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滩

2016-11-17

中华奇石 2016年10期
关键词:石友玛瑙奇石

从苏宏图沿省道S312向北,约20公里后路东就是广袤的大滩。

主要产大滩玛瑙、眼睛石、碧玉和少量石器。

大滩是此次考察落地扎营后的第一站,听名字就让人充满遐想。

大滩正好和玛瑙山面对面,但这里是干涸的河床,亿万年前,洪水将山里裸露的玛瑙冲至河滩,经风吹日晒、沙磨水冲,最后变得莹润细腻,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玛瑙。不同于山中矿采的玛瑙需要喷砂水洗,大滩玛瑙如同和田玉的山料和籽料,本身就玉化得非常好,直接上手就能玩。

在李拯的记忆中,看到最美的日出日落就是在戈壁滩上了。清早,天边由灰暗变成浅黄,霞光也由橘红慢慢变淡,常让人误以为入了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江南春色里。事实却是,这里只有沙海,并无江花,放眼过去,漫漫黄沙如金色的浪花铺在戈壁上,让人顿生敬畏。

进入大滩,路是没有的,一切全凭向导的经验。

尽管之前做足了思想准备,依然被惊得目瞪口呆。触目所及,一个个大坑和高低不平的小沙包连绵铺开,极目不见尽头。偶尔出露的扎杆(一种沙漠植物死后残留的枯枝,因坚硬竖立得名)和其他人类活动的残留物显得脆弱而凌乱。

李拯说,几年前他来的时候,大滩已经这样了,地表只剩些残渣碎石。所以,很多年来,到大滩的人都是向地下挖,因为不知道哪里有石,或者有多少,机械也不方便进来,大家只能用铁镐、铁锹、探钎等工具徒手作业,基本都是一人一坑,坑多呈方形,像挖墓坑一样,三到五米深后,到了红泥层就能陆续见到玛瑙的影子了,继续挖就知道是否有好东西。能否挖到像样的全靠运气,有时一个月挖几个坑都不出一颗石头,有时一两天便能挖到价值不菲的。因为能否出石头太不确定了,石农们慢慢就迷信起来,开挖放炮竹,出货洒酒、系哈达,出硬货(精品)了更是宰羊、摆酒庆贺。

由于采挖对环境破坏大,当地政府部门也加大了监管力度,会不定时检查,被抓到后轻则驱赶,重则收货惩罚。尽管如此,每年春秋两季,还是有三五成群的人从四面八方往此聚集,像是秋天庄稼熟了就要开镰,收获每个人期许和盼望的成果一样。

已经去过十几次大滩的银川80后石友王金亮说:“2012年,我和内蒙的张宝、张文、董学军刚去的时候,还随处都能看到老皮戈壁石和玛瑙的残渣,后几年再去的时候,几乎就看不到了,更不要说完整的大滩玛瑙了,即使去附近的银根、北银根、塔木素、苏红图等地,待上十几二十天,能捡到的石头也很少。最多也就能捡到五六牛奶箱通货,大家也只能挖了”。

据闫工介绍,1993年的时候,宁夏地质队为了探索大滩玛瑙的来源,沿着渺无人迹的大沙沟追索了20多公里后,发现了玛瑙的原生矿,以后就陆续带人去捡过很多好石头。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赏石水平的发展,大滩的玛瑙逐渐走入海内外更多爱石人的眼中,去大滩捡石头、挖石头的自然也就多了起来。2004年到2005年一年的时间里,涌来了不计其数的捡石者。

也正是在这一年,宁夏的 孟昭贤 和一帮石友不断地走进戈壁,寻觅戈壁奇石,并带着大滩玛瑙、葡萄玛瑙、沙漠漆、风凌石到北京、上海、浙江、云南、广州、甘肃等地参加一些奇石展会。同期,乌力吉镇举办了第一届关于戈壁奇石的展会,周边的银根、玛瑙山、苏红图等地的石友都有参加,也从此开启了大滩的全民捡石模式。随着乌力吉连续举办多届规模较大的展会,大滩玛瑙和戈壁石一起,一步步成为了石界的明星,展会的举办地也由乌力吉转移到了左旗。

如今,随着戈壁石资源的枯竭,大滩的辉煌早已淡去,变成了坑峁遍布的疮痍之境,无石可捡、无石可挖的后来者也都开始转向精小化赏玩,也有许多人在南方一些雕刻师的带领下,挑选质地细腻的戈壁石进行雕刻赏玩,还提出了“阿拉善玉”的概念。

大滩最终成了一个传说,不只是关于大滩自己的,还有石人在大滩里的。比如,《圣女·流氓》。

猜你喜欢

石友玛瑙奇石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石友天地
奢华万乘国 齐地玛瑙红——齐国玛瑙器艺术欣赏
奇石欣赏
玛瑙手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