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这件事过去

2016-11-17孟迁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羞耻感眼光恐惧

孟迁

性侵是否构成伤害,一定程度上由当事人自己决定。

人们在性侵事情中构成的身体伤害,和一个人挨顿打、挨个耳光差不多,但真正令她痛苦的是心理创伤,这种心理、情感上的伤害是社会给她的。

在世俗生活中,大部分人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用什么眼光怎样看自己,自己就怎样看自己。当事人认同了别人的看法,用别人的眼光批判自己,指责自己,这样,就构成了伤害。

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作为性侵者的家人,或者性侵事件的读者,如果我们过于担心受侵害的人,我们的担心、可怜和紧张就是在增加被性侵者的恐惧。实际上,作为亲人,最好的态度就是“让这件事过去”“这件事没什么”。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自己对性侵有足够深的理解,自己有非常独立的立场,因为大众的观点都是恐惧的,羞耻的。

当遭遇性侵,最重要的事就是接纳自己的所有感受,无论是羞耻感、自卑感、黑暗感……无论是哪种感受、状态还是想法,都接纳,就是说:我难受我就难受,我凭什么不能难受。否则,人们很容易进入自我循环打击,比如我被性侵了,我觉得我没有保护好自己,我觉得自己很软弱,当自我打击的时候,我又很难受,我又批判自己这种状态,批判自己走不出来,循环性自我打击,像漩涡一样,越陷越深。别人伤了我们,我们又伤自己。

正确的方向是:我现在很难受,我承认这个难受,不要求自己马上不难受了,不难受是一种疗愈的状态,不要强迫自己马上拥有这种状态,接纳是疗愈的前提,但不是疗愈。不要再对自己进行期待和打击,别努力期待自己尽快振作起来,别努力期待自己忘掉,实际上这是在要求自己去做自己暂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无论自己有什么状态、感受、行为、想法,都先允许它们出现和存在。这是疗愈的第一步。

当我们遭受性侵时,如果没有反抗,事后往往自责,如果对于那种性侵还有一种兴奋,被多次性侵有被动享受的感觉(这种事情很少,但是存在的),更会把自己贬低,觉得自己淫贱。以上所有这些自责都是不必要的。我们没能保护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人们在面对恐惧和压力时,有一个表现就是木僵,当那个恐惧和压力特别大特别突然,人们就会出现木僵,被性侵的恐惧都是非常大的,更可怕的是,那种源自社会的眼光力量也是很大的,封闭环境中遭受性侵的恐惧是非常非常大的。

被性侵还有一个核心的恐惧,就是我把自己搞砸了,别人不会再要我了。这个别人可以是未来她的爱人,可以是社会,可以是家人,可以是同学同事亲友……这个恐惧是承上启下的,我把自己搞砸了,我才成了一个受害者,这是对过去的后悔内疚自责自贬。别人不会再要我了,再爱我了。这是指向未来,指向他人的。实际的问题就是,你并没有搞砸什么。是性侵的那个人浑蛋。卿本佳人,偶遇浑蛋。整个疗愈的重点、解脱点也在这里,你并没有搞砸什么。性侵者痛苦来源,第一个就是羞耻感,第二个就是物化,被玷污,自主性受创。

疗愈的核心在于,我们创造接下来的经历,未来的经历还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也可以由我们自己改变。

有些受性侵的姑娘在报警的时候甚至感到对不起对方,尤其是当性侵者是熟人,她们非常挣扎:一方面痛苦,一方面又同情对方,这时要认可她们的善良。不要因此责备她们的善良。但是,并不因此纵容性侵者。

强暴别人的人都是特别自我或者把自己看得特别匮乏,特别糟糕的。如果他感到很多人都爱他,相信性不需要用暴力来实现,别人都对他投怀送抱,别人都爱他,他就不会用这么低自尊的方法,你让他去强暴他都不肯。若被好好爱过,你让他不爱别人,比杀了他还难受,一直被好好爱过,一直在爱中的人,让他去伤害人,是不可能的。在“要么杀人,要么被杀”中选择,他会选择被对方杀,这样他才不会内疚。

不要总说“性侵给她多大的心理创伤啊”,“会影响她一生啊”这样的话,恰恰是说这些话的人在持续给她心理伤害,如果大家不是不断地给她暗示,她不会因为仅仅受性侵而有多大的心理创伤,反而整个社会发出这样的声音给了她更大的心理创伤。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做了,让那事就TMD过去把!中

猜你喜欢

羞耻感眼光恐惧
与内心的恐惧交朋友
人的羞耻感从哪儿来
想象中的恐惧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暴怒”的背后,原来是“羞耻”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你永远不可能通过羞耻去真正改变一个人
刮目相看
Dare to stand out
陷入羞耻感泥潭的高二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