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画审美及渊源

2016-11-19郭荣健

剧影月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老子笔墨中国画

■郭荣健

国画审美及渊源

■郭荣健

山水画以大小写意为主,大写意侧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小写意写生貌形达意抒情,笔墨生发自如,应物象形,虚实结合,意境玄远,气韵生动;花鸟画工笔、写意天工独趣,色墨交映好合,浓艳、雅淡兼而有之,或双勾填色或先色后勾,光而不耀,彰而不显,孕哲含道,遵势映物,纵横有序,尊卑互德,各守其身;人物画工笔、写意争趣,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风范意趣,讴歌了现当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善良。近年来,作品全面反映了当下“中国画”整体创作水平和时代精神,反应了艺术家的艺术秉承和路径。外师自然,心师造化,寄情于自然,游心象外的艺术创作思想和艺术表达能力,表现了“中国画”所追求的玄远美妙意境,体现了“中国画”独特、玄远、哲理、趣情的艺术风格,展现了本次全国“中国画”作品的民族文化艺术审美境界和时代创作水准。

“中国画”是具有中国艺术笔墨规律及思想情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的绘画种类。“中国画”具有“玄妙”“玄远”的审美内涵和深厚的哲理意趣。“中国画”讲意境,讲气韵生动,讲笔墨生发,讲虚实变化,讲散点透视,讲玄妙、玄远等等,有着严格的审美体系和创作标准。观赏品鉴“中国画”讲究“涤除玄鉴”、“澄怀观道”。中国画的“意境”美,是老子“忽兮怳兮,怳兮忽兮”的“玄远”之美,是庄子“得鱼忘筌”、“得兔忘蹄”,王弼“得意忘象”的“意象”之美。中国画“气韵生动”的“六法”标承,是“神超理得”的“心师造化”,是老子哲学思想“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的审美造化。中国画有别于其他国家画种,是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艺术典范。“中国画”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审美品格受世界各国人民尊崇与仰慕。

随着“中国画”近几十年的改革意识浪潮冲击,一些“中国画”面貌及笔墨形式恶俗不堪,被大众化普遍审美意识所唾弃,但也有一部分艺术家被大众审美所认可。艺术家从大自然中获取艺术“真实”滋养,通过“外师造化”,结合传统“中国画”艺术的“玄妙”“玄远”审美标准,在传统绘画美学原理基础上,用“心师造化”出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成为“应天合道”的“中国画”艺术审美形式。有的人物画笔下反应了基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玄德”之美,形成了丰富的民族艺术风格;有的以“心师造化”,成就了山水画“意冥玄化”的畅怀表达;有的花鸟画从传统技法到自然写生,形成了独特的花鸟画“形”与“象”的再造。目前,一大批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期,于五、六十年代所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们,他们怀揣着各自的中西艺术融和梦想,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笔墨表达形式。

而今,新时代需要大批新的艺术家进行新的艺术创造。但是艺术创造不等于粗制滥造,一切不符合自然规律,不具有传统技理基础和审美标准的创造都是对中国画艺术的践踏。中国画从古至今,无论是写“形”还是写“神”,“写生”还是“写意”,无论是“宫廷画”还是“文人画”,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艺术表达形式都遵循着一个本源性的艺术审美思想和艺术创作规律,用庄子的话来说是“缘督以为径”。中国画艺术的创新不是盲目的,要遵循“中国画”的特殊艺术审美规律,在艺术的循序渐进中寻找自我的表现形式,才能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民族审美意境的“中国画”艺术美学形式。

为了使现今“中国画”审美创作与中国人民的审美品格准确衔接,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画”的美学渊源和思想涵盖进行梳理,为“中国画”固本清源,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画的审美渊源

“中国画”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但真正具有艺术性审美创造的年代要归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叶郎先生说“中国古代美学起源于老子”。艺术的美学转化体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随着汉王朝统治的逐步瓦解,汉代所尊崇的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儒家学派的礼乐文章和官方的神学宗教体系受到广泛质疑,文人士大夫对现实的兵戈涂炭、连年混战十分厌倦,朝不保夕、命不终朝的恐惧心理充斥着朝野上下,老庄“自然”“无为”“知止”“去欲”“心斋”“坐忘”“自由”“恬淡”“观道游心”的审美心胸和审美境界受到世人的崇尚。汉代《淮南子》和王充《论衡》对黄老“自然”“形、神”美学命题的推崇,魏晋南北朝文人士大夫把艺术审美作为时尚,对抗儒学审美,艺术的审美探索与思想转化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品格追求。经《淮南子》和王充对先秦“形、神”这对美学范畴的美学论述,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转化。出现了以顾恺之、宗炳、谢赫、姚最等为代表性的诸多关于艺术“形、神”论的美学大师,他们从理论到实践,都分别建立了以老庄美学思想为审美标准的“中国画”艺术美学体系和艺术创作主题。他们美学思想的建立形成了古代“中国画”一整套的美学命题和审美标准。古代艺术家继承老庄的美学思想,延续老庄对“道”(艺)的观察体验,以宇宙万物 “气”“象”的“隐显”、“有无”、“虚实”、“玄远”、“玄妙”为审美观照对象,对“中国画”进行了“形、神、筋、骨、血、肉、气、势、趣、味、恬、淡、美、妙、玄、恍、意、象、虚、实、有、无”等的美学命题塑造,用人的自然生命体态与自然物象之美相对照,对人物品藻的审美要求同宇宙万物的自然审美相联系,形成了古代艺术家对绘画美学的审美思想建构。如顾恺之的“形神”论,宗炳的“畅神”、“传神”“含道映物”论;姚最的“立万象于胸怀”“心师造化”论;谢赫“六法”标准论等的界定,这些美学命题都成为“中国画”基本的审美标准和创造规范,这种美学命题和审美标准的确立,形成了中国画的重要审美特点。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区别于其他国度艺术形式的玄妙哲趣艺术风格。

