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绩效评价模式

2016-11-18唐清平唐士杰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30期
关键词:农地经营权绩效评价

◎ 唐清平 唐士杰

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绩效评价模式

◎唐清平唐士杰

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有很多种但土地是最基本的一种,而且土地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所占全国人口比例较高,所以我国非常注重农村的发展,而土地是我国农村最重要的资源,“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现在怎么来提高农民收入是我国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最令人期待的毫无疑问就是农用土地流转的制度与措施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使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损耗的困境。

农地经营权

农地经营权的定义。《民法通则》第八十条第二款规定;“公民、集体依法对集体所有的或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承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规定。”农地经营权实际上是承包主体对于国家或集体所有土地进行经营,并能获取经营收益的权利。

农地经营权特征。农地经营权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农民是经营权的主体,二是经营权的标的是农地,三是设立农地经营权的主要是为农民在农地上进行经营活动,并获取收益提供法律保障。

农地经营权取得方式。农地经营权取得的主要是通过承包人与国家或者集体签订合同的方式取得。

农地经营权的法律保护。我国有明确的法律制度来保证承包人的权利,主要分为以下四点:一是在承包期限范围内,承包方有农地经营并取得收益的权利,发包方不得收回农地。二是原户籍在发包方的特殊人员,例如现役士兵、在校学生和服刑人员等,发包方在承包期限范围内不得收回农地。三是在农地经营权中要实行男女平等原则,制度规定和程序操作上都不得侵犯妇女合法的农地经营权。四是如果农民在新居住地没有取得有经营权的农地,则承包期限内原有农地不得收回。

农地经营权流转。农用地所有权流转能有效解决农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可以实现农地的利用率从低到高的过程,应该主要构建多向流动关系,促使政府征地行为变得更加规范合法,加强培养土地产权交易组织;农用地所有权流转的运行方式一般为两种:征用、买卖;农地经营权流转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流转的速度变快和流转的规模变大。二是流转的类型较多,并且比例不均。三是土地流转不规范。四是在土地流转后改变土地经营的用途,存在着非法农转非的现象。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划分

我国农业用地流转的需求日益旺盛,农地流转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研究和摸索中,各地可根据自己需求进行因地制宜的政策制定,而且根据政策的引导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土地流转模式的探索,通过对不同的土地流转模式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其优点和缺陷,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构建出符合自身的土地流转模式。

农户自发流转模式。农民自发流转模式,顾名思义,就是说土地流转的供应方和需求方都是通过自己的渠道,自发寻找对方,并协商形成土地流转交易。在这种模式下,没有平台、中介导入,是比较单一和原始的农地流转模式,一般效率较低。

市场参与流转模式。市场参与流转模式在现阶段主要有股份合作社模式和土地信托模式。股份合作社模式是参照股份有限公司的运作模式设立的,它首先进行农村土地使用权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众多的股权,并成立股份合作社,而将自己的土地使用权进行入股的农民则既是股东同时还是合作社的职员,既可以以股东身份获得土地增值的分红,又可以以职员的身份根据自己的劳动量获得工资收入。而土地信托农民作为委托人,将土地使用权委托给专业的组织,并支付一定的报酬。而这个组织作为受托人,对土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将获得的收益交给农民。

集体主导流转模式。集体主导流转模式是指集体组织作为土地流转的中介,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是农民将自己承包的土地的使用权委托给集体组织,授权集体组织帮忙流转,而集体组织在获得授权后,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让渡给符合条件的组织或个人(一般是农业公司或者种植大户)进行经营和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现阶段的集体主导流转模式的典范是反租倒包等,作为中介的集体组织一般是地方性政府机构,土地流转具有组织性和规范性。

基于BSC的农地经营权流转绩效评价模式构建

农业经营流转权的含义与目标。我国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有了比较大的成果。笔者对我国学者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研究资料进行了阅读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实践调查,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定义和目标有了自己的理解:农地经营权流转是指在深入的了解和调查一个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社会条件的情况下,构建出符合所有利益主体的农地经营模式,从而实现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评价的必要性解释。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中的很多劳动力离开农村,选择去城市去务工,这造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和农地资源的荒废。去年,我国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允许每对夫妻生两个小孩,这将造成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快,人口基数进一步上升,而耕地面积是一定的,人均耕地面积会变得更少。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必须要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实现农地经营权流转,提高农地的使用效率,以最少的土地保障更多人的粮食需求。

战略导向绩效评价模式―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由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卡普兰与戴维·诺顿发明的战略导向绩效评价模式,它主要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战略具体分为可量化和便于操作的衡量指标。平衡计分卡构建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以因果关系为连接纽带而形成的系统的组织绩效评价体系。

