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 会呼吸的人居地

2016-11-18策划编辑本刊编辑部李琳

广西城镇建设 2016年4期
关键词:李琳内涝人居

策划/编辑=本刊编辑部 李琳

海绵城市 会呼吸的人居地

策划/编辑=本刊编辑部 李琳

“我在城市里看海。”这句网友们调侃的话,无奈道出现今城市中逢雨必内涝的尴尬境况。2013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县级以上城市受淹234个,直接经济损失3100多亿元。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应对突发暴雨所带来的大量雨水不能及时消纳的问题,成为现今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的弱项。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00多座中型城市中,三分之二的城市逢雨必涝,遇晴必旱。在面对旱涝灾害时,也只是简单地排水和补水,这并不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应有的方向。

人们的单一思维和单向度的城市发展方式,致使城镇中“不能呼吸”的地面越来越多,雨水在路面流动、积存,排水道又无法承载突如其来的容水量,排出去的水又因江河湖泊水位增高倒流回来。经历过数次严重的内涝教训后,城市在防灾减灾和生态建设方面应向多向度发展,如利用透水混凝土、雨水收集系统,把单一的排水变成可透水渗入地下,定量存储用作平时灌溉绿化、洁净道路等。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设计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是先进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 是超越传统“ 灰色基础设施”的更先进更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

由此,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像海绵一样能吸水的城市。透水性能好的道路建设、储纳再利用的循环雨水收集,将大自然造就的天与地生态循环还原至城市中。海绵城市的理念随着城市建设的改造,大批已建成的海绵体出现在市民的生活里,正日渐深入人心,获得了民众的支持。海绵城市,能使我们生活的城市表体,有着“会呼吸”自然功能。终有一天,即使雨再大,我们也能生活在“雨水友好型城市”里。(李琳/文)

猜你喜欢

李琳内涝人居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构建城市水文监测系统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探索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李琳:当好“三员”带头干 脱贫攻坚勇担当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内涝防治策略研究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及综合应对研究进展
世界人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