会有如此之大呢?还是从一个真实案例说起吧(目光请移向右侧)。
在这里,我先简单科普下直肠癌的手术方式。直肠癌肿与肛门的距离直接影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如果癌肿距离肛门太近(极限距离是2厘米),想彻底切除直肠癌就要连肛门一起切掉,然后在肚子上建立人工肛门——医学名词叫“造瘘口”。如果癌肿距离肛门大于5厘米,手术基本都可以彻底切除癌肿而保留肛门。上述这两个病人都是无法保留肛门的,而这正是逆转的开始。
造瘘口的日常保洁等工作在国外有专门的造口师来做跟进,而国内则是依靠医生和护士来指导,由病人和家属具体执行。很多时候为了调整造瘘口粪便的性状,需要病人针对性地调整饮食,具体来说就是有的时候需多喝稀的,有的时候多吃干的。85岁的老人从手术后就非常配合医生的嘱托,肠功能恢复得非常快,造瘘口也没有出现炎症。然而,55岁的中年人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医生不允许进食的时候偷偷喝稀饭,在医生允许喝稀饭的时候吃面条,结果出现了术后肠梗阻!饮食上的紊乱导致医生和护士难以调整造瘘口粪便的性状,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造瘘口周围炎。
85岁的老年人何以在恢复上完胜55岁的中年人?因为老人对医生充满了信任,所以医生的嘱托就容易转化为患者认可的“金科玉律”,从而得到很好的执行;反之55岁的中年人则充满质疑,就会将医生的话一分为二——符合其内心的一部分挑出来执行,不符合的那一部分抵制。心态不一样,疗效大不同。
质疑医生话,后果不敢想!
在做外科手术时,很多情况需要全身麻醉,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什么都不知道”的状态。全身麻醉的状态下,病人全身的肌肉都是完全放松的,请注意是全身和完全!这就意味着包括呼吸和消化的一些肌肉也是完全放松的。所以,全面麻醉前4~6小时,医生会要求病人不要吃任何东西,也不要喝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麻醉后患者出现口咽及胃贲门部肌肉松弛而诱发呕吐。要知道,全麻后的呕吐物极其容易被吸入气管,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结语
人有点质疑精神不是坏事,却不能把质疑精神用错了对象和环境。对于常人不熟悉的医疗行业,丝毫偏差就可能毁掉健康和生命。在某些领域,质疑精神不应该被提倡,因为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存在着巨大的不对等性。医学上每一条经验,客观地说都是用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医学书上看似一条轻描淡写的叙述,其背后却不知道源自多少医生的不懈努力,历经多少病例的珍贵总结。
回过头,我们再看看轮椅“碰磁”事件!这事充满了偶然性,但也是一个必然的结局。若没有全社会对于医疗行业的理解和信任,类似事件很难杜绝!而这也意味着医疗行业需要对全社会大力地持续科普,提高医学科学素养,缩小双方认知差距。我们春天播下科普和科学的种子,秋天就能收获理解和信任的大树!
案例
有两个直肠癌患者,一个85岁,一个55岁,均为男性。从相关检查指标来看,55岁中年人在脏器功能和身体储备方面都远远优于85岁的老年人。如果我们单纯从常识和经验来看,55岁的中年人手术后恢复情况应该优于85岁的老年人。然而,术后的恢复情况令人出乎意料——85岁的老年人手术后恢复顺利,10天就出院了,出院时连声道谢;而55岁的中年人手术后住院1个多月,出院时怨声载道!
案例
有一次急诊阑尾手术,手术中病人吐得很厉害,还吐出了似乎是面包的食物。要命的是病人还发生了误吸。幸亏麻醉医师眼疾手快,及时用吸痰管清洁了气道,又赶紧把胃肠减压管放到了胃里。手术结束后,反复追问家属好几遍,孩子的母亲才承认说手术前偷偷给他吃了面包,还喝了一瓶酸奶!她琢磨着“手术时间那么长,医生不让吃东西可怎么行!孩子这么饿,吃点应该也没事!”这个事真是吓死宝宝了,妥妥的一身冷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