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评价

2016-11-18王坤善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9期
关键词:优良率股骨置换术

高 健 王坤善 夏 晖 赵 宇

(大连港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5)

3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评价

高健王坤善夏晖赵宇

(大连港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5)

目的 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3种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对比。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A、B、C 3组,A组行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术,B组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术,C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比并分析3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C组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通常采用DHS、PFNA及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方法,前者适用在Singh指数为4~6级,且Evans分型为Ⅰ、Ⅱ型的骨折患者,后二者在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中均适用,但人工关节置换术并不是首要考虑的手术方法。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转子间骨折多见于并发骨质疏松的老年群体。临床以往在治疗此类患者时,主要采用牵引的治疗方法,但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且有着较高病死率[1]。在此形势下,为确保患者能在早期开展下床活动及功能锻炼,临床医护人员纷纷以患者的骨折类型为依据,对其展开不同的手术治疗,且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例,对其施行DHS固定术、PFNA固定术及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展开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A组(30例)、B组(30例)、C组(20例)。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段为60~87岁,平均(75.8±6.5)岁;骨折部位:34例在左侧,46例在右侧;Evans分型为:16例Ⅰ型,18例Ⅱ型,14例Ⅲ型,20例Ⅳ型,12例Ⅴ型。所有患者经临床X线片及CT等检查被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且均为新鲜闭合性的骨折,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有手术禁忌证、依从性较差的患者。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①术前准备工作:先给予其下肢皮牵引处理,随后展开各项常规检查,并对患者进行诊治,同时做好术前评估工作。手术前半小时向患者静滴抗生素,并对其展开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②手术操作:a.A组患者行DHS固定术治疗,在患者股骨近端的外侧开一个切口,将导针从大粗隆以下的2 cm处朝着股骨的头部钻入,随后借助导针朝股骨头进行扩髓,并将DHS侧钢板从针尾套入其中。b.B组行PFNA固定术治疗,手术体位与A组患者相同,进针的位置为大粗隆稍微偏外一侧或顶点,将导针插入后,沿着导针进行扩髓,将PFNA主针轻轻旋入到合适的位置,接着将侧方的瞄准器连接起来,并在瞄准器的引导下将保护套筒插入,再通过套筒将股骨颈内导针插入至关节面以下0.5~1.0 cm。随后,将外侧皮质扩张,解锁长度合适的螺旋刀片后,将其朝做好标记的深度直接打入,将螺旋刀片锁定后,将远端锁定螺钉置入其中。c.C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采取外侧的手术入路方式,当患者的股骨距不完整时,可在其股骨头关节面以下的1 cm处将股骨颈截断;而对具备完整股骨距的患者,则可在股骨距约1.5 cm处对股骨颈进行截骨。接着将髋臼软骨锉去,将软骨下的骨板保留下来,将髋臼假体置入后向前屈10°,向外展45°后固定。③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向患者展开1~2 d的负压引流留置以及为期3 d的抗生素静滴治疗,同时确保其患肢外展至中立位。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对其展开为期一周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并向患者应用足底抗血栓静脉泵,以免形成深静脉血栓,并鼓励其主动开展踝关节的屈伸活动。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详录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手术结束后3、6、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治疗优良率等。其中,Harris评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关节功能、关节疼痛及行走能力等方面,并运用Harris评分来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90分以上为优,80~ 89分为良,70~79 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

2 结 果

2.13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见表1。

表1 3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

2.23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见表2。

2.33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A组中,优14例,良6例,可6例,差4例,治疗优良率为66.7%(20/30);B组中,优16例,良8例,可4例,差2例,治疗优良率为73.3%(22/30);C组中,优14例,良4例,可2例,差0例,治疗优良率为90.0%(18/20),分析可知,C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分)

3 结 论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不断增多。临床在治疗此类患者时,主要以骨折的类型、骨质疏松的程度以及移位程度等因素为依据,来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以达到固定骨折端,促进骨折恢复的目的。其中,患者骨折端内固定的强度还会受到Singh指数(也即骨的质量)植入物的位置、复位情况等因素的影响[3]。

作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DHS固定术指的是在患者股骨上端的外侧皮质固定DHS,并通过三个坚固的着力部位(股骨头的软骨下骨、股骨距以及股骨干皮质骨),可增大固定强度,还可滑动及加压,可使骨折端受到来自骨折沿滑动拉力螺钉滑动产生的压力。此术可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且对髋关节负重力线产生顺应作用,在促进股骨外侧张应力对抗强度增强的同时,对股骨头下沉及大转子上移产生的剪应力进行有效对抗,从而避免髋内翻的出现。需注意的是,DHS不适用于并发明显骨质疏松以及Evans分型为Ⅲ、Ⅳ型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适用于Evans为Ⅰ、Ⅱ型的稳定型骨折患者。

PFNA固定术作为一种髓内固定手术,其借助杠杆原理,固定PFNA钉后,股距间几乎不存在压应力,可稳定骨折端,将畸形缩短,以免出现髋内翻。行PFNA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势,对并发骨质疏松的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较为适用[4]。

此外,本实验结果表明,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的C组患者,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就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说明此种手术方法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早期便可下床活动,对改善患肢功能,减少并发症非常有利。对Evans为Ⅰ、Ⅱ型的骨折患者而言,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操作简便、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势,但对于并发明显骨质疏松以及Evans分型为Ⅲ、Ⅳ型的不稳定骨折患者而言,会产生比较大的创伤,且出血量大,不考虑作为首选方法。

综上所述,DHS、PFNA及人工关节置换术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前者对Singh指数为4至6级,Evans分型为Ⅰ、Ⅱ型骨折患者比较适用,后面两种在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中均适用,但人工关节置换术通常是作为其他治疗方案失败后的补救方法,并不是首要考虑的手术方法。

[1] 郑建平,付格深.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1):138-139.

[2] 刘爱国,谷文光,邓亮.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2):1072-1075.

[3] 蒋正武,赵越,胡志毅.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12):1735-1737.

[4] 秦之威.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4):397-399.

R683.42

B

1671-8194(2016)29-0146-02

猜你喜欢

优良率股骨置换术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感染并发症救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