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师情怀与工匠精神

2016-11-19海晏

高中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知名企业名校学历

海晏

当我们高考结束的一刹那,在亲戚邻居的眼里,我们已经因为高考的结果产生了区别。区别的目光伴随我们四年后,这种效应达到了最高峰,知名高校与知名企业自是门当户对,各种大型招聘在名校校园络绎不绝,普通高校只有些许小公司组织招聘专场。此外,知名企业在校园招聘要求中还要明确地写下“仅限211、985高校应届毕业生”、“一本学生优先考虑”等诸如此类的“特殊”要求。为了摆脱这种效应,一位二本毕业生便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差强人意的工作,辛苦工作两年后,考上了一所名校研究生,本以为从此可摆脱从前的学历阴霾、拨云见日、走上人生新高度,但是几番折腾下来,他发现问题还是出在学历上:新的招聘单位不光要看研究生学历,还要看第一本科学历,研究生名校学历含金量便被稀释了。自此,我们的内心都出现了一系列巨大的疑问:“本科学历含金量真的那么重要吗?学历含金量与能力成正比吗?”

来看看社会上各个角色的人对名校生和非名校生的看法。

HR华龙系:我在应对人山人海的招聘场面和堆积如山的简历时,自有一套评价标准和策略,数秒内快速看完一封简历后,脑海中通常只会保留毕业院校、校内外实践经验和所获荣誉。毕业院校是最硬的敲门砖,占据了50%的印象分数,而实践经历和荣誉往往也是与毕业院校有直接关系,因为这些实践和荣誉的机会与知名学校所具备的社会资源所赋予的。

比如,A同学毕业于名校,因为名校与某知名企业具有合作关系,该学生在校期间就在知名企业市场部实习过,组织并导演小品参加全校迎新晚会,组织暑期社会实践赴西部某省参与环保主题活动,作为学院学生会体健部部长,组织过各项校园级体育赛事及运动会等。所获荣誉有足球、篮球赛冠军,新科举大赛冠军等等。B同学实习经验为某年暑假家教一个月;所获荣誉为某年度班级三等奖学金。怎么样,是不是可以明显分辨出哪个是好学校的学生?在高强度的简历阅览工作中,HR自然会选择更简易的判断方式,简单粗暴却有效率。

某名校高教授:在国内高考环境下,上名校或者非名校,主要还是取决于高考成绩。不可否认,考分多多少少能够体现一个人的能力,但并非全部,而且还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这也是“一考定终身”饱受诟病的问题所在。但是,高考至少说明了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体现了一个学生在该领域能够取得多大的创新成果,相比而言,在同等条件下,我们更加愿意接受一个学习能力强的名校毕业生,或许,对于企业而言,也是同样的选择。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这样一个相对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逐渐成为了老师选择录取研究生,企业选择忠诚度高的员工的新趋向。

身边有个例子,一个朋友曾经毕业于西北地区一个专科院校,在毕业求职时,各类型的学历“歧视”促使他决定专升本,在能力范围内考上了相距母校不远的一所二本院校,本科学习时间很快过去,当初找工作时遇到的尴尬再次出现,专升本似乎成为了他人生的“污点”,但是就这样选择认命,可能只是一个普通学生的作法,他选择了考研,在相对较弱的专业基础条件下,他如愿考上了材料学的硕士研究生,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而且此时的他已经收到了许多企业伸来的橄榄枝,当我们认为他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时,我们又错了,他没有停歇,而是选择在中国科研的象牙塔——中国科学院完成最后的深造。他经过耐心准备,考上了中国科学院材料学的博士研究生,现在供职于一家高科技集团公司。就这样,这个朋友一步步地完成了我们曾经认为的最难的“逆袭”。

技校王老师:我比较认可名校的学生在科学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优越性。名校的确为我们国家输送了许多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人才,但是,在普通院校或者技术院校中,优秀的学生同样存在,而且是无可替代的,例如,许多涉及到航空航天、船舶重工等高端制造业的知名企业经常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优秀的毕业生去实习,这些学生虽然曾经在高考的浪潮下被筛选过,但是同样也是经历过洗礼,在新的专业技术领域,这些优秀的学生找到了自己新的方向,带着对基础加工、基础制造等领域的执着和认真,他们不会因为学历“低人一等”而被淘汰。

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人们发现,包括胡双钱在内的工匠们,之所以走入镜头,并非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收入,而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而这些精密、极致的“中国制造”直接联系着我们最基础的工业水平、最重大的科学工程,以及最重要的人类未来。

清华毕业生小谢:名校与非名校的学历歧视就是似是而非的诡辩。在一所好大学上学,享受更多的学习资源,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难道不是有能力的体现吗?名校生从一进学校就有了不一样的起点。名校里有知名校友、有社会精英、有着自由包容的校园环境,在各种名师的指导下,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交流会,学生们的见识自然与众不同,看待世界和人生的视野也会大大拓展。而且,名校的毕业生基本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在相应的领域,名校学生会有优秀前辈是自己的校友,进入这样的圈子实习、求职就变得容易很多了。而在每年的求职季,非名校的学生就会面临更大的压力。所以说,尽管学生的发展在自我奋斗,但也不能忽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在名校,优秀已经是一种习惯,同学之间会逐渐形成相互学习、各取所长的良性循环。水涨船高,在这样的氛围里读书,自己也不能沉沦。而在不好的环境里,追求上进反而可能成为另类。“学霸,又去上自习?”一起来打游戏吧。”这很容易让人随波逐流,使本来有禀赋的学生泯然众人矣。

看过上面的言论,我们还会认为,高考时没有考上好学校的“欠债”,就会伴随一生都还不清吗?答案当然不是绝对的。如果经过努力能考入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当然很好。如果没有进名校,我们也可以进入一流的技术院校,成为一名真正做好技术的“大国工匠”。而且,即使考入名校,还需要继续努力,而非一入名校就会高枕无忧。因为名校的毕业生也不是百分百都优秀,非名校也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只是,非名校的学生不能甘于现状,而应该看到差距,付出更多努力。

当我们还在纠结和讨论名校与非名校的区别时,讨论歧视与推崇时,我们能做的就是放下这些纠结,名校能出人才,非名校也能,努力成为学富五车的名校“大师”,抑或成为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在新科技革命、工业4.0来袭的时代,我们需要推动科学发展的大师情怀,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严谨、极致的工匠精神是同样不可或缺的。

猜你喜欢

知名企业名校学历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智慧相册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膨胀学历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知识无力感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
不只是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