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垃圾分类的影响*

2016-11-18孙晓玉杨立洋宋建国

环境卫生工程 2016年5期
关键词:正确率垃圾分类

孙晓玉,杨立洋,宋建国

(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山东烟台140430)

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垃圾分类的影响*

孙晓玉,杨立洋,宋建国

(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山东烟台140430)

以烟台大学为例,通过以现场试验与调查问卷为主,进行宿舍间深入访谈为辅的形式探究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影响。结果表明,强制性因素、攀比心理对大学生垃圾分类有积极影响;懒惰心理、垃圾分类知识缺乏和盲从心理对大学生垃圾分类有消极影响;习惯性因素有双面影响。

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大学生;垃圾分类

据调查发现,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在读大学生人数为2 231.8万人[1],每人每天平均产生0.5 kg垃圾,全国大学生每天可以产生1.116×107kg垃圾,远远多于一个大型城市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2]。环境意识是一种思想和观念,包含心理、感知、思维和情感等因素[3]。根据意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和理性人假说,普遍认为人的意识与行为有密切联系。垃圾分类作为环境行为的一种,受环境意识的影响[4]。环境意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为促进大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对环境意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验证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现场试验,探究各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

1 调查方法

1.1大学生对垃圾分类标准的认识度调查

根据随机抽样法原则,以烟台大学所有在读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取200名进行垃圾分类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共发放200份问卷,男女各100份。

调查问卷实收200份,女生问卷有效率95%,男生问卷有效率91%。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78%的大学生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①不能正确判断垃圾种类;②环境意识淡薄并出于懒惰随意丢弃垃圾;③学校并未进行相关宣传。学校加强宣传力度并给予支持,强制管理并建立相关制度,增设分类垃圾桶及其它垃圾分类设施等途径可增强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大学生对垃圾分类标准的认识程度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对垃圾分类标准的认识程度%

大学生对垃圾分类标准的认识程度受性别差异的影响。其中,对垃圾分类标准了解很多的女生占13.05%,较高于男生10.03%,可见女生的垃圾分类认识程度及环境意识较高于男生。高校大学生整体环境认知水平不高,对垃圾分类回收问题并不注重,67.38%女生和58.98%男生对其了解不多,只有10%左右的学生对其充分了解。

1.2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对垃圾分类影响调查方法

以现场试验与问卷调查为主,并辅助进行宿舍间深入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目前校园生活垃圾主要类别为:废纸类、废塑料、废玻璃和有毒类[5]。且校园在不同功能区产生的垃圾种类有所不同。根据调查,宿舍区的垃圾成分最丰富,产量大,易收集[6]。因此选择烟台大学宿舍区为试点进行研究,探究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有利或不利影响。

在烟台大学南校宿舍区进行现场试验,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制定“3段2期”实施方案。第1阶段,在宿舍楼道内摆放分类垃圾桶,学生自主进行垃圾分类;第2阶段,各班环保委员定期到规定宿舍收取已分类的4种垃圾,男、女生各40个宿舍参与被动性垃圾分类,被动性垃圾分类分为前期、后期;第3阶段,重复第1阶段的实施方案。

2 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垃圾分类的影响

根据大学生三级行为管理体系,影响高校学生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6个因素分别为:强制性因素、攀比心理、懒惰心理、习惯性因素、垃圾分类知识缺乏和盲从心理[5],现针对各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验证。

2.1强制性因素

主动、被动性垃圾分类各类垃圾每天的投放数量形成对比(见表2)。环保委员上门收取促进大学生被动性垃圾分类相对于楼道内摆放分类垃圾桶促进大学生主动性垃圾分类,各类垃圾总量增多约5倍,其中废纸、塑料瓶分别增多1倍和6倍以上,被动性垃圾分类所收集垃圾数量的明显增长,证实学生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薄弱,而强制性因素可促进大学生进行垃圾分类。

