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6-11-18周玉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感受发现审美

周玉兰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早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审美教育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发挥审美的引导作用并要充分发掘小学语文教材所蕴含的审美因素,方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得到美的陶冶。

关键词 阅读 审美 感受 发现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现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早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要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好已成为很多教师的难解课题,现将个人阅读教学中的点滴心得分享给大家。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如何将审美教育渗透进教学当中,需分两个阶段进行。

1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发挥审美的引导作用

(1)引导学生感受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进人课文情境,充分感受美。其具体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1)导语人境法。新课伊始,教师按“闲话少讲,言归正传”的做法设计好导语,尽快使学生进人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中来;(2)范读感染法。通过教师的表情朗读,把逻辑重点、高低语调、快慢节奏等朗读要素正确地体现出来,带动学生进人语境;(3)想象人境法。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大脑皮层中的各种表象,启发他们身临其境地想象,从而进人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例如,讲解《梅雨潭》一文时,教师可通过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人境:“浙江省温州地区瑞安县境内的梅雨潭,景色迷人,宛若仙境,素有‘仙岩之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这一方神奇明丽的山水。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此刻你来到了梅雨潭,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在启发学生感受美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感情诱发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对学生起着强烈的示范作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所流露出来的强烈爱国心、对领袖及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等都会深深地感染学生,使语文教学达到文道结合的完美境界。

(2)引导学生发现美。先通过加强朗读,体会课文的情感美教师应学会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把“目视”“旧读”与“心惟”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再通过析词品句,欣赏课文的语言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大多是隐性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是美的内容与语言的和谐统一。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掌握语言文字工具的基础上,即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而领略语言内涵与形式的统一美、流畅与回环的节奏美、情趣与哲思的和谐美,从而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最后通过分析篇章,理解课文的思想美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艺术形象美,教师就要分析人物的音容笑貌、身材服饰等外部特征,使学生了解人物的外形美;要分析那些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行动、心理和语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灵美。对于这类课文,教师在课堂中可通过篇章教学,充分发掘其德育因素,理解人物的思想美,以在学生心中树立典型人物的完美形象。

此外,教师的品德、气质、仪表、言行等,对教学设计、教学结构、教学气氛等审美素质的驾驭程度及审美媒介的运用情况等,同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2充分发掘小学语文教材所蕴含的审美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无处不在,大部分的课文文质优美,形式内容,都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内涵。有写景状物的文章蕴含着自然美。如《桂林山水》的未经人工改造修饰的自然美,有经过人们加工改造的自然美,如《赵州桥》的巧夺天工之美等。有反映人的性格精神以及社会生活、进步思想之美等社会美,还有一些课文具有修辞美、情趣美、和谐美等。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审美因素是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主要凭借和依据,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掘,认真领悟。

总之,审美教育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我们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针对不同的课文,选取不同的美点,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发挥审美的引导作用并要充分发掘小学语文教材所蕴含的审美因素,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趣,进行阅读教育,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得到美的陶冶。

参考文献

[1] 黄静.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华夏教师,2015(12).

[2] 于井凤.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

[3] 裴晓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6(09).

[4] 徐元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点滴体会[J].知音励志,2015(22).

猜你喜欢

感受发现审美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