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云南边境地区国防心理防线的构建

2016-11-16程梅吴志国何杰

大经贸 2016年9期
关键词:边境国防构建

程梅+吴志国+何杰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日渐深化,国际间不断融合,使得国家之间的防备已经没有那么明确。然而,国家边界作为国家主权的象征依然存在。所以,构建边境地区国防心理防线是有必要的。本文以云南省边境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云南省边境地区国防心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云南省边境地区国防心理防线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云南 边境 国防 心理防线 构建

一、引言

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塞缪尔逊所认为的:“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既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侵犯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过程。”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比以前频繁得多 ,国际间不断融合。人类社会出现了以往所没有的现象,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进出对方国土可以来无影、去无踪”等。国家之间的防备已经没有那么明确。另一方面,国家边界作为国家主权的象征依然存在。在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而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武力不再是解决国家利益冲突的首选手段,国家利益对抗的焦点转变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安全的含义也超出了单纯军事安全的界限,变成了以维护国家综合利益为核心的总体安全,国家心理安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维护国家心理安全,就是确保本国民众的心理边疆不受他国侵犯和长治久安。

那么,这就给国家的国防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如何捍卫国防呢?一是巩固如基础设施这样的“有形”国防,二是建设“无形”国防。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建设“无形”的国防。应该说,这是各国斗争的焦点,如网络防线、金融防线、文化防线等。可以说,国防的“防线”,已经不单纯限于边海防,已经延伸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扩展到信息网络,进入到电磁空间,触及到太空,渗透到老百姓的寻常生活之中。国防已不再只是军队的事,更是全体国民的事。可以说,在“无形”的国防中,“心”中的国防线是核心防线,这便是国防心理防线。所以说,研究云南边境地区国防心理防线的构建便有了重要的意义。

二、云南省边境地区国防心理防线构建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各地区各阶段的人们对国防的认识程度不同

第一,从对国防知识的掌握程度看,男性要明显好于女性。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中,给男性灌输的观念是坚强、勇敢,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关注并接受了一些战争、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因而在国防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而女性与之相反,由于心理、爱好等的差异,她们对国防的了解和关注程度相对较少。第二,年长一辈者对于国防认知程度明显要高于年轻一辈。因为,现在年长一辈者在他们年轻时亲身经历了国家从“一穷二白”的状态,到如今的繁荣富强,他们对祖国有更强烈的荣誉感,而年轻一代一直身处于优良状态的国家,对国防认识方面自然关注甚少。第三,边境地区对国防的认知程度要好于非边境地区。由于边境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地位,边境地区的人们对国防的敏感程度较高。

(二)国家安全意识敏锐性不高,认识不够

大部分人对国防的认识,要么是不知,要么还是停留在表面的认知。比如说,大部分人对国防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间谍、特务、国土安全等。当被问及包括文化安全、网络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如国家科技保密规定有哪些,出国留学应注意哪些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的事项,哪些文件是不能通过网络传播的,等等,大部分人回答不出。

(三)国防责任意识不强

国防责任意识是指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对国家安全所承担的责任,并能在国家需要时,自觉履行对国防负有的义务。当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就会自然而然的将这种责任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去保卫祖国、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促进国家国防实力不断提高。相反地,如果民众都躲避拒绝履行国防责任,那么这个国家就民心涣散,不能形成足够的力量应对危机。目前,公民国防责任意识普遍不强。比如,有人甚至认为“发生战争还有几百万训练有素的军人呢! 战争来了他们就要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全,与我们关系不大”。

三、影响国防意识的主要因素

(一)地理环境和政治区位

云南省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061公里,有壮、傣、纳西、苗、彝、哈尼等16个少数民族以及一些尚待识别的族群跨境而居,人口近200万。怒江、澜沧江、湄公河、萨尔温江等闻名遐迩的国际河流,将居住在云南边境的各族人民同东南亚各族人民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些跨境民族都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但由于生存空间的差异,导致各民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逐渐变化,民族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历史因素,众多民族长期互市通婚,宗教频繁往来。正是这种长期的和谐状态削弱了当地民众的国防观念,非法越境、非法通婚、非法迁居等现象层出不穷,同时由于边境地区自身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政治区位,这些地区多民族跨境而居所引发的民族问题极易被敌对势力和分裂分子所利用,进而成为侵犯我国主权的借口。

