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咸丰铅质钱收藏与研究

2016-11-19王连根王权上海

中国钱币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钱咸丰钱币

王连根 王权(上海)

清代咸丰铅质钱收藏与研究

王连根王权(上海)

我国是世界上首先使用铅质铸钱的国家,早在战国时期的燕国就出现了铅钱。而有史料记载铅钱的使用是在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背铸有“福”、“闽”字样的“开元通宝”小铅钱。清咸丰王朝,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的短短十年中(1851-1861年)推行用铜、铁、铅金属铸大钱。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三种,俗称咸丰“三宝”。

咸丰大钱铸造数额巨大,版别复杂,轻重倒置,胜过王莽和宋徽宗。咸丰朝实施铜、铁、铅钱同时并行流通制度,在中国货币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其混乱状况可想而知。铸造的各种面值咸丰大钱铺天盖地,成为清一代之冠。咸丰大钱钱体雄浑、厚重、硕大、规整,钱文秀丽,受到泉家的重视和喜爱。由此,泉家对咸丰铜、铁大钱收藏与研究甚多,而对铅钱的收藏研究极少。

多年来,笔者对“落日余晖”的咸丰大钱,情有独钟,尤其对咸丰铅质钱颇感兴趣。如今在收藏之余,将传世的部分咸丰铅质钱实物和资料进行梳理,并从收藏的角度对咸丰铅质钱进行研究。

一咸丰铅质钱铸行的概况

咸丰时期是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年代,内忧外患,政局不稳,财政危机。为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军费开支猛增、国库日虚,财政枯竭的情况下,清政府只好采取印发官票、宝钞和铸铜、铁、铅大钱来弥补财政不足,度支军饷。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咸丰三年(1853)。军旅屡起,饷食支绌,东南道路梗阻,滇铜不至,刑部尚书周祖培、大理寺卿恒春、御史蔡绍洛先后条陈钱法。请改铸大钱,以充度支。”遂于当年五月先铸当十钱,八月又增铸当五十钱,十一月再增铸当百、当五百、当千三种大钱。铸铜质大钱,又因铜材不足及供应渠道受阻等原因,不得不迫使清政府以铁、铅作补充。正如清大臣祁崔藻在咸丰四年(1854)奏折中所提到:“铁既可以抵铜,铅似可以佐铁。”《清史稿》记载:“咸丰四年,以乏铜,兼铸当五铁钱及制钱。已而更铸铅质钱。”于是在咸丰四年六月,京局(宝泉·宝源局)又因铜斤不敷,开铸铅质钱,并增铸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四种铅制大钱。《古钱大辞典》载录:“当百——《东华录》,四年二月,‘甲午,始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有多种,克勤郡王所铸,幕有星月者铜铁铅俱有……。”说明克勤郡王在咸丰四年三月至六月,向清廷捐铜铸钱时,也因铜材紧缺,而宜用铁铅币材铸大钱。

铅金属是廉价的铸币材料,它的代用,是为了解决铜材价格上涨而引起铸钱成本过高的问题,并解决铜大钱的私铸和私熔问题。然而适得其反,铅钱的铸行,不仅没有解决铜大钱的私铸私熔问题,反而加剧了货币流通中的混乱状况。铅质大钱铸行后,商家和百姓拒用,流通受阻。为此,清政府在咸丰四年七月,令停铸并用纸币回收当五百当千大钱。据《东华录》载:“咸丰四年七月,前据户部奏请停铸当千、当五百大钱……均降旨允行。原以折当稍重,恐于民间日用无妨碍。是以斟酌时宜,准时停铸。”咸丰五年六月,再停铸当百和当五十大钱。延至咸丰九年,市面上流通的大钱仅剩下当十钱一种。从现有资料看,咸丰铅质钱铸行的时间是在咸丰四年八月至咸丰七年九月之间,历时三年左右。至于铸造了哪些版别的铅质钱,《清史稿·食货志》、《东华录》等史料未见有详细实物资料介绍。尤其是铸造多少数量的铅质大钱,目前尚缺少全面详实资料可查。

咸丰大钱的大量铸造,结果造成市场大钱充斥,物价飞涨,百姓拒用,民间盗铸、私铸,促使社会经济走向崩溃,最终清政府不得不在咸丰七年下令停止铸造大钱而告失败。

二咸丰铅质钱的形制与特征

咸丰铅质钱形制为圆形方孔钱,钱面铸“通宝、重宝、元宝”楷书钱文,钱背汉文纪值,满维文纪局。钱体厚重,质地软易损。钱体带有灰黑色银光包浆。时间久远,会自然氧化,锈色发白,干裂破碎。

