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6-11-16李娜
李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79-02
思维导图最初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托尼·巴赞认为,传统的草拟和笔记方法有埋没关键词、不易记忆、浪费时间和不能有效刺激大脑等四大不利之处,而简洁、效率和积极的个人参与对成功的笔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草拟和笔记的办法成效越来越小的情况下,需要一种可以不断增多回报的办法,这种办法就是思维导图。
一、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是知识可视化概念教学的最好呈现。
“可视化”,该词源于英语的“visualization”,原意是“可看得见的、清楚的呈现”,也可译为“图示化”,其中引申出一个概念称为“知识可视化指的是所有可以用来建构和传达复杂知识的图解手段”。除了传达事实信息之外,知识可视化的目标在于传输见解、经验、态度、价值观、期望、观点、意见和预测等,并以这种方式帮助他人正确地重构、记忆和应用这些知识。这一概念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可以利用可视化的概念将课程内容更好的呈现给学生。经过文献调研发现了几种常用的可视化工具,并进行了初步的筛选比较,继而根据其特点挑选出适合初中教学的工具:概念图、思维导图、认知地图、思维地图。
思维导图是1988年开发的帮助学习的语言。在这种语言中,教师和学生一共可以使用8种图,用以帮助阅读理解、写作过程问题解决、思维技巧提高。这8种图分别是:括弧图、桥接图、起泡图、从圆圈图、双起泡图、几流程图、复流程图和树状图。
经过对比分析调研之后,发现思维导图不论是在功能贴合性上,还是使用方便程度上都具有理想的优势,所以,最终选定思维导图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选用思想品德课本八年级第四课《文明交往礼为先》中的内容作为试讲课程,将思维图工具运用到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预习。学生在掌握基本使用方法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新课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既能达到预习知识的目的,又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引导并促使他们养成就一个问题快速寻找相关信息的能力。
2.备课。根据教材内容选定相应的课内外材料丰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导图充当了很好的知识梳理工具,帮助教师记录筛选知识点,将重点内容文明交往的三原则标星,并使用标签详细描述。软件中提供了添加附件功能,便于老师将课外资料与课内知识点进行连接,扩充知识内容。
3.授课。课堂上利用软件逐点逐层,展开教学内容,这样更便于学生按照某种符合认知的逻辑顺序接受知识,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选择扩展或删除某些知识点使课堂内容的讲授真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真正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可以邀请学生共同创建或完善知识点,在这方面导图提供了良好的功能,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4.评价。在课后我鼓励学生依据上课讲授和同学之间讨论的内容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形成符合自己认知和思维习惯的认知结构“图”,既尊重了每个同学的认识独特性,又能鼓励他们的思考独立性,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并能合理的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三、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意见参与,促进学生思考和体会,达到教学相长。
在加入思维导图这种辅助工具之后教师的授课内容更加丰富而富有架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灵活,多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思维导图工具引入实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是一种新的探索,所以也必定存在不足,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意见参与,促进学生思考和体会。
1.在技术门槛上,虽然思维导图是一种不依赖于计算机的工具,但是要将它融入到课堂中,用投影呈现是一种必要的方式,因此就要求老师要掌握几种常用的思维导图软件的标准操作,并且达到熟练的程度,这样才能不因为操作失误而影响教学。
2.在学生养成学习习惯上,学生长期在没有这种工具的辅助的情况下学习,已经形成了习惯,现在要打破这种习惯,就需要老师在开始就需要详细的教授和耐心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使用这种工具的好处,如果学生不能从内心接受,那么最终这种工具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3.在“教”与“学”互动中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授课时,注意讲授内容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意见参与,如果只是老师按照思维导图讲内容,就不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体会,最终就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也要积极的积累使用该工具中上课时的一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磨合、不断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