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命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6-11-16王明明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 要】 针对目前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内容单一、力量薄弱的现状,高校应重塑生命教育的价值认知体系,注入生命关怀;丰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激发生命热情;拓展生命教育实践领域,体现生命价值。

【关键词】 大学生;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弱化表现;对策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生命的事件频频发生,在校园中,还有很多大学生内心感觉迷茫、空虚,质疑生存的意义,找不到自身价值所在。表现出精神萎靡、人文性丧失,抗挫折能力差、生命意义迷失等现象,这些现象体现出大学生生命观的缺失。大学生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消极的人生态度、紧张的生存状态、弱化的求生能力,自私的处事准则着实令人堪忧,由此更激发了我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深深反思。贴近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培养,而且还要重视生命教育,教会他们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善待他人,爱护自己。

一、生命教育兴起背景及发展现状

1968年美国著名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加州正式创建了“阿南达村”学校,首次提出生命教育,并把他独特的生命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在这里孩子们需要学会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工作、职业。此后这种教育理念受到肯定和支持,在很多国家得到推广。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实施了本国特色的生命教育。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在我国呈燎原之势兴起,台湾地区走在了生命教育的前沿,1997年,台湾地区提出“生命教育”这一概念,并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广中心”。1998年生命教育在全台北中小学全面推广。2000年台湾地区教育部正式成立“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把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目前,生命教育作为成熟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已经在台湾地区普及;香港也是开启生命教育较早的地区。在1999年,实施了《优质生命教育的追寻》计划。2001年香港宗教教育中心开展的“亲亲孩子、亲亲书”的生命教育计划,引起了社会广泛参与。2002年正式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教育署课程发展处还提出“生命教育教师培训”,从师资力量上保障生命教育的推行。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各地区教育部门及研究学者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生命教育”,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以促进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活动,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生命教育在我国内地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上海、辽宁、江苏、四川、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市都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生命教育思路。

二、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弱化和具体体现

目前,在我国高校,生命教育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往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这个载体、渠道来实施生命教育。这有着一定的弊端: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学时少,学分少,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虽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明确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但是内容也仅仅有一章三节。生命教育有自己完整的体系,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二是缺乏专业授课教师,作为生命教育主体的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教师的素质修养和授课水平对生命教育效果起决定作用。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中专门从事生命教育方向研究的教师较少,关于生命教育的学术研究成果就更少。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更侧重于怎样去适应社会需要,实现人生价值,缺少对自身的保护,也就是生命意识教育。

三、加強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对策

1、重塑生命教育的价值认知体系,注入生命关怀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让学生学会善待“生命”与更好的“活”才是教育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但在现实中,教育的产业化及对金钱的追求,导致其功利化,只看重学术成就和就业率,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校只教与升学率、就业率有关的知识,除此以外的,教师不教,学生也不学。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既不清楚为何生、也不明白何为死,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成为亟不可待的问题。学校应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的教育模式,改变只以分数和就业率来检验教学质量的思维。加大对生命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投入,探索对教师生命教育质量和学生自身生命素质的双重考评体系。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生命关怀,注入更多的情感,改变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实现心灵的沟通和互动,对学生的生命认知能力进行长期、跟踪测评。

2、丰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激发生命热情

思政教育课程除了继续巩固三观教育为主导的教育内容外,还应该相应的实施贴近大学生实际的教育内容,针对目前大学生大多数为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缺乏生活的磨练,心理承受能力弱等情况,实施磨练心智、增加抗挫折能力的教学训练;针对大学生缺乏责任,逃避、推卸责任的现象,课下可以适当的分配给他们一些协助教师教学的任务,鼓励其独立承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其认识到要敢于担当,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针对漠视他人生命,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可以通过组成团队,分工协作等学习形式来增加与他人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意识。

3、拓展生命教育实践领域,体现生命价值

南宋诗人陆游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理论教育又是实践教育,生命教育不能停留在课堂上的生命知识和人生价值观念的灌输,应通过实践来亲身感悟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一是可以通过直接实践,来实现生命价值。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农村组织的帮助弱势群体的活动,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增强抗挫折能力。学习雷锋精神,助人为乐,通过帮助受助者来感受生命价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间接实践,来感悟生命意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资源来播放身残志坚、身处逆境而气不馁、爱心奉献的典型事例,使大学生敬畏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郑小江主编.中国死亡文化大观[M].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

[4] 郑晓红.善死与善终—中国人的死亡观[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王明明(1986-)女,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人,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