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你知不知

2016-11-16海问

上海工运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创业者

◎海问

创业,你知不知

◎海问

引子

“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挣它一个亿!”日前,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着实将众多人埋藏心底的创业梦给唤醒了。诚然,创业者不是企业家,他的人设绝不是踌躇满志地站在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前,用坚毅又沉重的表情望着远方。在不为人知的日日夜夜里,这位国民公公或许也曾吃过盒饭、睡着板房、一次次被人否定,却仍要为微弱的亮光砥砺前行。创业绝不是想要逃避职场的绝佳借口,而是一个破釜沉舟又几经沙盘推演的重大决定,以及心甘情愿将未来所有的时间扔进工作。那么创业,你到底知不知呢?

杨永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

一个严肃的决定

海问:如何来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被提出?毕竟我们在需要创业者的同时,也需要更多传统意义的劳动者。

杨永华:过去,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但近些年,这些都已出现了问题。当原有的支柱产业无法再像它的黄金时代那样提振经济了,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动力,且它还要提升一个层次。国家欲从人力资源大国慢慢转型为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点就是创新,源自人大脑里的创新可以产生源源不断的巨大能量。

同时,有经济学家做过分析,一个国家的创业活动率与人均GDP呈U型曲线关系。当人均GDP很低时,创业活动也会活跃,但更多的创业类型是生存型创业。而中国目前正好是从U字型底部开始往上走,这恰也是一个创业需求被释放,创业活动开始频繁的时期。但此时,创业的类型将更多以机会型创业为主。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练摊儿,它是发现了一个商业机会而进行创业的创业。所以,国家是非常适时地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方面人们有客观上的需求,再加之配套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创业成功率也将大大提高。

当然,回归到个体是否选择创业,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决定,显然不会每个人都合适。但国家层面提出这个战略,实为鼓励人们进行思维的创新、工作方法的创新,积极的意义正在于此。

海问:在你接触的创业者中,他们作为人的特质有没有什么共性?

杨永华:就这点可能每个人的观点不尽相同,但的确有一些共性。更多的创业者,特别是那些成功的创业者,骨子里都会有一股强烈的冒险家精神,敢于甚至喜欢在动荡的未知环境里不断摸索、争取,愿意为尝试各种不可能付代价。可能从平常人的情感上,我们不会认为那种有强烈竞争性与成功欲望的人是可爱的。但这种天性或者说天赋本身是中性的,对于一名创业者,这种天赋可以帮助他们专注目标,不轻言放弃,即使屡战屡败,也能越挫越勇。所以,如果一个人天生与世无争,或在环境中乐于妥协,他可能就不适合创业,而更适合成为创业者的同路人——职员,一起去努力打拼实现目标。应该说,创业的能力还可以后天培养,但骨子里的天赋真的就是天赋,某种程度上,它也决定了每个人成长路径的大致范围。

一场持久的战役

海问:除了个人的特质之外,事实上对于是否创业的决策与实践还涉及很多方面。

杨永华:当然。前面谈的是作为人的本身因素。但这绝不是说,自评有冒险精神、独立自主、想做点事的人都能去创业。适不适合创业?或者更精准地说,人在某一具体时间点是否可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选项,这是需要审慎思考与评估的。因为更多的人,并不是有钱又有闲,只当创业是多一份人生体验,成功与否也无所谓。创业的目标就是为了成功,包括梦想的实现,价值的体现,财务的自由,而若想成就这一切,光有情怀还远远不够。

首先,从各种成功创业的案例来看,创业者过往的从业经历与其创业项目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皆是对某个行业有相当的熟稔程度,并具备在这个圈中的优势能力。概括来说,可称之为“技能”。好比是现在的一些互联网创业型企业,核心的创始人不乏曾在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大众点评等顶尖企业浸润多年,担任过像技术总监、产品经理等兼备技术与管理的职位。有一点我们需要意识到,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其实都不是凭空变戏法,只有站在足够高山峰的人,才能眺望到越广阔的蓝海。而特别是在未来,真正只有少部分的人可以革命式地去开创什么,更多人的创业,是对于现有行业的深度挖掘,在客户需求的细分定位上做文章。就我知道的一位曾在携程工作过的高级软件工程师,他发现公司在面对公众的自由行服务订制领域实力超强,而在商务人士的订票、酒店、旅行方面却有诸多不足,后来他便立足于此,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其次,是“团队”。创业的想法可以非常个人化,但真正的战斗必须有一个团队才行。特别是当你选择的不是生存型创业,而是要做成一定规模的机会型创业的时候。如果你擅长产品研发,那还需要有人懂资本运作、内部管理、市场营销、法务咨询……如何把这些人才招募麾下,并且共有一样的理念与愿景,是一大关键。

再次,至关重要的“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就像是保障企业健康的血液,一旦供给不足,本尊将瞬间死亡。从一个idea到产品,牵涉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钱。员工的工资福利,产品的研发推广,主事者对财务规划务必考虑清楚。在我们的创业指导中心,对于一些想要将公司发展壮大的创业者,老师都会指导对方,何时实现“3个 100万”,吸引到100万的风险投资、实现100万的营业额和100万的利润。

当然,图穷匕首见,前面谈的其实都是铺成,归根结底,真正成就创业成功的核心是“产品”。你所推出的产品是市场真正需要的吗?因为不少产品,虽然创意十足,但可能不对准市场胃口,那就是伪需求,所以充分的市场调研相当必要。如果一切正蓄势待发,公司注册成功、员工配备齐全、大笔资金投入,但产出的商品市场却不买账,岂不大大的遗憾?