(二)传统观念和文化

当今世界,日益突出的恐怖主义、文化渗透、宗教渗透、跨国犯罪、环境恶化、毒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跨境民族地区,因民族、宗教、领土、文化差异等问题引发的争端、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但是,在老百姓中间依然普遍存在着传统的安全观念。他们认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发生战争还有几百万训练有素的军人呢! 战争来了他们就要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全,与我们关系不大”。历史证明,传统安全观念是无法带给一个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的,这种传统的安全观念与当前非传统的安全形势严重脱节,削弱了民众的国防心理防线和进行国防教育的内在动力,使人们的斗争意识跟不上国家安全形势的步伐。因此说,传统的观念和文化,对当今社会国防意识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三)价值取向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市场经济走向成熟,利益驱动、物质高消费、社会分配不均匀、歪风邪气见长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多的趋向功利,人们对国家利益的关心和重视程度逐渐淡薄和弱化。这些不好现象的存在,决定了他们在国防意识上,不再或不太关心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前途,甚至失去国家责任感和国防义务感。

(四)教育因素

自越南战争结束以后,“有形”战争几乎没有了。学校、家庭、社会等对这方面教育更是少了。特别是家长他们更多的是把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当成他们追求的教育目标,忽视了对他们道德伦理的教育,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心目中没有为国防效力的概念。另外,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更是少见。即使开设了,国防教育体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教育偏差,主要表现在:第一,国防教育存在着任务式、指标式的培养现象。第二,高校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机会较少。虽然有军训课程,时间短,教育模式僵化。

(五)社会环境

首先,自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后,我国的周边环境趋于平静,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未知的将来似乎将有一个和平美好的前景。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和平环境和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人们国防观念淡薄,加之社会和主流媒体对包括国防教育法在内的军事法律宣传较少, 在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中,很难感受到国民应有的爱国情感、国防观念等。在长期相对和平环境的影响和全民教育严重滞后的影响下,部分公民逐渐淡忘战争的威胁,对战争、国防、忧患等字眼渐感陌生,忧患意识、危机感淡化。

四、云南省边境地区国防心理防线构建的对策建议

(一)以新型安全观为指导思想,强调国家安全需要

国家的安全需要直接关系到社会成员的现实利益,因而它对人们的有关社会心理影响最大、最深,也最为持久。要使社会心理与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相适应,就必须充分了解并保证社会心理有一个健康和稳定的根源,这个根源说到底就是国家的安全需要。因此,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使公众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正确认识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从而有效地对社会心理进行基础性的调节和控制,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国防心理。

(二)加强国防教育

加强国防教育,以知识普及的形式,传播国防观念。为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国防教育内容需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根据国防形势,与时俱进,突出国防特征。面对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特殊而复杂的国防形势,该地区所进行的国防教育内容要紧密联系跨境地区的特点。例如,可以根据云南跨境民族地区人们能歌善舞的特点,把国防教育生活化、文娱化。根据不同的教育主题,在法律允许的各种群众性活动中渗透国防教育内容。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对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更多地运用电视、国防教育流动展板、录像、网络等现代化的宣传工具开展国防教育。

(三)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

健全法律法规,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向全民渗透国防意识。依靠国防法律法规的强制功能,并通过严格的长期运行,使全民的国防心理得到强化。首先要通过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国防教育的目的和方针,规定国家、组织和个人在国防教育中的地位、义务和职责。其次要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权威性,发挥现有法律法规的作用,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第三要明确国防教育专门机构的职责,维护国防教育专门机构的权威性,加大法律法规的监督作用。

(四)发挥信息传媒的作用,促进民族文化和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

信息传播媒介对人的心理影响是潜移默化并深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媒介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对民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如果导向不当,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各种信息传播媒介的作用使全民国防心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社会舆论要正确导向。社会舆论应把国防宣传教育放在突出地位,坚持向公众灌输国家利益意识,使国民对和平时期国家面临的挑战保持必要的警惕,唤起人们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的广泛关注。其次,信息传播的内容要科学。不得滥用信息,以免产生副作用。一定要准确适度,不得随意夸张。再次,信息传播要稳定。信息传播的内容,切忌一日一个说法,要科学筹划,合理安排,循序渐进,协调进行,逐渐适应民众的承受力,逐渐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隋国成.吴明海.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国防教育实施情况及其对策研究----以德宏州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3(3).

[2] 付力.大学生国防意识问题及教育对策----以岳阳高校为例[D].中南大学,2008.

[3] 黄彩文 黄昕莹.中缅边境地区布朗族的宗教文化交流与国家安全[J].大理学院学报,2014(7).

[4] 赵利 崔新华.筑牢全民国防心理防线[J].中国国防报,2001(4).

[5] 石虎.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功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6] 龚健.国防心理构成及其对国防教育的启示[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6(4).

[7] 苗润奇.国防心理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前提.人民网-军事频道,2012.

[8] 高静文 赵璇.民族心理与边疆社会稳定[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

[9] 许宁 王贵全.增强全民国防心理素质是国防教育的重要课题[J].国防,2006(3).

[10] 欧力寿 赵可.论国家心理安全及其维护[J].求索,2002(6).

作者简介:

程梅: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国防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吴志国: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生

何杰: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国防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边境国防构建
中尼边境守护营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越边境大扫雷的经验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