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失的“屏风”

2016-11-17张立峰贾燕

读者欣赏 2016年11期
关键词:风邪屏风床头

张立峰+贾燕

早期,屏风被称为“邸”、“扆”、“依”,后来又有“屏”、“屏门”、“屏障”、“锦屏”、“画屏”和“罘罳”等名称。其使用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根据《礼记》记载:“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汉代郑玄注释说:“依,如今绨素屏风也,有绣斧纹所以示威也。”这是说周代的天子设立带有斧纹的屏风以彰显威严。此后,历代帝王都会在龙椅后面布设一座威严的屏风,衬托得皇帝的权威更加至高无上。

“屏风”之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据《春秋·后雨》记载:“孟尝君屏风后,常有待使记客语。”到了汉代,许多人家都架设屏风,使其成为一种时尚。当时的屏风多以木板上漆,加以彩绘。纸张发明后,多用纸糊,上面画各种仙人、异兽等图像。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漆屏风,是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比较早的古代屏风实物,上面绘有彩色的“神龙”。

南京博物馆藏皇室座椅和屏风

在古代,屏风往往摆放在一室中的核心位置,是我国传统建筑空间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现代,屏风仍然是重要的室内家具之一,它既可以按照需要分割室内空间,通过遮挡视线形成私密空间,也可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绘图来装饰居室。此外,屏风还满足了人们在风水上“背有靠山”的心理需求。

其实,屏风最早的功用并非如此。所谓屏风,顾名思义,即“屏其风也”。《释名》是汉代刘熙编写的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书,《释名·释床帐》中说:“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东汉文史学家李尤在《屏风铭》中说:“雍阏风邪,雾露是抗。”这是说屏风可以阻塞或遮蔽风邪,将雾气、露水等拒之于外。南宋洪迈在《夷坚三志壬·吴仲权郎中》中也记载了屏风挡风的作用:“索浴治具于房,婢以罘罳围之。吴曰:‘何用?曰:‘恐为隙风所搏。”可见,挡风是屏风产生的基本动因。

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空间跨度较大,墙上又多门窗,整体建筑的密闭性较差,有时为了防潮还要加强室内通风,这使得室内空气流动性较强。特别是当气温降低时,冷风直接吹到人体上很不舒适,古人为了挡风,或者避免风直接吹袭,就设计制造了屏风。

早期的屏风多安放在床榻周围。《汉书·陈万年传》中记载,西汉时御史大夫陈万年卧病在床,教训儿子陈咸,结果“(陈)咸睡,头触屏风”。人在睡眠时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其中尤以“风邪”为最。传统中医认为“风邪为百病之长”,是外感病邪的先导,且风邪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因此,古人用屏风围于床榻四周,既可以阻挡风邪的侵袭,也能遮蔽光线的干扰。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床屏风的使用原貌。在床榻上设置折叠屏风进行围合,前面留有活屏可供上下进出。屏风与床榻结合牢固,人可以倚靠,同时与帷帐结合使用,遮蔽挡风的效果非常好。

莫高窟第103窟东壁门南《维摩诘经变图》中的屏风画   盛唐  摄影/吴健

设置在坐榻、茵席周边的屏风,因为经常使用需要反复拆装,故多是小型屏风。这类屏风一般分为数扇,屏框间用钮连接,人坐其间,将屏风打开,周围各立一扇。在东晋顾恺之《列女传图》中同样可以看到当时使用屏风的情景。图中屏为三扇,描绘通景山水。这种三扇屏风无需另外安装底座,只需打开一扇,便可直立。在画面左下角的烛台旁还有一个迷你型的三面小屏风,当是用于防止风吹熄烛火的“灯屏风”。画中的屏风内侧绘有连景山水图,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但这样昂贵的屏风并非人人能用,晋代广州刺史吴隐之早年家境贫寒,就只能用竹篾编成篷来充作屏风,完全是发挥其屏“风”的作用。