“中国画”审美追溯于老子对人物“玄德”的审美品格和对自然万物“玄妙”的意境大象审美品鉴。这种人和自然万物所表现出的 “玄德”、“玄妙”之美,成为“中国画”的一项重要审美标准。为老庄美学思想的实践和发展注入了顽强的生命力。老子说:“玄是众妙之门,是天地的本根”。妙,优于美;妙,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具有一种昏蒙厚重的道哲审美意味,是老子进道过程中“虚”“无”的重要意象审美表达方式。老子认为:“无,欲以观其妙。”(第一章·体道)。他认为:“道之为物(万物),唯怳唯忽,忽兮怳兮,其中有象;怳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神)”。(《道德经》·虚心篇)“无”不是绝对的没有,而是相对的“虚无”和“怳忽”。老子认为只有在“虚”和“无”的“象”和“境”中才容易观察到万物“道”的美妙状态。所以中国画“意象”、“意境”的美学缔造是老子美学思想的重要蕴含,中国画“澄怀味象”“气韵生动”是老子“象”及“境”哲学审美思想的来源和主要艺术特点,成为“中国画”区别于外国绘画的主要审美思想意趣和创造标准。

中国画的意情哲趣

中国画的美学审美首先表现在物像的对立而统一及美的和谐上。我们知道,老庄的审美“相对论”奠定了“中国画”物象的审美创造意识和形态。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养生篇)庄子说:“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橘怪,道通为一。”(《庄子》·齐物论)老子和庄子都把事物的相对关系看成一对“玄妙”之美和“玄德”之贵。老庄这种对大自然审美的先觉认识,成为早期中国画艺术审美表达的重要来源,成为中国画物像表达中的“大小、前后、上下、远近、黑白、阴阳、向北、虚实、浓淡、开合、聚散、隐显、干湿”等等一系列相对的审美表达方式,古代艺术家在老庄美学的基础上并完善了“中国画”的艺术审美创造体系。人们认识到艺术对自然万物的相对表达都具有“相互映衬”的哲学审美关系,丰富了中国画的美学审美内涵和艺术创造内容。

“中国画”的审美思想其次还表现在物像“气”的蕴含上。王充《论衡》说:“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谈天篇)及“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篇)天地间万物只有蕴含了气,自然界才会充满活力。同样“中国画”的笔墨形势只有冲入了气,绘画就具有了精神和鲜活的生命力。“气”从以老子为首的哲学范畴被汉后艺术家转化为美学命题和美学范畴。“气”的这种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笔墨生命运动和物象的虚实表达中。笔墨的浓淡、粗细、干湿、纵横、阴阳、转折等韵律变化,都是“中国画”产生勃勃生机的重要因素。不能用生动的中国笔墨语言表达“中国画”,就不会使中国画产生“玄妙”“玄远”的审美意象,也就不会具有“气韵生动”的鲜活感染力。老子说:“有名天地之母。”河上公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是:“天地含‘气’生万物”。老子在《玄符章》中说“骨弱筋柔而握固”、“心使气日强”、“专气致柔婴儿”。在老子看来自然界是一个具有生命气象的整体,万物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形势物像品德,具有形、神、气、筋、骨等人物的生理审美体征。老子还说:“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都有“阴阳”二“气”的和谐之美,是万物共有的属性。艺术家对“阴阳”关系的把握和调整中,成为“中国画”重要的审美思想和品鉴标准。张彦远对“气”充允下的中国画“阴阳”审美有着深刻的审美感言:“夫阴阳陶蒸,万象错佈。玄化亡言,神工独运。”(历代名画记·论画体)老子阴阳二气论为 “中国画”气韵生动增加了又一美学砝码,体现了自然万物都具有阴阳的审美表现,成为中国画审美的又一重要艺术元素。所以中国画表现自然万物与人的生命品藻相联系,成为艺术“气韵生动”的必然表达方式。中国画重艺术生命体征运律风格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国画的审美思想旨趣。所以,带有生命质感韵律审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国画”笔墨形态的重要艺术美学涵盖。

通过对“中国画”美学审美渊源及哲情意趣的简要梳理阐述,我们对中国画的审美和创作趋向有了深刻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审美和艺术表达形式有着极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和美学标准。认识、创作、品鉴中国画,是我们民族文化艺术审美的大事。我们在“中国画”艺术审美及创作过程中,一定要具有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牢固树立“中国的既是世界的”,这一正确的民族思想观念。

猜你喜欢

老子笔墨中国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远方》中国画
智者老子
笔墨名家
老子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