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文本,从标点入手
2016-11-16庄春芳
庄春芳
【摘要】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师教授阅读这门课程的一贯方法,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步骤。标点符号在文章中往往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标点符号的研究和解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文章中人物的神韵和心理,从而对文章有更深入透彻的理解,对于领悟作者写作意图和写作情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如何从标点入手来实现文本细读,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教授阅读,也帮助学生学会阅读。
【关键词】细读文本 标点符号 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99-01
1.文本细读的必要性及方法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学校对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上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就是体会文章的情感,挖掘文本的内涵,分析文本的意义所在,让学生能够学会读文本,领悟文本的真正含义。同时,对文本的细读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感受文学作品的优美。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忽视对经典文学的阅读,反倒是碎片化的阅读占据了上风。而只言片语的文字并不能够真正陶冶情操,只有经典的文学作品才能够使得读者与作者产生灵魂的碰撞,从而获得妙不可言的阅读体验。因此,要让学生沉浸到经典文学的阅读中去,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文本阅读的快乐,教会学生从细微之处发现文学的魅力,从好的言语中感悟作者的深刻情感,从点滴细节中窥探文字的奇妙。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文本细读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文本细读的方法有许多,可以从文本的段落、修辞手法、关键的词句等着手,来发掘隐藏在文本中的宝石。更神奇的是,标点符号中同样隐藏了许多的细节,不同的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它既有语法的功能,又有表达情意的作用,是文本细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利用标点实现文本细读的意义
利用标点细读文本,对于文本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孔乙己》为例。其一,标点符号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孔乙己》中,酒客们看到孔乙己出现在店子里的时候,便叫到,“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连续两个问话,都是以感叹号结尾,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出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这嘲笑中带着麻木不仁、冷酷无情的意味,这也凸显出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仅仅两个感叹号,就将酒客们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可谓不传神。其二,标点符号可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孔乙己》中,孔乙己反驳酒客们时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由省略号和感叹号,我们不难看出孔乙己是一个时刻标榜自己是读书人,在他被别人戏弄、嘲笑时,还自命不凡、孤芳自赏。而在孔乙己教“我”写字时,说的话:“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又可看出孔乙己善良、有慈爱心的一面。其三,标点符号可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最后,掌柜连续四次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连续四个相同的句子,四个感叹号,其中深深透露出掌柜丝毫不关心孔乙己的死活,反倒一再强调孔乙己所欠下的钱,深刻的表现出当时人心的冷漠无情,麻木不仁以及势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和痛恨之情。通过分析《孔乙己》这篇文章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和其中所表现的内涵,可见利用标点符号来细读文本具有重要意义。
3.利用标点实现文本细读的方法
在教学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应合理的运用标点研读的方法,根据具体的课文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这其中,比较法是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方法。以鲁迅的《故乡》这篇课文为例子。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闰土的语言进行整理和分析。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便能够发觉省略号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学生有了这一意识之后,让学生去思考这些省略号分别起到什么作用,是说话断断续续呢还是语意未尽呢?等等。通过一番分析后,学生对省略号的用法有了较清晰的了解,接下来就引导学生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对闰土话语中省略号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闰土少年时活泼机敏、见多识广,到中年时却变得迟钝麻木,身心疲惫,两者相对比,正是对农民艰难生活的写照。
4.总结
绍振教授说过,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文本细读都是一个重点,一个难点,通常也是一个薄弱环节。文本细读,顾名思义是要“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从标点符号入手,细读文本,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细读文本的重要性及方法,利用标点符号实现文本细读的意义以及方法三个方面来分析。通过这三大方面的分析,并以名篇《孔乙己》和《故乡》为例,更细致的道出通过标点来细读文本对于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希望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能够加强中学语文教师对标点符号的重视,将其加入到文本细读的教学中去,为学生的阅读做更扎实的准备,使学生能够在细微处体味文学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