大约在唐代已经出现一种小巧的枕前屏风,被称为“枕屏”或“枕障”。李白曾作《巫山枕障》诗:“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朝云夜入无行处,巴水横天更不流。”对这种屏风上优美的图画进行歌咏。白居易也有诗句“短屏风掩卧床头”。到了北宋,欧阳修在《书素屏》诗中说:“我行三千里,何物于我亲。念此尺素屏,曾不离我身……开屏置床头,辗转夜向晨。卧听穹庐外,北风驱雪云。”可见这种安放于床头的枕屏是可以折叠起来随身携带的,睡觉时可将其展开安放在床头,其主要功用就是挡风,避免头部受风寒的侵扰,保护睡眠者的健康。

在北宋画家王冼的《绣栊晓镜图》中也能看到女主人早起后,尚留在床头的枕屏。从图中可见,古人干脆把床铺设在户外,以便夏夜里纳凉,这时在床头安放一个枕屏就很有必要了。其长度接近床榻宽度,低矮横长,正好安放在床头挡风。宋画《荷亭儿戏图》中绘有枕屏挡在儿童午睡的床头。敦煌莫高窟第23窟法华经变观音善门品壁画中也绘有这种屏风。

黄花梨五屏风式凤纹镜台   明代

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宋代还有一种专门与砚台相匹配的小型屏风—砚屏。宋代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说:“古无砚屏……自东坡、山谷始作砚屏。”相传因为砚台里的墨汁反射日光或烛光会损伤眼睛,所以苏东坡、黄庭坚二人制造砚屏用以遮挡。也有说砚屏的发明旨在“置于砚端以障风尘”,风能加速水分蒸发,使墨汁很快变干。为了保证墨的湿润状态,也防止随风而来的尘土污染了墨汁,所以砚屏便应运而生。

除了这些小型屏风之外,屏风还可以造得很大。安放在室内的大型屏风一般位置都相对固定,它会在宫室内部形成屏障一般的矮墙,古人称之为“萧墙”,成语“祸起萧墙”就是由此而来。这种大型屏风形体宽大,必须有较重的竖向木座支撑,否则不能直立。由于其陈设位置相对比较固定,所以这种屏风又被称作“树”。《尔雅·释宫》中说:“屏,谓之树。”《礼记·杂记》也说:“树,屏也,立屏当所行之路,以蔽内外也。”

还有一种大型的户外屏风,专为挡门之用,故而被称为“塞门”。古代建筑中的门为“气口”,气流从门进入,有了屏风的阻挡,气流就要绕行于其四周,减缓速度,古人认为这样能辟邪纳福。这种想法虽落于风水的窠臼,但其实质仍是屏蔽风邪,避免风直来直去损伤身体,故而仍有其科学性所在。

户外大型屏风的式样也从固定的逐渐发展出活动的,乃至多单元折叠式的。宋代的陶穀在《清异录》中说,五代时期后蜀国的君主孟知祥命人做屏风70扇,用活动钮连接起来,可以随意施展,并常用作寝所,被当时的人称作“屏宫”。这是大型屏风在户外使用的典型案例,这种屏风主要还是发挥遮挡风尘的实用作用。

但是,随着建筑结构的演进,以及建筑空间功能性的不断完善,屏风的功能也发生着变化。特别是许多著名的书画家都在屏风上作画题字,就如李白所说“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白居易也说“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使屏风成了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勤政的唐太宗在屏风上写有魏征的奏疏和地方官吏的姓名、政绩。宋孝宗更是直接在屏风上绘了全国行政图,标识每个州府官员的姓名及薪俸数额,以便于考核政绩。

就这样,屏风本来用于挡风的实用功能逐渐消失了。

猜你喜欢

风邪屏风床头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瞧,床头有颗星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古人为什么喜欢在房子里放置“屏风”
苹果助眠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
世说新语一则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我学会了清洗床头
《马未都说屏风》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