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笔铺排巧烘托

2016-11-18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6年37期
关键词:离情典故泪水

李商隐仕途真可以用“哭笑不得”这个词来形容了,少年时期被当政赏识,后来却因一桩婚姻,使得他像蹴鞠中的毬一样在牛李两党的足下滚来滚去,消磨尽生命热焰的眼中,就只剩下了泪水和迷茫。然而,他在泪水和迷茫中,看到了另外一种审美的世界。“永巷长年怨绮罗”,永巷,是汉代宫中幽禁妃嫔、宫女的地方。长年,不但指一年到头,亦指多年。这句说的是失宠之泪。“离情终日思风波”,离情,即离别之情。江淹在他的《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既是离情,且又终日担心行人路上不可预见的风波,能不落泪吗?这是离情之泪。“湘江竹上痕无限”,这句用的是娥皇、女英哭湘江,飞泪溅竹成斑的典故,这是伤悼之泪。“岘首碑前洒几多”,岘首碑,用的是两晋羊祜之事,羊祜镇守襄阳,德政昭如日月,死后百姓在岘山建庙立碑,岁时祭祀,见碑者无不流泪,此是感德之泪。“人去紫台秋入塞”,紫台,即紫宫,指的是汉代宫廷;入塞,历史上关于入塞最为使人泪下的事恐怕就是昭君出塞这件事了,王安石诗云:“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这句诗隐含了多少离国不归之泪?“兵残楚帐夜闻歌”,稍懂一点历史的人,便知这一句用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了,这是英雄末路之泪。“朝来灞水桥边问”,灞水桥,指送别之处,《三辅黄图》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这是送别之泪。“未抵青袍送玉珂”,青袍,未有功名的服饰,指失意;玉珂,指飞黄腾达的贵客。这首诗八句用了七事,写了七种泪:失宠、离情、伤悼、感德、难归、末路、送别。诗中用了多个典故,对这些和泪有关的典故进行排比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末一句“未抵青袍送玉珂”,古往今来的泪水,都无法和我这长安城边送别贵胄(玉珂)的卑微寒士的泪水相比!读到这时我们就豁然开朗了:原来作者在慨叹自己这样的寒微之士的遭际。这首诗的结构特点就是通过前六句来进行铺垫,最后两句再豁然点题,无形中一种强烈的对比形成了。正如黄侃在《李义山偶评》中所说:“首六句皆陪意,末二句乃结出正意。”意思就是说,前面六句的铺排是为了陪衬与烘托最后两句的,它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endprint

猜你喜欢

离情典故泪水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卜算子·岁暮抒怀
送别
烽火离情(电影《下柳林》主题曲)
送给年轻人的5句话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小说《老人与海》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移情和离情的研究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复杂的泪水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