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南阳汽车东站出土窖藏开元通宝钱

2016-11-17河南省南阳博物馆

中国钱币 2016年1期
关键词:东站开元版式

姚 军(河南省南阳博物馆)

河南南阳汽车东站出土窖藏开元通宝钱

姚军(河南省南阳博物馆)

1986年3月,在南阳市汽车东站建设工地一次出土唐代窖藏开元通宝钱约100 000g,为少见的大宗唐钱窖藏(彩页3)。窖藏距地面深约1m,钱币已锈结成块,麻绳穿贯依稀可见,钱币面背有肉好周廓,钱文深峻清晰,轮廓十分规整,铜质纯净,铸造精良。钱径24-25,穿径7,廓宽2mm,重4.5g左右3。

在唐代290余年的历史中,“开元通宝”始终是最主要和基本的流通货币,流通于广阔的王朝宇内。国内学者彭信威先生编著的《中国货币史》“唐代的货币”一章中,深入地研究并阐述了开元钱文字的演变、种类的区分、月纹的来源等问题。徐殿魁先生在《唐代开元通宝的主要品类和分期》一文中,根据开元钱的材质和形制来分类,并参考了近年在考古发掘纪年墓中出土的开元钱,排比归纳,做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①。近期南阳市博物馆组织人员对窖藏进行了清理,参阅典籍,吸收古钱币学界的重要研究成果,依“开元通宝”钱在文字、形制上又有不少较大和细小的变化,加之月纹、星纹位置与形状变化,从版别的意义上看极为复杂。现将开元钱币分型介绍于后并就相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 钱币型式

这批开元通宝钱依钱文的版式差别,大致可分三型。

Ⅰ型:素背。钱文清晰,“开元通宝”四字笔划端庄沉稳,“开”字间架匀称,疏密有致。“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走部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宝”字笔划繁杂但着笔庄重,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竖笔连接。也有“元”字次划长横右挑或双挑,“通”字的走部前三笔略显顿折或连续拐折状,又分为Ⅰa、Ⅰb、Ⅰc、Ⅰd、Ⅰe五个版式。

Ⅰa型:钱径为25、穿宽7mm,重4g。周廓规整,铜质较好,铸工精整。开字宽体,元字首划较短,通字走部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图1、2)。

Ⅰb型:钱径为24.5、穿宽6.6mm,重4.5g。元字首划略长,通字走部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状(图3)。

Ⅰc型:钱径25、穿宽6.5mm,重4.4g。元字右挑,此类钱少(图4)。

Ⅰd型:钱径25、穿宽7mm,重4.3g。元字次划长横双挑,通字走部断舟(图5)。

Ⅰe型:钱径24.5、穿宽6.5mm,重4.3g。“开元通宝”字体宽大,通字走部前几笔呈连续拐折状(图6)。

Ⅰ型钱中的Ⅰa、Ⅰb型钱出土较多,占窖藏钱总数的90%以上,基本特征和武德开元特征一样,与初唐至盛唐纪年墓出土的开元通宝相当一致。它们虽未必均铸造于武德年间,但相距年限也不会远。

Ⅱ型:星点,“开元通宝”与Ⅰ型开元钱相似,“开”字宽体,“通”字走都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可分为Ⅱa、Ⅱb两个版式。

Ⅱa型:钱径24.3、穿宽7mm,重4.2g。面星,通字下部有一星点(图7)。

Ⅱb型:钱径24.5、穿宽7mm,重4g,背星,背穿左上星(图8)。

Ⅱ型钱出土较少,约占窖藏钱总数的1%。

Ⅲ型:月痕开元,参考资料梳理,其内涵庞杂,可分为Ⅲa、Ⅲb、Ⅲc、Ⅲd、Ⅲe五个版式。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Ⅲa型:钱径25、穿宽7.1 mm,重4.3g。直画月痕。系指钱背有一直画隆起(图9、10)。

Ⅲb型:钱径24.7-25、穿宽6.6-7mm,重4-4.5g。月形开元,系指钱背出现的半月形隆起,形似指甲痕。本型开元出土极为丰富(图11、12、13、14)。

Ⅲc型:钱径25、穿宽6.1mm,重4.2g。背下月,“元”字首划较短,次横左右不挑,为平一元。此型钱在整个窖藏中不多见(图15)。

Ⅲd型:钱径24.5、穿宽6.5mm,重4.1g。背上月,“元”字次横双挑(图16)。

Ⅲe型:钱径24.1、穿宽7mm,重4.3g。背穿左月,通字走部断身(图17)。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南阳汽车东站窖藏唐开元通宝钱附表单位:mm,g

