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抓意象教学,升华诗词情感

2016-11-19李元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17期
关键词:诗词教学意象高中语文

李元霞

【内容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历来是教学的重难点。诗歌教学应该从剥离诗歌的语言外壳起步,进而探究意象,唤起学生对已有表象事物的再想象,走进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蕴。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词教学 意象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历来是教学的重难点。笔者认为,诗歌教学应该从剥离诗歌的语言外壳起步,进而探究意象,唤起学生对已有表象事物的再想象,走进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蕴。意象就是诗歌的大门,准确把握其特征,再品味其构建的意境,从而领悟诗歌的主旨。

一、由言及象,把握特征

意象是诗人“神与物游”的产物,是客观事物与内在情感的融合,是借助文字表达出来的审美形象。正如余光中所言:诗人的内在情感诉诸于外在的客观形象,而读者则可以根据这外露之意来探寻诗人的本来之情。在教学中,我导入新课,而后让学生诵读诗文,初步感知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抓住关键词,捕捉诗歌的意象,把握特征。

在柳永的《雨霖铃》一课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的导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离别是人生中必然要面对的主题,李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抒写朋友之间的深情;高适曾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祝福;荆轲在刺秦前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反”来表达自己视死如归的豪迈之情……就在我激情导入的时候,学生们积极呼应,走进“离别”的情境。而后,我为学生播放了范读,并让大家思考并找到全词的词眼。之后,学生自渎,并确定“自古多情伤离别”为关键句,“伤离别”就是词眼。据此,我让大家找到与此关联的主要意象。第一小组的找到了“寒蝉、长亭、雨”,并通过联想认为这些意象构成了离别的天气、地点、氛围,让人不禁伤感;第二小组的找到了“兰舟、烟波、暮霭、楚天”,认为这些意象都是在暗示离别时的凄清,营造离别的无奈和凄楚;第三小组的找到了“杨柳暗、晓风、惨月”,说明离别后的酸楚和孤单……

诗歌的语言表达是个性化的,每个诗人喜欢的意象也不尽相同,但是在让学生多读、多看之后,学生就能把握意象的基本特征,进而举一反三,开启诗歌鉴赏的大门。

二、由象及境,品味意境

意象具有简约的特点,而这正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再现意境,品味诗情。意象组合在一起,经过想象加工就会成为特定的意境,而这也是意象教学的关键所在。意象由意和象两部分组成,在意一统之下,象组合成表达一定情绪的意境。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由象及境,品味意境,感受诗歌营造的氛围,体会诗歌流露出的情绪。

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课下阙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到了主要意象——大雁、黄花、梧桐、细雨,并告诉大家展开想象,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头脑中的情境。有的学生说:在我的眼前出现的是,在深秋时节,一群大雁飞过,菊花也落满地,诗人独自一人在饮酒消愁;到了黄昏,天空中飘洒着细雨,望着院中的梧桐,诗人心头无比悲凉。还有的学生说:孤零零的一个人,看大雁南回,看菊花凋残,听窗外的秋雨声,作者想起往事,正是“凄凄惨惨戚戚”。应该说这样场景的构建,就是形象思维的结果。学生们将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并统一在诗人孤寂的情绪之下,从意象进入到意境,让学生对诗人的处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就如同“巴山夜雨”时的凄凉、长亭古道边的落寞、江水孤月下的寂寥、大江大浪前的豪迈、登高望远时的思念等。鉴赏诗歌,绝不能脱离诗歌的意境。

意象构成的意蕴和境界,是一种诗意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体会不同意境,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进入较高层次的审美状态,促成创作与审美的完美结合。

三、由境及情,体会主旨

意象教学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由境及情,在体味特定意境之后,体会作者在其中蕴藏的思想情趣,了解作者彼时彼刻的心境,这就是由察物、体境走向品情、会意的过程。这些富有鲜明特征的意象作用于人的感官,让人自然联想,进而在审美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诗歌意象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感知诗文中的意境,领悟诗文的主旨。

在杜甫的《登高》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们找到关键意象(风、天、猿、清渚、白沙、飞鸟、落木、长江等),并找到意象的特点(天高云淡、秋风萧瑟、猿猴哀鸣、鸥鸟低回、落叶纷飞、江水滚滚),并将其构建成典型意境——一幅辽远、开阔的秋景图,说明作者心中装有丘壑,心怀天下。而这幅场景也反衬出诗人一人登高望远的寂寥,与下文的中“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相呼应,起到了很好的铺陈效果。我们不要一味的灌输,而是要调动学生自己去探寻,从意象、意境到情感、主旨,学生用心体会到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对这位大诗人贫病交加的境况有了深刻的体会,自然也能体悟诗人复杂的情感,并准确把握这首诗的主旨。

总之,意象教学是高中诗歌教学的基础。打好了基础,学生对诗歌的感悟、鉴赏就会水到渠成。基于此,我们要从美育的思想出发,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审美情趣,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小利. 高中现当代诗歌单元的意象教学[J]. 语文知识,2008(6).

[2] 郑毅. 高中诗歌意象教学例探[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11).

[3] 陆振球. 把握意象,体味情感[J]. 中学语文,2013(5).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诗词教学意象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之我见
诗词教学:共构言语与精神的春天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诗词教学:共构语言与精神的春天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玉人”意象蠡测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