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与张茜:寓情于诗词情更浓
2016-11-18薛业忠
薛业忠
陈毅,字仲弘,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也是公认的文武双全的元帅。他与张茜的爱情故事十分浪漫,尤其是他们寓情于诗词的含蓄而高雅的传情方式,在民间更是广为流传。
一首《赞春兰》结下爱情果
1938年春,张茜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新四军,在军部战地文工团工作。此时,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他常到军部开会并有机会观看张茜的演出。张茜凭着秀气的长相、高超的演技,很快赢得陈毅的好感。
刚开始,张茜对陈毅没什么感觉。张茜又名春兰,为了赢得心上人的芳心,陈毅写了一首诗——《赞春兰》送给张茜,诗中写道:“小箭含胎初生岗,似是欲绽蕊吐黄。娇艳高雅世难受,万紫千红妒幽香。”
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陈毅选择的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春兰是一种花草,陈毅借春兰萌芽吐蕊、娇艳幽香,暗喻、赞美张茜的美丽大方。这样优美的诗句,这样含蓄的表达,怎能不令张茜心动以至生情呢?
两地难相见鸿书传深情
1940年春天,陈毅与张茜结婚。然而,作为新四军重要领导人的陈毅,不可能天天与张茜厮守在一起。这年3月,陈毅率领新四军渡江北上,到苏北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张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丈夫离开自己。“皖南事变”爆发后,陈毅任新四军代军长,张茜则参加“反扫荡”工作。
一天夜里,陈毅十分想念妻子,他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于是,他披衣坐在书案前,随手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诗中写道:“足音常在耳间呜,一路风波梦不成。漏尽四更天未晓,月明知我此时情。”当张茜看到这首诗时,不由得泪如泉涌。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妻子的一颦一笑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以至四更天尚不能入睡,也许只有那轮明月可以见证自己对爱妻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绝关的意境,真挚的情感,怎能不让张茜感动呢?
丈夫遭打击理解千金贵
其实,张茜也是一代才女,在她与陈毅共同生活的几十年中,她也曾用诗词表达过对丈夫的一片深情。
1943年秋天,陳毅因“黄花塘事件”被误解,遭受了重大打击,他离开了自己亲手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奉命前去延安。刚生下次子的张茜,未能与丈夫同行,但她毫无怨言,全力抚养两个孩子。物质上的贫乏考验着张茜,精神上的折磨更是让她备受煎熬。每每想到丈夫的处境,她便难以压抑自己的感情,她在词中这样写道:“空向行云凝暌处,望穿秋水人不至。几番报归盼欢聚,几番又传归期误。归期误,一别春夏已两度,幼儿长成双询父。”
张茜对陈毅的真挚情感,在她的词中便可看出。在丈夫处在逆境之时,她不离不弃,充分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理解之情,这也是对陈毅最大的支持。夫妻之间相互理解十分重要,而这种寓情于词的理解,更是让爱情之花芬芳满园!
元帅弥留际慰藉更有情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代名帅陈毅命途多舛。特别是“九大”之后,流放到石家庄的陈毅,被取消了一切待遇。张茜亲自动手洗衣、做饭,悉心照料陈毅。后来,陈毅患上了肠癌,且病情不断恶化,张茜写信给周总理,才使陈毅回到北京治病。
在陈毅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张茜精心伺候他。由于长期心情压抑、积劳成疾,张茜也得了癌症。但她振作精神,想方设法给予陈毅慰藉来减轻他的病痛。这期间。她给丈夫写了一首慰问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征途履危难,抗疾亦当如易看。”这首诗让病痛中的陈毅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面对处于危难中的丈夫,张茜选择的是夫妻都喜欢的传情方式,寓情于诗,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一片真情。现代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写诗写词,但我们透过一代名帅与其妻子的爱的表达方式,足可领略到以诗词传情的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