二 相关问题考

月形月痕开元不但钱背出现月痕,而且在正面钱文上一改开元的端庄沉稳,演变成笔划疏朗。纤细而清秀的笔体。“元”字首横加长,次横左挑。“通”字的走部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状,进而演变成连续的拐折状。甬部上笔开口较扁,整个字体显得比前期瘦长。“宝”字下半部之贝部内中间两横加长,与左右两竖笔相衔接,贝之上的尔下部呈三竖道。从铸造工艺上看,周廓尚称工整,笔划清晰。背部甲迹多在穿之上,亦有在穿之下或穿之左右者。丁福保编《古钱大辞典》载:“中唐开元……不作月而作直画分四周有之”②。考古发掘资料有以下几例:玄宗天宝三年(744)陕西源夫人墓有两枚开元,在钱背穿之下有一直横③。石家庄市郊唐代窖藏中也曾有这类直横开元出土④。来自纪年墓的标本可见:玄宗天宝四年(745)偃师杏园崔悦墓出土10枚,天宝十三年(754)偃师杏园郑夫人墓出土1枚,肃宗至德元年(756)偃师杏国萁承家墓出土16枚,代宗十三年(778)偃师杏园郑洵墓出土7枚,石家庄市郊一处唐代窖藏中,出土此型标本共计354枚⑤。关于此型月痕开元的始铸年代,考古方面所提供的资料显然在天宝初期,在此前不见有月形月痕开元出土。

天宝之后的百余年,此型开元的发行量极大,几乎取代了武德开元的地位。在这期间,钱背铸出月痕也不仅仅是开元钱一种。肃宗乾元元年(758)始铸的“乾元重宝”,在许多钱背上亦出现了月痕,与开元通宝钱极相似。又,乾元二年(759)史思明复据东都,铸顺天元宝大钱,钱背也加铸月痕。可见,中庸玄宗天宝至肃宗时期,是钱背加铸月痕的风行时期。

这批开元通宝钱,文字笔划端庄沉稳,“开元通宝”间架匀称疏密有致。钱窖中未见以后的“乾元重宝”钱,亦未混杂一枚小径开元,为尚未流通钱币。民间窖藏钱或是流通过的钱,内容不会如此单纯。在如此众多窖藏钱中没有混杂一枚其它钱,这一现象值得探讨。在流通过的大批铜钱窖藏中内容庞杂,往往能发现几枚其它形制的铜钱,另流通币的使用磨损程度不一,会留下使用痕迹,而这批钱钱文肉深字挺,边缘整齐,其厚度也整齐一律,未见有使用过的迹象。

据上述情况,按纪年墓里出土的钱币版式,只能说明钱的版式在此时间之前就已经有了,但不能证明此种版式的制作年代。由此推断南阳市汽车东站建设工地的这批开元通宝窖藏时间为唐代中期,上限不早于玄宗天宝年间,下限在肃宗以前。

唐代民间私铸盛行,有史可查的下达禁恶钱的命令达17次之多。当时的私铸钱,大抵滥恶,以图获利,还有偷偷减料,钱必轻小。然而南阳汽车东站出土的这批铜钱,除锈结在一起的不论,大都能辨出字形轮廓,具有典型的唐钱风格。钱文文字端庄,有浓重的书法笔意,内外廓整齐不偏,钱之大小厚薄均合标准,完全是官版模样。

唐代在今南阳区境内设邓州、唐州。《新唐书·食货志》载,天宝年间(742-755)“是时增调农人铸钱,既非所习,皆不聊生。内作判官韦伦请厚价募工,繇是役用减而鼓铸多。天下炉九十九,绛州三十,杨、润、宣、鄂、蔚皆十,益、邓、郴皆五,洋州三、定州一。每炉岁铸钱三千三百缗(一缗为1 000枚),役丁匠三十,费铜二万一千二百斤、镴(锌)三千七百斤,锡五百斤。每千钱费钱七百五十。天下岁铸三十二万七千缗。”⑥钱币铸造权是比较集中的,而邓州炉位居其一。这批发现未流通的开元通宝钱约重100 000g,品相极好,不排除是邓州炉铸的可能性。而此钱光背的短一元开元居多,又整齐划一,应为玄宗时的官炉所铸,所以在南阳发现大宗开元钱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三 结语

这批窖藏钱为什么未经行用即被埋藏呢?笔者认为: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中唐政治的腐朽与黑暗,促使统治集团内部和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埋下安史之乱的祸根。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渔阳筚鼓动地来”,北胡南牧,玄宗远遁,中原陷入连年的战乱,战争时期匆忙躲避即入藏,一般是埋藏钱币的原因。

注释:

①⑤徐殿魁:《唐代开元通宝的主要品类和分期》,《中国钱币》1992年第3期。

②丁福保:《古钱大辞典》,中华书局影印本,1982年,387页。

③《天宝三年出土开元通宝》,《陕西金融》1986年8期。

④李胜伍:《石家庄市郊发现唐代窖藏钱币》,《考古》1985年4期。

⑥《通典·食货一〇》和《新唐书·食货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责任编辑刘筝)

猜你喜欢

东站开元版式
视察桐庐东站 守护亚运出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分铜币连环混配现象研究
市州报特刊版式创新刍议
“济南新东站”呼之欲出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杭州东站启用全国首个高铁应急指挥中心
中吕 山坡羊 西安开元盛世群雕(外四首)
具有双重版式的汉半两钱
版式设计中图片排版要点分析
也说“开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