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

2016-11-16张小军

新一代 2016年15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思想品德

张小军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孩子的未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机构、教育者、研究人员,都有责任了解并熟知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思想品德的现状、特点,根据小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德育教育,更好的引导和帮助小学生道德品质健康积极的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公民素养;心理素质

本人多年从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在此期间对一到六年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目的是了解现今小学生思想状况,把握小学生的德育发育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供良好的素材。为了更好的达到此目的笔者在实习期间做过问卷调查。调查的问题概括了小学生爱国情操、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心理素质、成长道路等几个方面,可以全面的调查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行了分析,总结出小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数据结果,为更好地实现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依据。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分析

(一)在道德品质方面。小学生都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他们大多数人会主动的去帮助身边的亲人、朋友,对老弱病残富有同情心。数据显示:90%的学生表示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幼会主动给他们让座;77%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需要他参加义务劳动,会乐于参加;87%的学生表示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会主动伸出援手;82%的学生在学校组织爱心捐款活动时的态度是积极奉献,尽我所能。由上述几个数据对比可知,小学生道德情感冷漠现象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大部分小学生仍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二)在爱国思想方面。据调查,83%的学生表示"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的论述符合自身感受,13%的学生认为比较符合。每周一参加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时,93%的学生持认真严肃的态度;4%的学生持学校要求,不得不参加的态度。由此可见,大部分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但不能轻视的是这两个问题都有1%的学生持消极的态度,对祖国感情淡漠,缺乏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而国家的强大与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小部分人,对其进行有效的、顺应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在公民素质方面。数据显示小学生在公共场所表现出的社会公德意识比较令人满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人文明程度的提高。遇到长辈、老师时,89%的学生会主动打招呼;10%的学生有时打招呼;0.6%的学生不打招呼。当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65%的学生表示会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31%的学生会主动上前制止;3%的学生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我们发现教室地面上粘有许多口香糖残渣,就其原因,10%的学生表示“我也这么干过,不吐怎么办,也没有其他办法”;4%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垃圾箱找不到;84%的学生认为是习惯成自然,大家都扔我也扔。由此可见,小学生较缺乏判断能力,模仿力和可塑性强,容易受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四)在心理素养方面。调查显示,6%的学生“在课间的时候,有同学为了小事和你发生了冲突时”觉得十分生气甚至动手;10%的学生消极退让;5%的学生会和他大声争吵理论;78%的学生会控制自己当时的情绪,接下来冷静处理。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完全以自我中心,对待同学宽容大度的多。这些都是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成果。

(五)在家庭影响方面。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4%的学生几乎不和父母沟通沟通;8%的学生表示很少和父母沟通沟通;12%的学生偶尔和父母沟通沟通;74%的学生常和父母沟通沟的时效性。

1.围绕教学中心工作,抓主要方面,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善于分解目标,将不同的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培养自身的素质修养;意细化工作任务,选好形式新颖、方式各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课程要领。

2.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像一张白纸一样等待着家长老师的塑造。即使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所谓的问题少年,只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用心和学生交流,也会绽放不一样的光芒。此时就显现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时效性。如果教师能够把严肃刻板的德育教育与艺术情趣、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有机结合,更可以让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二、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与家长沟通,让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召开家长会、要求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年终召集学生家长代表召开学校与家长的交流会议,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交流,使家长不陌生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家长监督学生在课外的表现,教师定期检查学习成果。这样使学校与家长形成了良性的互动,让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当中还是在社会上都可以规范自身的行为,使学到的东西不会“左耳进、右耳出”。

三、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文化氛围的熏陶作用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不能只依靠教师的教学活动,学校和家长的全面配合也是很重要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学校要从班级黑板报、校园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多媒体网络等方面积极的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温馨的提示、热情的激励、丰富的知识、典型的个案形成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行为养成服务,组成教育的合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思想品德
饮食文化与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符合课程特点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国防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