以上谈的是主要几点,事实上,真实的创业仍是非常复杂而又有风险的,在创业初期与中期要牵扯创业者的精力可能是一名上班族的好几十倍。而且,即使万事俱备,依然不保证绝对的成功率。首次创业的成功率只有12%,二次创业的成功率为20%,三次的更高可达30%。但仍然有70%的概率会失败。那如果失败了,意义何在?对于一些人,是宝贵的经验积累,待再次创业时,就能避免很多错误。现在倡导的创业理念,不是用最短的时间成功,而是怎样用最短的时间试错。对于另一些人而言,丰富的人生阅历会让他们在重回职员道路的时候,更加珍惜工作,能更成熟地面对职场。

人物故事 在你里面的,比世界更大

黄少宇,80后,Starinyou英语培训创始人

“十年后,我想拥有一家自己创办的英语培训机构。”每逢陷入人生低谷时,黄少宇都会重新看看自己当年在大学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时的一段答主持人问。对方的问题显而易见:十年后,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掐指一算,距今正好十年有余,昔日少年的梦想一点点照进现实。走进Starinyou的培训教室,屋内的一切都由黄少宇和太太亲自设计,欧式的装潢简约而精致,置身其间会让人不自觉地洋气起来,曾经书本里学到的英语词汇也时宜地脱口而出,赞叹一番。

如果是从这里开始认识黄少宇和他的事业,一定会以为创业好神气!能够实现权利的自由、财务的自由,以及社会价值的体现,恍惚间,真想自己也投身去做点什么。

不为人知,为这一切,他准备又等候了整整七八年时间。“想要创业,三要素是必备的,专业、资金与人脉,但对于更多像我这样的平凡人,哪一样都需要自己一点一滴地积累,最重要的就是时间。”黄说。纵观他的职业履历,虽然丰富但也简单,一次次的离职、再求职,唯一的想法就是离目标更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英文翻译,但做久了便发现自己的口语退化了,所以后转去为一家银行的CFO担任翻译,这样口语训练的机会就多了。”黄少宇坦言,寻梦的路程在旁人看来,是脉络清晰、目标明确,但事实上,其间的挣扎只有自知。“我当时处在的是金融行业,不少翻译的同事都转岗做了业务,因为收入可观呀,那么自己要不要去呢?”他的心得是,真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一定得对目标非常执念。为了直接了解培训机构的完整运作,以及真实地面对学生,积累教学经验,黄少宇辞别银行,降薪成为一家知名英语培训机构的老师。

创业是一件既甘甜又苦味的差事。前者自不待说,而后者,更是一言难尽。将在上海唯一的房产变卖作为公司启动资金,如果一旦创业失败,失去的又何止是有形的“孔方兄”?最初,为了招收足够的学生,需要大量的前期宣传,但现实并非努力即有回报,只能凭着信心等候转机;多少个夜深人静的熟睡夜晚,黄少宇和太太仍在“挑灯夜战”,或是在紧张备课,或是离开教室在回家的路上。对风险的承担、对信心的考验、对体力的透支……创业的真实,是快乐并痛苦着的。

若问黄少宇,从大学时的梦想,到如今的逐步开花结果,自己的想法有什么改变吗?他说,以前只是为了做番事业,现在除了继续做好事业,还想做出点意义。“我的学生中,有小孩也有职场白领,我常常想,教他们英语到底是为了什么?是让这些孩子长大后可以顺利留学美国,实现美国梦;白领学好了英语,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仅仅是这样吗?”Starinyou的中文注释是“在你里面的,比世界更大”。黄少宇的期盼是,每个人都能透过学习英语,发现自己生命里更多的潜在能量;而对于一个越来越走向国际的中国,国人学习英语可以更畅通地与世界对话,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一个有着更多不可思议的中国。

采访随感 第三种智慧

创业,顾名思义,是要去开创些什么。正因为如此,当事人需要面对许多的抉择。互联网知识社群“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曾和一位想“做点事情”的朋友建议道:你做任何一件事,都不能假定因为你比别人更聪明、更勤奋,所以你去做同一件事,就能做得更好,能和别人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建议,带给我们丰富的思考。其一,人或许会过于自信,因为自恃聪明与勤奋,就容易低估他人的能力;其二,类似的事情,如果别人做了,结果不尽如人意,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肯定不仅仅是能力差异的问题,还会有其他因素。如果这些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可以被解决,那么你仍值得试一试;其三,采用内部视角看问题的人,更容易从自身的微观层面去考虑问题。采用外部视角看问题的人,首先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做一件事的成功概率有多高。

所以,走在创业的路上,过于乐观地奔赴,或是患得患失地等候,都并非最佳选择,冷静地判断、分析以及未雨绸缪,或许更能让自己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创业者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健康猫 体育创业者的求生战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对创业者的启示
给可穿戴设备创业者提个醒
从教师到创业者
最值得关注的80位斯坦福华人创业者
从职场高管到创业者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