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反对派再闹“广场革命”
2016-11-17玉山禾柳玉鹏
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玉山禾 ●柳玉鹏 李萌
“乌克兰反对派准备发动第三次‘广场革命。”据俄罗斯《生意人报》16日报道,15日乌克兰首都基辅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6000多人走上街头表达对政府的不满。
报道称,15日示威开始前,乌克兰当局出动大批警察对基辅市中心进行封锁,警察人数与示威者几乎相同。据了解,示威人群中有3000多人是银行储户,因多家银行倒闭,他们聚集在国家银行大楼前抗议,提出归还血汗钱、国家银行行长辞职等要求。此外在乌议会大楼前还有3000多人举行反政府示威,抗议恶劣的经济环境和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据了解,组织参与此次集会的共有10个政党和社会组织。反对派将这一示威称为“第三次迈丹(广场革命)”。
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呼吁人们走向街头参加“第三次迈丹”示威活动,她指责总统波罗申科和国家银行行长是腐败分子的后盾。一名示威者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说,很多人因为没有养老金而无法生活,“腐败是我们国家的主要问题,绝大部分民众都很生气,但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但乌克兰安全局认为,示威活动是俄罗斯大规模动荡乌克兰局势计划的一部分,并指责季莫申科是“俄罗斯特工”。政府支持者称,参加示威的人是反对派花钱雇的,而这些钱由克里姆林宫支付。据美国支持的“自由欧洲电台”报道,一名60岁的养老金领取者表示,她和两个朋友是看到一个在线广告才来参加示威活动的,据说他们在示威现场待5小时就可以获得5美元报酬。
据乌克兰“112”电视台16日报道,乌议员萨夫琴科说:“既然人们走上街头,就说明有不对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引起动乱。”基辅政治研究和冲突中心主任波格列宾斯基不认为莫斯科资助了这一抗议活动。他表示,“季莫申科自己有钱,并不需要外部资助”。他同时对“第三次迈丹”的前景持怀疑立场:前两次广场革命是在美国大使馆支持下发动的,现在局势则完全不同。俄罗斯媒体对此事件的评论普遍带有讽刺意味。俄新社评论员文章称,为防止2014年的“革命事件”重演,乌安全部门对此次示威活动“如临大敌”。
2004年11月,乌克兰爆发第一次广场革命(即“橙色革命”),反对派领导人尤先科指责时任总理亚努科维奇在总统选举中舞弊,在全国组织大规模抗议活动。在重新举行的选举中,尤先科获胜上台。2014年2月,基辅再次爆发广场革命。由于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在欧洲一体化条约上签字,反对派在西方资助下发动大规模广场示威活动,导致亚努科维奇出走俄罗斯,这次广场革命最终以波罗申科当选总统而告终。
街头政治已经成为乌克兰政治生态中的常见景象,在基辅市中心的议会大楼前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抗议人群。有抗议某人当选议员的,也有要求通过某项法案的,抗议内容五花八门。《环球时报》记者曾在2014年2月广场革命最高潮和5月“革命”后的总统大选期间两次造访基辅,当时广场上的人群热情极为高涨。基本上所有人都认为下台的亚努科维奇“罪有应得”,乌克兰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但当记者询问实现方式时,人们或是回答不出来,或是寄希望于美国和欧盟的帮助。时间过去两年多,虽然广场上的抗议人群早已散去,但乌国内的民意裂痕却未消除。记者也曾与在俄的乌克兰人交流,有些人认为俄罗斯对乌政策“霸道”,但也承认乌政府自身存在诸多问题,还有人直言“太多人把政治想得太简单了”。
15日的示威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冲突,也无人被捕。16日,在基辅国家银行门前举行的示威活动仍在继续。有2300多名执法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警方表示,不会阻止人们和平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