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都高校拓展训练聚合式发展形态体系研究

2016-11-18张树敏杨文革邓军文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国地质大学体系体育

张树敏,杨文革,邓军文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29;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部,北京 100083)

首都高校拓展训练聚合式发展形态体系研究

张树敏1,杨文革2,邓军文2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29;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部,北京 100083)

当前国内许多学者与专家对拓展训练的意义和功能、引入高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等基础与现实性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拓展训练已经为高校师生所接受与认可,在拓展训练与学校教育的进一步纵深结合之下,拓展训练逐步形成独特的体系形态特征。

本文主要研究高等教育形态之下的拓展训练,基于首都高校的集聚性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的引领与前瞻性,来具体研究首都高校的拓展训练形态体系。探究拓展训练聚合式发展形态体系有助于整体的分析拓展训练在进入到高校具体的发展态势,从宏观角度来理顺拓展训练在学生教育培养体系的脉络,重新审视高校的拓展训练。

1 拓展训练的概念

在我国,学校领域的拓展训练开展之初受Project Adventure影响,因此,拓展训练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目前拓展训练在高等教育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不仅在高校体育教育之下,在与之有紧密相关性的其他地方也多有出现,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学校教育服务。在学校领域拓展训练称谓多是“拓展”“素质拓展”“学校拓展”等,这些都是在学校领域的特有代称,由于历史以及使用惯性,使得在大多数的院校中仍选取“拓展训练”一词来指代。

拓展训练在学校领域有着特殊的位置,最初的拓展出自培训行业,其不可避免地有着浓厚的商业气息,但是在实践中拓展训练表现出良好的教育功效,进入教学领域后其教育的效果也逐渐地突出与放大。

虽然拓展训练在我国高校的发展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仍属新事物。国内学界对拓展训练这一事物的概念有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点已基本形成共识,那就是这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模式。根据学校教学理论与实践,笔者得出拓展训练(尤指学校)即通过创设的某种特有情景,有针对性地解决个人与团队两个核心问题而采取的各种游戏、运动项目组合体,是追求不断突破自我、寻求检验团队现况的教育形式,是体验式学习体系下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2 拓展训练在高校中呈现的特征

2.1拓展训练的社区化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社区就是指在一定地域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就社会学上讲,社区是若干社会组织或者社会群体集聚在某一个领域护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首都北京是全国教育最发达的地区。截至2016年5月30日,北京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91所,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著名的学府。首都高校中有2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这些高校在探索改革上先走一步,在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这些高校中几乎都开展了拓展训练相关教学内容,高校之间已经形成了互融互通的交流与借鉴格局。

拓展训练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探讨与实践拓展训练的共同体”。

2.2拓展训练的学术化

拓展训练中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为拓展训练的学术集中带,并成为全国的理论与实践的排头兵,这些院校在平台实施层面、高等教育研究层面、户外运动层面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此外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下属机构与其相关具体分会共同构建了一个学术群体,如教学群体科研部、各相关分会等,进一步推动拓展训练的系统化、学术化。

2.3拓展训练场地的专业化

拓展训练的场地对实施拓展训练有很大的影响与制约,拓展训练场地在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中逐渐形成有关的新行业标准。首都高校的拓展训练场地不断落成,同时也呈现出逐渐集中、资源贡共享、共同扩展拓展训练影响的态势,如中国地质大学攀岩与拓展训练基地、北京大学拓展基地、首都体育学院拓展场等。这些场地为提升拓展训练的体验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开发与研究空间。

2.4拓展训练时空性优势

2.4.1时间跨度大 高校拓展训练易于在学校大社区的情境下形成贯穿一学期的稳定时间。从部分课程到整体课程、从一学期课程演进到学年课程等,学习连贯性是拓展训练的体系研究成为一种稳定的样本,同时可以进行有效地研究与创新。

2.4.2空间范围稳定 学校拓展活动的范围相对集中。拓展训练是较为综合的课程,能围绕个人突破与团队融合两大精髓,教学形式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改造与创新,场地资源紧张并不会为拓展训练带来过多影响。

2.5拓展训练受众教育程度较均衡

学校拓展的受众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成人群体为主,有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学校新教职工入职教育等形式。同时实施结构也趋于稳固。教育程度较高作为稳定的特征,有助于对拓展训练进行深度研究,进而探索内在规律性,扩展这一教学模式的维度与深度,也有助于优化学校教育资源。

2.6拓展训练承载主体的多元化

拓展训练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不断以各种面貌在学校出现,早已不是存在于学校体育教学部门,这一承载主体也逐渐地扩大到学校的各级部门以及有关群体组织,目前,学校内部的承载主体呈多元化特征,如综合院校的体育教学部门、体育专业院校的有关院系、学工部门、人事部门、保卫处(武装部或军事理论教研室等)、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学生社团群体等。

3 拓展训练在高校中呈现的形态

3.1学校内部

3.1.1体育课程教育 (1)体育类必修课程。体育课程作为进入学校领域较悠久的拓展训练蓝本之一,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必修课形式出现,完全置于丰富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之下,使之成为稳定的拓展训练课堂,这在北京高校中出现较多,如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2)体育类选修课程。在大学体育培养方案中常以体育类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这类课程肩负着丰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3)部分体育课程的结合部分。在学校体育的教学安排中会将一定比例的拓展训练按照教学计划予以实施,共同构成体育课程。如北京培黎职业技术学院。