咸丰铅质钱是铅与锌的合金,简称铅钱。其金属成分主要是锌,泉界称白铅钱。铅质是一种贱金属,色质银白发黑,延性弱,展性强,质柔软,不抗压,熔点低,为327.4摄氏度。铅为不理想的铸币材质,有毒性,影响人体健康,常与铜、锡、银等金属合金制币。宁夏大学测量中心采用高科技方法KyKy-100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TNSER IESⅡ能谱仪对元代“大朝通宝”铅钱元素含量进行测定,主要成分为铅,为研究铅钱的金属成分提供科学手段锌为青白色金属,古人误认为白铅,在空气中易氧化腐蚀。

由于铅钱熔点低,冶炼加工较铜、铁等金属要省时、省力。因此,在咸丰年间,私铸铅质钱屡见不鲜。然而,清廷对私铸本朝制钱者判以重罪,若私铸铅钱,有时罪名可减一等,本来首犯斩决的可改判监候从而给私铸者有机可乘。至今仍有私自仿铸牟利者,收藏者须谨慎识别。

三咸丰铅质钱的钱径和重量

咸丰元年(1851)户部宝泉局法定咸丰通宝制钱的重量标准为一钱二分(折合3.75g)。咸丰三年(1853)三月户部首先开铸当十大钱,重六钱(折合22.4g),后减到四钱四分(折合16.2g)。同年七月增铸当五十大钱,重一两八钱(折合67.1g),后改制为一两二钱(折合44.8g)。十一月谕令各省钱局铸造推行大钱,并增添当百大钱,重一两四钱(折合52.2g),当五百大钱,重一两六钱(折合59.6g),当千大钱,重二两(折合74.6g)。咸丰四年(1854)正月又增铸当五钱,重二钱二分(折合8.2g)。此克重数据是依据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政府农工部和度支部拟订划一度量制度,规定库平一两等于37.301g而折算(库平是国库收支赋税银两所用的衡量标准,清康熙年间制定)。

笔者共收集到31枚有详实数据记录的铅质钱实物资料进行统计,其平均值是:制钱(小平钱)计12枚,直径22.3mm,钱重3.5g;当十钱计6枚,直径35.4mm,钱重20.7g;当五十大钱,计3枚,直径50.4mm,钱重53.0g;当百钱,计3枚,直径50.3mm,钱重72.2g;当五百钱,计2枚,直径56.7mm,钱重57.1g;当千钱,计5枚,直径63.1mm,钱重71.4g(表1)。从上述统计数据分析,京局和地方钱局铸造的铅质钱,尽管面值相同,但钱径和重量都没有统一标准,铸造的铅质钱轻重倒错,大小不一,钱制紊乱无章。

表1单位:枚mm g

从我们统计的咸丰铅钱重量数据看,制钱、当十钱、当千大铅钱的重量均低于部颁标准,而当五十钱、当百和当五百大铅钱的重量都超出部颁的规定。照理,铅质钱的重量要比铜质钱重得多。显然,各钱局铸造的铅钱均没有统一标准,不遵循部颁要求去付诸实施。

四咸丰铅质钱铸造的钱局

现从传世的部分咸丰铅质钱实物所知,铸造铅钱的钱局有京局(宝泉、宝源局),地区钱局有宝直、宝河、宝陕、宝巩、宝苏、宝昌、宝福、宝云、宝川、宝伊、宝迪局。计有13个钱局参铸铅质钱。其中宝苏、宝巩、宝福、宝伊局,仅见有铅质钱实物存世,而没有铸造铅钱史料可查阅。实际上咸丰朝从咸丰三年三月上谕一出,各省即相继开炉铸大钱。截止咸丰六年(1856),各地开铸大钱的钱局已经多达27个。加上中央2局,总计有29个钱局开铸大钱而铸铅质大钱的钱局仅有13个,约占所有钱局的三分之一左右。各钱局铸造的铅质钱面值包括制钱(小平通宝)、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等7种不同纪值等级的钱币。

就各钱局铸造铜、铁、铅三种大钱的数量比较看,各有所不同,悬殊较大。钱谱《咸丰泉汇》共载录308枚宝泉局当十大钱,包括铜质钱242枚,铁质钱62枚,铅质钱仅有3枚,铅钱之少可见一斑。

