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智量译诗出版无门说起
2016-11-18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6年38期
前段时间,我有幸拜读老翻译家王智量教授新译的帕斯捷尔纳克诗集《乌云中的孪生子》,诗作情切如此,令人悠然:“我饮下晚香玉的苦酒,秋日天庭的苦酒,其中有你的背离酿出的急切的水流。”好诗歌好译文,翻译完成两三年,竟没人出版。王智量洒脱豁达宠辱早已不惊。他在电话里说,哪天来,看中什么书就拿走。他说他老了,这些书也没多少用了。
我在电话里听着眼泪就流出来了,他不着急我着急。王智量一生坎坷,但勤于学精于思,虽艰难困苦而诗歌却不离手。迄今,他直接译自英、法、俄等国三十多部作品都广受赞誉。我昨天把王智量的一首译诗贴在微博上,热心读者纷至沓来,对王智量的译作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
老一代学者学养精深,译笔严谨。他们一旦离去,美好的事物也就如枯叶脱离枝头,随风而逝了。文化的湮没如同水土的流失,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但心灵枯萎了而荒原凄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诗歌的世界,这样的一个世界,精神贫乏,想象枯萎,虽有物质如山,而人生碌碌如过影,精神亦萎靡如纸屑。
现在物质相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空间已经被挤压成一线天而疲于奔忙。但天空还是需要的,精神困顿而需要人文的滋养。在物质丰富而精神贫乏的时代,人们反而更容易精神脆弱,轻生轻死,薄情寡义。
【素材解读】
诗歌不是用来抱怨时世的,也不是用来取媚权贵的,诗歌如甘泉滋养水土一样,让我们精神富足且人生甘美。
【适用话题】
豁达;物质与精神;人文滋养;心灵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