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分化视角下的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6-11-16李佳蓉王若凡

大经贸 2016年9期
关键词:意愿

李佳蓉+王若凡

【摘 要】 本课题组基于对湖北鄂州和四川郫县的调研,将农民分化为纯务农农民、兼业农民以及纯务工农民,了解其对宅基地归属权、宅基地退出的认知情况,知晓了他们的意愿选择以及影响其作出选择的原因,并给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农户分化 意愿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需求十分旺盛。一方面,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制订了18亿亩的耕地保护红线,我国城镇化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受土地资源瓶颈的制约;另一方面却发现,伴随城镇化的推进,作为农村建设用地的宅基地却存在普遍被闲置或废弃的问题。这与我国集约用地的原则相互矛盾。

尽管国家希望通过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来缓解人地矛盾,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但在政策施行的过程中确面临不小的难题。随着城镇化发展不断加深,我国广大农村近年来出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农户分化。农户分化是指“伴随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乡村农户就业城镇化、收入脱农化的趋势渐强,乡村居民群体中出现因经济、社会条件差异分化的群体”。在农户分化背景下,由于各种因素差异,农户们对土地的认知及依赖程度会产生很大变化,这些都会进一步影响他们参与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意愿。

二、研究综述

宅基地一直是我国三农问题中十分热点的一个部分,学者们最宅基地的研究文献也十分众多。宅基地退出在我国是最近几年根据土地改革现状提出来的新政策,通过阅读各类文献,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学者们对于宅基地退出主要从“退出机制”和“补偿方式”进行了研究:周军辉等(2011)认为应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他们将宅基地退出的对象大致分为了3类,并结合每一类的特征制定了不同的退出机制;赵海峰(2012)根据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特别适用于浙江省宅基地退出的机制。为了降低农村宅基地闲置率,很多地方开始了宅基地退出的试点工作,但其效果似乎很不明显,农民似乎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不满意,因此许多学者开始对宅基地退出机制的补偿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将我国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建设性补偿、货币补偿和实物补偿。徐小峰(2010)等学者提出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认为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应按照这个原则来实施;肖钢、韩康(2011)等学者认为应当对宅基地退出实行经济补偿或奖罚机制;徐小峰(2011)认为其补偿方式可以是一次性补偿也可以是永久收益分配权补偿;而蔡国立(2012)主要研究宅基地退出的补偿形式,他认为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可采取宅基地换房、换宅基地或直接换货币等形式。

三、数据来源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年7月-2016年1月在湖北省鄂州市、四川省郫县两地针对当地农户的一项调查。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郫县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地带,是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本研究共在两地各发放150份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66份。

1.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①调研对象性别比例

在调研的266份有效问卷中,包括男性调研对象104名,女性调研对象162名。

②调研对象年龄分布比例

在266份有效问卷中,年龄<30岁的调研对象有19人,占总人数的7.1%;30-40岁的调研对象有62人,占总人数的23.3%;40-50岁的调研对象有102人,占总人数的38.3%;>50岁的调研对象有83人,占总调研人数的31.2%。

③调研对象婚姻状况

在所有的调研对象中,已婚比例占据总人数的92%,共244人;未婚人数仅占总人数的8%,共22人。

④调研对象受教育程度

在所有的调研对象中,未接受教育的调研对象有3人,占总人数的1%;学历为小学的调研对象有35人,占总人数的13%;学历为初中的调研对象为162人,占总人数的61%;学历为高中的调研对象为45人,占总人数的17%;学历为中专、技校及大专以上的共21人,占总人数的8%。

⑤调研对象外出务工情况

在所有的调研对象,选择纯务农的调研对象占总人数13%,共34人;选择纯务工的调研对象占总人数的30%,共79人;务农、务工兼业的调研对象共153人,占总人数的57%。

⑥调研对象对宅基地政策了解情况

在所有的调研对象中,很清楚宅基地政策的仅4人,仅占总人数1.5%;对宅基地政策仅了解一点的有76人,占总人数的28.6%;对宅基地政策听说过的调研对象有122人,占总人数的45.9%;完全不了解宅基地政策的调研对象有64人,占总人数的24.1%。

(二)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本文由于因变量(X)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取离散数值且有“不愿意”、“不一定”、“愿意”3个选择(Y=0,1,2),故需要建立多元排序选择模型(OrderedChoiceModel),其中,有序Probit模型是理想的估计方法。

