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基地甘蔗机械化种植与传统人工种植比较试验的探讨
2016-11-19马锦铮龙朝晖梁克奎
马锦铮,龙朝晖,梁克奎
(1.广西横县蔗糖办,广西 南宁 530300;2.广西横县农业局,广西 南宁 530300;3.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良圻制糖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317)
“双高”基地甘蔗机械化种植与传统人工种植比较试验的探讨
马锦铮1,龙朝晖2,梁克奎3
(1.广西横县蔗糖办,广西南宁530300;2.广西横县农业局,广西南宁530300;3.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良圻制糖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317)
“双高”基地;机械化种植;人工种植
引言
为促进糖业可持续发展,广西在2015~2020年实施500万亩“双高”基地建设,逐步实现糖料蔗基地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降低糖料蔗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单产、糖分和经济效益。可见生产机械化是实现“双高”基地建设中重要任务和标准。本试验韦探索甘蔗机械化种植与传统人工种植的效益和效率,为实现“双高”基地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设计与方法
1.1参试机械
整地机械:江苏1804,迪尔904;种植机械:2CZ-1;
培土施肥机械:3ZFP-2;
除草杀虫机械:佳和保丰自连式喷杆喷雾机;
收获机械:科利亚4GZ-91型切段式收获机。
1.2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机械化种植与传统人工种植对比试验,大区设计,各处理20亩。
表1 机械化种植与传统人工种植对比试验表
1.3种植与管理
1.3.1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横县六景镇红花村,土壤肥力中上,连作甘蔗。
1.3.2品种和下种量
品种为桂糖42号,半径种苗。人工下种砍成双芽段,每米下种14个芽,折亩7778个芽;机械种植调节双行下种量,每米约14个芽。
1.3.3种植与管理
于2015年2月3日种植,下种时每亩施基肥为长兴旺生物有机肥100kg,蔗乐乐农药10kg。机械种植下种、施肥、施药、盖土、盖地膜同时完成;人工种植的人工摆种、施肥、盖土,后用牛工拉盖膜器盖地膜。于3月10日和6月12日分别喷施除草剂化学除草。于5 月29日中耕施肥大培土,追肥亩用量为:28%复合肥100kg,尿素30kg,钾肥15kg,蔗乐乐10kg。机械化处理用施肥培土机一次完成;传统人工处理为人工施肥,用牛工大培土。于8月9日喷“康宽”防治甘蔗螟虫。
1.4田间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为:萌芽率、分蘖率、生长速农艺性状和产量。
2 结果和分析
2.1萌芽和分蘖情况
于甘蔗齐苗期和分蘖末期调查不同处理三个点,每个点4行长10米的出苗数和分蘖数,计算平均萌芽率和分蘖率,结果见表2。
表2 机械化与传统人工种植萌芽率和分蘖率调查结果表
由表2可见,机械化处理用种植机种植甘蔗比传统人工种植萌芽率低8.8%,但分蘖率高25.2%,亩基本苗多84条。
2.2甘蔗生长速度
于5月~10月每月30日定点调查各处理的株高,并计算其生长速度,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种植方式甘蔗生长速度调查结果表
从表3可见,机械化处理5月30日苗期株高比传统人工处理矮,但随后生长加快,6~10月生长速均比传统人工处理快,6~10月总生长量多31cm。特别是到6月中旬至7月中旬遇到干旱时,机械化处理甘蔗还能正常生长,传统人工处理的甘蔗因受旱生长减慢。说明大马力机车深耕结合碎叶还田起到抗旱保水及有利甘蔗根系生长发育,增强抗旱能力的作用。
2.3甘蔗农艺性状和产量情况
在甘蔗收获前调查各处理株高,茎径和亩有效茎,计算三个点的平均值。于2016年1月25日实产验收,每个处理砍收三个点,每点0.1亩,计算平均产量,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机械化处理比传统人工处理甘蔗株高高27.8cm,茎径大0.03cm,亩有效茎多184条,亩增产1.18吨,增幅18.6%。
2.4经济效益分析
不同处理的产值、成本调查结果如表5。
表4 机械化与与传统人工种植甘蔗农艺性状和产量调查结果表
表5 不同种植方式收入和成本调查结果表
由表5可见,机械化处理亩产值3619元,亩成本2012元,亩纯收入1607元,分别比传统人工处理增加566元,减少249元和增加815。
2.5生产效率
根据目前良圻蔗区使用甘蔗机械化种植及人工种植用工情况,不同种植模式每亩用工天数调查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种植种植模式用工情况表
由表6可见,机械化处理比传统人工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机械化的工效是传统人工的33.8倍。
3 推广应用分析
从本“双高”基地开展的甘蔗机械化种植与传统人工种植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化种植比传统人工种植可提高甘蔗分蘖率。提高保水抗旱能力、促甘蔗生长发育,使甘蔗株高、茎径和亩有效茎增加,亩增产1.18吨,增幅为18.6%,亩增收815元。同时机械化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工效是传统人工种植的33.8倍,是有利于蔗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S566.104
B
2095-820X(2016)02-03
2016-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