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6-11-18
文化
《茧》作者:张悦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7月定价:43.00元
寄居于历史或者真空
《茧》是一部以 80后一代人的视角直面祖辈、父辈恩怨纠葛的转折之作,通过一桩骇人罪案层层抽丝剥茧的漫长过程,将几代中国人的现实际遇与心灵困境展开在读者面前。某种意义上,《茧》提供的是一部关于创伤记忆“代际传递”的小说。主人公李佳栖与程恭,一位是负罪者,一位是复仇者,因袭着巨大的创痛,既徘徊在历史边缘,又主动与周围世界疏离……
与张悦然此前的作品相比,《茧》的结尾更多显露出作者的善意,这部小说如同病历档案,同时也提供了一份康复记录。这位多年退隐的作者只用那不多但跨阶段性的作品默默契合着不同时间际遇下我自己内部当下感受到的课题,冥冥地同步呼应着此刻脉搏,这是有感神奇和幸运的事。
《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作者:包慧怡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8月定价:36.00元
寻找未曾相遇的奇幻世界
阅读包慧怡的诗歌是件很有挑战性的事。在这位怀疑的怀疑者笔下,它们很多都有着神秘的特质,意象丰富且嵌合精到,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极具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在它们多变的层次结构中,即使读者能清晰地感觉得到源自知识的障碍,也仍然会为作者精湛的诗歌技艺而赞叹,即使不知道任何背景,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它们也是足够奇特的——在这些针脚繁复缜密、线材料多变的美妙织物上,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有神秘而瑰丽的光芒映入你的眼睛。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日]奥野宣之译者:张晶晶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6月定价:36.00元
如何有效阅读图书
你会做笔记吗?你的笔记有章法可循吗?你怎样记,决定你记得怎样。《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会教你如何用一本笔记将书中的精华用最高效的方式整理记录下来,只有记得好,才能记得牢!
不止笔记,从选书到购书,到笔记的分类检索与文具的巧妙利用,读书的过程中处处皆学问。以信息整理术闻名日本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将在本书中告诉你,如何将读书的效率最大化,如何为你自己创造一个精神上的图书馆。奥野宣之告诉读者:自由记录,信手粘贴,将枯燥笔记化为创意之源;聪明人的购书清单:激活日常求知欲,不落入营销陷阱,掌握选书主动权;“葱鲔火锅式”摘抄法:摘抄与评论交替进行,加深记忆理解,让原创思考遍地开花。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作者:[法]弗雷德里克·方热译者:周行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6年7月定价:38.00元
学会“解救”自己
“我需要别人喜欢我,我不可以让人失望……”我们的内心总有一个声音不断地重复这些话,不断催生焦虑,造成各种困扰。但这个声音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利他、行善、努力、期望成功、追求完美……严苛的自我要求有时候能使人进步,有时又会给人压力,法国著名心理咨询师弗雷德里克·方热凭借自己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针对“自我苛求”这一人性痼疾,结合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独创了行之有效的心理自助方法,一定能够将你从“自我苛求”中解脱出来,使你获得更富创造力和幸福感的生命体验!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作者:大将军郭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8月定价:36.00元
认识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很多人,都想用读懂,去解析自己看清了很多,可往往这份读懂,掺杂了太多的失落。比如遇人不淑却要固执己见,比如工作得自我良好,却还是感觉到碌碌无为,甚至一直觉得自己过不上那种诗意,只是在按部就班。这种所谓的努力,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这种懵懂状态就是陌生。
作者在前言有谈及 “如果连自己都不了解,我们怎么确保所有的努力都朝着对的方向?如果连自己都没有看清,又怎么能清醒地看待世界和他人?”也许这句话说的很重,但如果可以对自己由表及里的认识,能看见真实的自己,选择自己正确的态度,那该多好。
所以,看得清自己,就是认识的开始。
《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作者:[日]宫下规久朗译者:杨明琦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6月定价:56.00元
换个角度看世界
众多有关“最后的晚餐”的画作里,为什么餐桌上摆放的总是鱼?老虎在东方被公认为是勇猛的野兽,为什么却鲜少出现在西方名画中?《阿诺芬尼夫妇像》中,墙壁中央悬挂的镜子里映出的是谁的身影?日本知名美术史家宫下规久朗在代表作 《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中,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角度,通过我们日常所熟悉的事物,这些在名画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轻松解读各个时期中外名画的秘密。这是一本绝不一样的入门级绘画读物。再也不依循历史脉络,无须知识背景,零基础就能读懂梵·高、伦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