五咸丰铅质钱收藏的情况

众所周知,铅质钱是一种由贱金属铸成的货币,钱币收藏家多不予重视,收藏极少,研究不多。各种钱币专著、钱谱、图录亦多不见载录。上海博物馆钱币馆展示咸丰铜质大钱数量较多,品种复杂,有祖钱、母钱、样钱和流通钱,引人注目,却没有见到咸丰铅质大钱展品出示。由此说明,咸丰铅质大钱存世甚少,收藏的情况很不佳。迄今,笔者仅能根据各地收藏的部分咸丰铅质钱实物资料(包括古钱著作、钱谱、图录、杂志及个人收藏),进行收藏方面的研究。

经部分实物资料统计,发现宝泉局铸39枚,宝源局铸27枚,宝直局铸1枚,宝河局铸11枚,宝苏局铸7枚,宝昌局铸1枚,宝巩局铸1枚,宝川局铸1枚,宝陕局铸5枚,宝云局铸3枚,宝迪局铸9枚,共计发现有105枚咸丰铅钱实物存世。

在这105枚铅钱中有制钱(小平钱)53枚,当五钱2枚,当十钱21枚,当五十钱6枚,当百钱12枚,当五百钱3枚,当千钱7枚等不同等级纪值铅钱。其中,珍稀的有宝陕局小平母钱1枚,宝泉局、宝源局、宝云局制钱样钱各1枚,宝泉局当千、当五百祖钱(雕母)各1枚,宝河局当千母钱1枚,宝苏局当千试样钱1枚。因钱币资料有限,时至今日,见到的传世咸丰铅质钱实物就是这些(表2)。

表2单位:枚

据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记载:“咸丰制钱和当十钱铅钱,各局都有铸造。当五十钱,除宝晋、宝迪外,各局都有铸造。当百钱除宝晋、宝迪、宝昌外都有铸造。当五百和当千大钱,有七个铸钱局,即宝泉、宝源、宝河、宝陕、宝巩、宝苏都铸造过大铅质钱。”

但是从我们所收集的部分咸丰铅钱实物资料研究,仅发现宝泉、宝源、宝河、宝直、宝苏、宝昌、宝巩、宝川、宝陕、宝云、宝迪、宝福、宝伊等13个钱局有铅质钱传世。笔者共收藏到4枚咸丰铅质大钱,有宝河局铸当百大钱1枚(彩页1图1),宝巩局铸当五十钱1枚(图2),宝泉局铸当十大钱2枚(图3-4),它们分别载录在《钱币博览》第30期和《中国历代货币大系·清钱币》第218页、375页上。

六咸丰铅质钱传世甚少的原因

清代铸造的咸丰铅质钱是清政府在财政困难情况下,应急而铸行的货币,其铸造的数量远远少于铜铁咸丰大钱,流传至今,相当稀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其一,铅钱铸期短暂。当十钱铸期约三年左右,当五十、当百大钱铸期近一年,而当五百、当千大铅钱从咸丰四年二月始铸,至七月即停铸收回,只有几个月,传世尤其少。其二,参铸的钱局有限,有其名无实物。有的地方钱局还未开铸铅钱,就接到停铸咸丰大钱的指令,造成有铸钱局记载,而无铅钱实物传世。其三,铅质钱是非主流货币。铅作为贱金属铸钱不合适,百姓抵制,流通不畅。其四,铅钱熔点低,容易私铸或熔化铸成生活日用器物。其五,铅钱时久易氧化,锈蚀,难以长久保留。其六,太平天国起义军同清军对峙中,为摆脱经济困境,将获得的咸丰铅钱毁坏熔化,铸成“太平天国”钱币,以资军费开支。

综上所见,清咸丰朝铸行的铜、铁、铅三种大钱,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缺了铅钱,就不能算完善。如今,遗存和出土的咸丰铅质钱越来越少,尤其是铅质钱中有不少珍稀品种,具有较高的历史和钱币文化价值,值得人们去收藏与研究。

注释:

(责任编辑刘筝)

猜你喜欢

大钱咸丰钱币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中国钱币博物馆
左脑风暴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
咸丰妙解写错字
拜观粒珠集有感(外一首)
赚贼的钱
助贼逃跑
天生我才
钱币保存各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