在排序选择模型中,作为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Y表示排序结果者分类结果,其取值为整数,如0,1,2,3,…。解释变量是可能影响被解释变量排序的各因素,可以是多个解释变量的集合,即向量。Orderprobit模型的一般形式是:

Yi=βXi+εi

式中,Yi是隐变量或潜在变量,Xi是解释变量的集合,β是待估计参数,εi是随机变量(或随机扰动项)。

3、实证结果

根据前文所述方法,利用软件Eviews6.0进行有序Probit模型估计,具体结果如下表。

四、基本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

了解农民对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认识和意愿是推进我国广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前提。了解农民对宅基地退出机制的认知情况,有利于我们对改革的难易程度做出判断,也决定了改革的成效。本文通过设计的调查问卷考察了农民对宅基地制度、宅基地退出等的认识,调查中大部分农民表示自己对国家最新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并不了解,也不太关心。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在266份有效问卷中,愿意参与宅基地退出的有10人,占3.8%;不愿意的有207人,占77.8%;不确定的有49人,占18.4%。广大农民群体对宅基地退出制度的认识不够,认知程度普遍偏低,意愿也不是很高。

2.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

①年龄越大宅基地退出意愿越弱

在影响广大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各个因素中,农民年龄与其退出的意愿呈负相关,年龄越大的农民越不愿意放弃宅基地的使用权,相反,年龄较小的农民退出宅基地的意愿更强。

②受教育程度越高宅基地退出意愿越强

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农民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强烈。随着新生代农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他们更向往城市生活,因此宅基地退出的意愿更加强烈,这充分说明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选择呈正相关。

(2)家庭因素

①纯务工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越强

随着城镇化发展不断加深,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内部也产生了分化,本课题组暂且将农民分为:纯务农农民、务农兼职务工农民以及纯务工农民三大类。调查结果显示,纯务农农民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其宅基地退出意愿最弱,务农兼职务工农民意愿稍强于纯务农农民,纯务工农民的宅基地退出意愿最强。

②收入越高宅基地退出意愿越强

农民经济负担能力的高低是其做出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选择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农民是否愿意让渡宅基地使用权的影响因素中,农民的收入起到了拉力作用。经整理后的调查结果显示,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民越愿意让渡宅基地使用权,并且他们在收入水平有保障后更渴望能在城市购买住房成为城市居民。

③供养系数越低宅基地退出意愿更强

供养系数是农民家庭非劳动人数与劳动人数之比。一个家庭的供养系数越小,其家庭在经济等各方面的负担均会小一些,这可以为其退出宅基地提供正面的支持,因此供养系数较小的农民宅基地退出的意愿更强。

(3)其他因素

补偿方式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较强

调查结果显示,补偿方式对农户退出意愿影响较大。如果赔偿没有谈妥,即便是对年龄最小的新生代青年农民来说,土地也任然具有重要地位;即便是全家外出打工的农民家庭,他们也不愿意放弃土地。

(二)建议

1.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宅基地退出政策的认知程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量农民对宅基地产权归属的认知、宅基地出制度政策缺乏了解和关注,且其信息来源渠道十分有限,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农民的决策。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宅基地退出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让广大农民了解土地制度及宅基地退出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政策认知程度。做好推行前的宣传工作,在农民真切感受到宅基地退出的好处之后才能更好地做出意愿选择,并积极地参与到改革中。

2.分层次、分批次、分地区,有重点地推进改革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群体由于个人、家庭以及其他因素出现了分化。因此,政府在推进宅基地退出工作的开展时应该根据农户不同程度的兼业行为、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状况等条件,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分层次、分批次、分地区、有重点地推进改革,进一步推进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

3.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户采取不同的补偿方式

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不同类型的农户对补偿方式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政府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户制定不同的补偿和安置方式。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于在城镇已有住房或者想在城市买房的农民,政府可采取货币补偿的方式;对于想继续留在农村务农和生活的农民,则倾向于给予住房补偿,可在农村交通便利处集中建设安置小区,并完善各种配套相关措施。

4.开展和完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服务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农民宅基地退出的顾虑主要是生活成本的增加。因此政策制定在满足愿意参与宅基地退出工作的农民的需求的同时,也应该将关注点分一点给不太愿意或不愿意的那部分农民,通过开展和完善就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保障服务提高对不愿退出的那部分农民的吸引力,以推进我国宅基地制度的改革。

猜你喜欢

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流动人口城市融合意愿统计分析
实习护生儿科就业的意愿调查及分析
民办本科生高考择校意愿调查
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意愿评估法在农地非使用价值评估中的改进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