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6-11-18曾德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思考建设

曾德明

摘 要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中与体育文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影响校园内群体参与、关注体育的一种导向性文化。更是一种校园内群体对体育价值认同、价值取向的态度,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软实力。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体育文化是综合各种利用身体练习和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校园体育是人在校园的特殊环境中产生和演进的;体育文化就其研究的范畴和研究对象而言主要有三个层次:即外层的物质形态,中层的制度、规则,内层的观念和意识形态。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前提和基础,制度文化建设是组织和保障,而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形成则是关键。因此,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积极开展包括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内的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不断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使学校体育真正向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和多元化体育方向发展,并在发展中得以逐渐充实和完善就显得十分重要。

1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加强体育设施管理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首先要逐步加大校园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和建设中,通过良好的体育设施环境,营造激励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动机,用优美的体育建筑,良好的体育设施,增加学生对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其次,要优化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收费补偿制度,来改善和维护场馆设备,延长场馆、设备的使用寿命,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校园体育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增强体育情感

在拥有良好的体育场馆设施环境的基础上,体育教学内容便可以实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目标,从而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运动心理诉求,改变体育教学的消极和被动局面,实现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也正是建设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因此,我们在体育课程设置时应尽可能的做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增加课程设置内容,开设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的选修项目,保证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提高身体锻炼的意识,增强体育情感,改变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负面态度,使学生在课内、课外都形成良好的自我锻炼的习惯,巩固体育课的效果,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为校园体育文化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

3把握方向,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导控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承担着部分教育的职能,无论从培养合格人才还是从学校自身建设考虑,在认识上都应该把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并能正确、适当地导控。所谓“导”,即引导学生组织开展内容健康、身心有益的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社团和协会,学生们凭借着共同的爱好,维系着相对稳定的体育锻炼,这样既能保证有组织的活动,又能提高学校声誉,同时对校内其他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共同营造生机盎然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所谓“控”,即控制不健康、不科学的、不文明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弱化其负面效应和消极影响。有序的组织和有力的导控,保障了校园体育文化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前进。

4组建高水平的运动队,提升学校内部群体对体育的关注程度

一个学校应有自己学校体育的发展特色,形成自己的体育传统和自己独特的体育教育思想。学校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广泛地开展学校体育竞赛活动,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直接对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产生正面的影响;高水平运动队的组建,使运动队成为学校内部广泛关注的群体,带动了其他学生的运动热情,成为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动力源。学校因体育竞赛成绩优异而成名,学生因关注学校竞技体育而更加亲和体育,并在长期亲和中感受良好的体育体验,为蓬勃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园中每一个成员,并能引导全校师生员工向着自己既定的健康目标前进;营造这种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仅能充实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能较好的维护校园的团结和稳定,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达到全民强身健体之目的的。所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使校园中的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都有参与体育的意识,进而促进并达到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目的。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文化思考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