3.1.2军训教育与入职教育 自1984年,《兵役法》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其中规定∶高等院校和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明确赋予了学生军事训练的法律地位。在军训特殊的情境下,将拓展的某些经典的项目迁移到对学生集体意识与个人品质培养的路径上来,提高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实现国防教育理念。如中国地质大学在新生军训中将“信任背摔”“穿越电网”等经典的项目因地制宜地引入,在枯燥的军训中挖掘培养学生优良意志品质的形式,这种结合延续已久。

高校新进教职员工入职教育中,也较多地采用拓展训练,以促使新教师尽快地熟悉,加速融入学校工作,营造单位归属感等。

3.1.3专业学位教育 拓展训练最早进入高校是在专业学位教育中,在专业学位教育领域拓展训练将其独特地分析、思考、应用、反馈的特殊性显现出来。其与我国专业学位教育MBA(工商管理硕士)等教育等相结合,如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在其MBA与MPA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拓展训练为实践环节,占到2个学分,一般在学生入学之初进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将拓展训练设置在第二课堂中,总体上也有学分要求。

3.1.4校运动会 拓展训练的一些特有趣味项目因其门槛较低,项目规则易于改造。例如,旋风跑、齐心协力等,适合绝大多数人来参与,进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校重大的活动——校运动会中,如中国地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的校运动会设置非田径竞赛项目,这些非田径项目及多数取材于拓展训练的一些破冰、融冰的项目和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的热情。

3.1.5学生社团 在体育等课堂以及学生对于新兴项目的再认知,使学校拓展训练在学校的分化为最活跃的细胞单位——兴趣社团。如北京大学的素质拓展社团等。这都不同程度地扩展了学校拓展训练的体系的触角。

3.2校际之间

3.2.1学院路共同体平台 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以下简称学院路共同体)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教学共同体,学院路共同体建设成了包含跨校选修课、跨校辅修专业、共同体辅修专业的多层次一体化的“一校式”素质教学课程体系。虽然较多高校已经开设了拓展训练的有关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旧不能满足,学生依旧会选择跨校选修。如学院路共同体中国地质大学开设的特色课程之一拓展训练开设较长时间,吸引了众多学院路共同体成员高校的学生前来选修。

3.2.2高校拓展运动会 首都高校拓展运动会是由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拓展分会于2011年发起的一项旨在推动拓展训练交流的一项群体赛事,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5届。此项运动会将拓展训练的一些经典项目通过“标准操作”的样式呈现在参赛高校的竞赛中,这其实无形之中将拓展训练的一些项目由“定性”的特征逐渐向“定量”化靠近。在拓展训练形态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3.2.3首都高校秋季运动会 作为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在每年秋季举办的首都高校秋季田径运动会,会引入拓展训练的一些项目,以此来吸引广大学生群体的参与,这从另一个层面活跃了运动会的场面,也进一步推动了拓展训练。

3.2.4拓展训练分管组织 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下属的拓展分会是首都高校负责推动拓展训练(运动)的群体性专门组织,它定期举办拓展运动会以此来推动拓展在首都高校的进一步交流与发展。

3.2.5学术沙龙 高校间会根据发展的需要进行行业内的交流与探讨,对于新的项目或者新规则进行一定的尝试与反思,进而推动拓展训练本身的丰富与完善。

4 拓展训练分层形态互动体系

在高校拓展训练不断地成体系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地呈现出学校内部与校际之间的衔接互动式发展。(图1),2个拓展体系相互推动形成一定的交互流通趋势。

5 结论与建议

5.1结 论

5.1.1拓展训练在首都高校中呈现出的特征∶社区化、学术化、时空性优势、场地的专业化、教育程度较均衡、承载主体的多元化。总之,拓展训练现今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与水准。

5.1.2基于首都高校拓展训练的聚合式发展特征,进行相应地分层有助于理清拓展训练在高校内部的体系脉络。拓展训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目前在内部层面与外部层面都有支撑拓展训练的运行架构。

图1 拓展训练分层形态互动体系示意图

5.1.3研究与分析拓展训练形态体系特征,明晰首都高校中拓展训练现况和及时把握拓展训练的发展态势,在学生教育培养体系的设计中可以作为思考的领域。

5.2建 议

5.2.1拓展训练目前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大学体育的课堂中,在学校教育中拓展训练有很多分支,整合学校内部之间的相近资源,内部实现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培养体系的研究,最终实现交叉资源共享,共同支撑拓展训练在学校个体内部的不断进步与扩大。

5.2.2整合横向资源,促进校际之间的活跃度,也是实现推动拓展训练体系特征稳定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思考点。

5.2.3高等教育中增加拓展训练内容对大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环境具有现实意义。随着拓展训练在国内的发展,考虑纳入高校学生教育培养体系的可能性,这使得拓展训练有效深入地影响学生群体,提高学生现阶段的创新意识。

[ 1 ]李忠俊.我国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研究综述[ J ].体育文化导刊,2008(7):102-104.

[ 2 ]谢斌.我国普通高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研究[ 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6):584-588.

[ 3 ]尹昊.拓展训练理论与实践[ 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 4 ]钱永健.拓展[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 5 ]钱永健.拓展训练[ 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 6 ]毛振明.学校心理拓展训练[ 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G807.4

A

1674-151X(2016)10-121-03

2016-08-1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批准号∶15QD20)。

张树敏(1986~),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户外运动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中国地质大学体系体育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向地球深部透视——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徐敬领
An interpretation of “East Meets West: An Infographic Portra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logy
我们的“体育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Because It?s There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