表2 主动、被动性垃圾分类各类垃圾的投放数量

2.2垃圾分类知识匮乏、盲从心理

在第2阶段被动性试验中,环保委员上门普及垃圾分类日常知识,并进行提问。随提问次数增加,回答问题的平均正确率普遍上升,见表3。

表3 男、女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

通过上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定期抽查,男、女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逐渐增加,女生平均正确率高于男生23.25%,可见女生垃圾分类常识比男生更加丰富。提问次数超过15次之后女生对题库中问题的回答率已达100%,可见在未经宣传前,多数人忽视垃圾分类能够带来的环境效益,从众现象严重,说明盲从心理对大学生垃圾分类有不良影响。高校有必要将垃圾分类活动纳入重要校园文化工程,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3攀比心理、懒惰心理

被动性垃圾分类分为前期、后期,前期通过上门收取促进分类,统计前期数据并进行分析,对垃圾分类效益最高的宿舍给予物质奖励并进行表扬。继而进行被动性垃圾分类后期试验(见表4)。

由表4可知,与被动性分类前期相比,在被动性垃圾分类后期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积极性上升,上门收取得到的已分类垃圾的数量明显增多,平均每种已分类垃圾数量增多约1倍,可见受到一定奖励后,大多数学生对垃圾分类重视度提高并乐意自主地进行垃圾分类,证实攀比心理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有积极影响,可以利用攀比心理这一因素促进大学生进行垃圾分类。与主动分类相比,上门收取带动同学们进行被动垃圾分类所得分类垃圾数量明显增多,证实懒惰心理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有消极影响,可以通过一对一督促的方式增强个人环境意识,带动其进行垃圾分类。

表4 被动性垃圾分类不同时期各类垃圾的投放数量

2.4习惯性因素

对试验数据分析,主动性垃圾分类第3阶段较第1阶段各类垃圾的投放数量、正确率有明显提高。第3阶段较第1阶段垃圾投放总量增多2倍以上,其中废纸质量增多了5倍,塑料瓶个数增多约1倍,有毒物增多约17倍,废玻璃增多约8倍,投放正确率平均提升了12.36%,分别见表5~6。

表5 主动性垃圾分类不同阶段各类垃圾的投放数量

表6 主动性垃圾分类不同阶段各类垃圾投放的正确率%

在进行被动垃圾分类之前,由于没有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大部分学生并不配合向分类垃圾桶投放对应的垃圾,但参与被动分类后,大多数学生不仅增加了垃圾分类常识而且养成了将垃圾先分类后丢弃的习惯,所以第3阶段得到的各类垃圾数量明显增多且垃圾投放正确率也有所提升,可见习惯性因素对大学生垃圾分类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3 结论

对通过“3段2期”实施方案所获取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校园垃圾在种类上较为简单,在组成上较为分明,没有太多特殊的有毒有害垃圾。大学生对垃圾分类本身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各环境意识影响因素的有利或不利影响,可以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及相应的行为管理体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有效促进大学生进行垃圾分类。

[1]汪文俊,宾晓蓓,郭宁,等.率先进行高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垃圾处理,2012,30(10):31-34.

[2]吴文涛,庆承松,彭书传.合肥工业大学校园生活垃圾现状调查与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1):1424-1426.

[3]王民.环境意识概念的产生与定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4):86-90.

[4]常静.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11):4-6.

[5]杨阳.大学生环境意识与垃圾分类行为管理体系构建[J].环境卫生工程,2014,22(6):4-6.

[6]郭延柱,王艳艳,王聪杰.绿色学校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建设及运行[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181-183.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s Effect Factors on Undergraduates'Behavior of Garbage Classification

Sun Xiaoyu,Yang Liyang,Song Jianguo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Yantai University,YantaiShandong140430)

Based on field testsand questionnaires,depth interviewsbetween dormitoriesasa supplement in Yantai University,we researched the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s effect factors to undergraduates'behavior on garbage classification.The resultsshowed that compelling factorsand comparing mentality had positive effectson students'garbage sorting;while laziness,the lack of classification knowledge and the psychology of blindly obeying played negative roles;and habitual factors had a two-way influence on it.

environmental awareness;influencing factors;undergraduate;garbage classification

X32;X799.3

A

1005-8206(2016)05-0024-03

烟台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40430)

2015-12-10

孙晓玉(1995—),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控制。

猜你喜欢

正确率垃圾分类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