平衡计分卡具体指标分别为:财务评价指标、利益共生单元及环境评价指标、运营过程评价指标及学习与成长评价指标(见图1)。

财务评价指标:财务指标主要用以反映农地经营权流转的财务效果,属于结果型指标,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的特征,是其他三个指标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组织经营成果最直观的反映指标。因此将农地经营权流转绩效评价的财务评价指标分为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指标(成本费用净利率、资产报酬率)、营运能力指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发展能力指标(营业增长率)四个方面。

利益共生单元及环境评价指标。平衡计分卡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对于企业而言,与企业有显性契约的利益相关者构成企业的共生单元,而只有隐形契约的利益主体则形成了企业的共生环境。基于以上,可将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关联方分为组织内的关联方(农户)、组织外的共生单元(消费者、股东和债权人)及组织外的共生环境(政府、自然环境)三类。对其他的关联方而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必将导致评价标准的多样化,所以从各类主体出发,单独分析其对应的评价指标如下:

农户:农民作为农地经营权流转活动的实施者,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保证农地经营权流转的顺利开展,必须将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民的影响纳入绩效考虑范围,通过农民满意率、农地作业时间、农户收入增长率作为评价指标。

消费者: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全部产品只有成功被顾客接纳并购买才能算是实现了其生产经营的目标,才能获取利润来保障农地的持续经营,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评价农地经营权流转绩效评价是关键所在,其指标可具体细化为消费者满意率、质量合格率、价格变动率、农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及交货时间。

政府:政府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决定了农地经营权流转所处的宏观环境,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鼓励与扶持,反之,农地经营权流转也应当响应国家政策且对政府工作目标有利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因此也应当将政府纳入绩效评价体系的主体当中,相关考察指标可分为农地经营权流转的辐射效应(是否带动当地农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当地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差距是否缩小)、吸纳的就业人口数。

自然环境:与政府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目的在于考察农地经营权流转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与此同时自然环境也是农地经营权流转赖以维系的另一基础条件,合适的自然环境是农地流转的前提条件。但实际情况中存在部分企业或组织因贪图经济利益而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例如为提高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使得大量的化肥元素沉积在农地里导致土壤板结,或是溶解在水中引发水源污染。这是以牺牲长期发展能力为代价的短视表现。为使组织能更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必须将农地经营权流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具体指标有农地规模增长率、农地肥力的变化率、化肥及农药使用率、水土保持状况、空气质量状况。

运营过程评价指标。平衡计分卡中的内部流程层面主要考察企业从原材料输入至产品成功产出的系列过程,并从中找出关键的价值链节点进行优化与改进,从而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农地经营权流转也应当将农业生产的整个运营过程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但不可局限于以顺利销售产品获取利润为目标,而应当从更全面的角度去评估农地经营权流转的运营过程。此外,我国农业生产存在严重的供求不均衡问题,一些农产品严重过剩而消费者所需求的其他农产品却产量过少,因此农地经营权流转所生产的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程度也应作为绩效评价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标准进行考量,这也是对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响应。基于前述分析,有关农地经营权流转绩效中运营过程的相关评价指标有农业机械化程度、农地使用的合理性、资源充分利用度及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程度四个方面。

学习与成长评价指标。一个组织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存在多久、能取得怎样的市场地位最终还是取决于其自身的实力,而组织的学习与成长能力则是组织实力形成的先决条件,因此学习与成长能力作为农地经营权流转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也是绩效评价中的核心所在。创新是农业发展必须顺应的潮流。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创新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是在生产上进行创新,例如进行新技术的开发与推行;另一方面则是销售上的创新,改变以往的实体交易模式,利用互联网作为新渠道进行产品的展示与销售,正如一些学者所提到的“没有规模化经营,农业的互联网化就无法谈起”,反之网络也是土地流转权创新的新渠道。此外,商品化经营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将农地经营权流转的产品商品化,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有利于获得消费者的认同。而在创新与商品化经营当中,人才是决定各项措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是学习与成长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包含在评价体系里。综合以上分析,农地经营权流转绩效的学习与成长能力评价指标可分为: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新销售渠道的利用、产品的品牌构建及员工培训。

图1 基于BSC的农地经营权流转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作者单位:湖南衡阳财经工业职院)

猜你喜欢

农地经营权绩效评价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当前农地出租趋势的实证分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应用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的探讨
浅议公路经营权转让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向何处去?
武汉市农地发展权定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