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与求精的匠心——记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特级技师王曙群

2016-11-16赖城钊摄影

上海工运 2016年10期
关键词:钳工技能工作

◎记者范国忠/赖城钊 摄影

坚守与求精的匠心——记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特级技师王曙群

◎记者范国忠/赖城钊 摄影

人物简介

王曙群,特级技师,已在航天装配岗位工作27年。他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自觉把工匠精神植根于心,付之于行,追求技能的极致和完美,追求做事的专注与坚守,追求工作的精益求精。完成论文15篇,申报专利5项;为企业培养了42名高级工、17名技师。

被上海航天局命名为技能大师工作室,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命名为王曙群技能大师工作室,被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命名为王曙群技能大师工作室,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王曙群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

他还被命名为上海市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获得中华技能大奖、中国航天技能大奖、中国载人航天突出贡献者等荣誉;以他为组长的对接机构总装组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等荣誉。

夏日的清晨,7时。

太阳刚刚升起,热意浓烈起来。

不到上班的时间,王曙群来到了车间,换上白色镶航天蓝细条纹的防静电工作服和工作帽。进入通道,20来个孔洞喷出来的急风吹去尘埃。坐在工作台前,拿起一个部件,静静地、细细地、慢慢地琢磨起来……下班,已经是星星缀满天穹的时候了。

太阳刚露脸,上班;星星挂上天幕,下班。这是他每天的工作状态,周而复始持续着。27年来,日历翻过一页又一页,但上下班“早来晚走”的节律却没有更换过。

坚守敬业学技能

坚守,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敬业,是获得成功的基础。

——王曙群

1989年6月,天气开始燠热起来。满怀憧憬的王曙群,来到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报到。他进厂做的第一个工种,是钳工。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工种,也是要用气力干的活。他,没有瞧不起这个工种,每天认真地在钳工台上用虎钳夹持工件操作,錾削、锉削、锯切、划线、钻削、铰削、攻丝和套丝……投入地学技能。

带教他的师傅单培林,将自己的钳工技能悉心教给这个爱学的徒弟。

师傅带教,自己钻研,王曙群的钳工技术日渐娴熟,铰削、攻丝精度等已经相当高了。

说起刚进厂做钳工的事,王曙群说,那时候,其实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把岗位技能学好,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正是这样的朴素想法,肯花力气学,使他的钳工技能掌握得比别人好,也奠定了他日后更努力学习掌握岗位技能的基础和刻苦钻研的“习惯性”。

也是从进厂开始,他就抱定了坚守普通岗位,兢兢业业工作的信念。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精耕细作,使他日后成了高精密总装达人。

绝技高招解难题

多掌握岗位工作本领,可以使职业生涯出彩。

——王曙群

2011年11月3日凌晨,我国自行研制的太空轨道空间站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与运输飞船“神舟8号”在太空成功对接,合为一体。

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令无数中华儿女激动和自豪。

“天宫”与“神舟”在太空连接,对接机构是关键部件之一。对接机构,由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承担研发,王曙群是主要的参与者之一。

时光回到1996年的春天,对接机构初期研制时,厂里把钳工技能最好又最肯学习的王曙群抽调到研发组,负责对接机构装配及参与研制。从此,他的岗位就定在对接机构装配上。寒来暑往16年,他参与了从模样件研制到初样件成品,从试样件研制到正样件成功。期间,他攻克了无数个技术难关。

在对接机构进行最后一项热真空试验过程中,发生了无法解锁分离的问题,现场一时无法判定问题的症结。通过系统分析后,他运用多年参与研发积累的丰富经验,列出了所有故障的可能性,逐一分析、排除,很快将问题定位并排除。故障的快速排除,使天宫一号如期发射。

说起这样的绝技高招,徒弟、2011年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到厂里拜王曙群为师的吴骏兴奋地说:“我师傅绝技多着呢。”小吴说,有一次,自己负责总装转移机构,装配好后,发现展开收拾有缺陷。整整两天,琢磨解决的方法,知道凭自己的能力是解不了难题了。小吴向师傅求援。师傅比较、分析,反复研究,查找资料,初步找到了原因。师傅画了一张零件图纸,请加工车间的师傅做零件。随后,用这个零件与转移机构连接起来试验,确定了问题后,与设计人员沟通,改进了设计,展开收拾缺陷再也没有出现。

王曙群还带领班组全体成员,以高超的技能制造了“玉兔号”月球车。2013年,它在月球表面“走”出了一条深深的中国制造印迹,为我国航天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工作中不断苦学苦钻,他练就了绝技高招,成为全国技术能手,也使他的职业生涯熠熠生辉。

创新研发提工效

平凡的工作,用心用智才能做得不平凡。

——王曙群

王曙群是一位把“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时代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蓝领工人。

对接机构有12把柔性传动的对接锁,怎样在2把主动锁的带动下实现同步传动,保证对接的密封性,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研制对接机构的初期,一直无法满足要求,且数据变化毫无规律可循。他也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中:破题的路径在哪里?

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解决问题,但他没有气馁,坚持寻找突破口。在150万个数据中,他提炼出了钢索紧固螺母的旋转角度与钩间距、钢丝绳张力及绳轮角度之间的量变关系,形成了每变化1度的装配对应关系表。随即,制订了科学的试验方案。试验表明,不仅使柔性传动的对接锁系快速精准地调整到同步,而且使同步稳定性从最初的3次提高到50次以上。

创新,使工效成倍提高,创造了新纪录。

他,仍然一如既往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的任务中,试验、分析、思索、研究……

他牵头研发的50多台(套)专用设备,使对接机构总装周期从3个多月缩短至40天。其中,丝杠安装座的三维尺寸装调定位工装研发投入使用后,效率比人工装调提高3倍。

他,“对接”了创新升华的“梯子”。

精益求精做极致

与精业对接,才能体现劳动的崇高。

——王曙群

2015年10月,上海市总工会和东方卫视联合策划、倾力打造的兼具纪实性与艺术性、以《匠心》、《坚守》等8个篇章组成的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上海工匠》开播,诠释了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追求完美、创造极致,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上海工匠精神”。王曙群,就是纪录片里介绍的一位上海工匠,一位有着精湛高精密总装技术的特级技师。

他在“镜头”里的时间,短暂。在普通的岗位上工作,长久。且认真做事,乐于奉献。

他的同事、特级技师林再跃对记者讲了王曙群的一个精业故事。

差动组合在车间测试区测试时,输入效率后输出,呈现衰减状况。根据设计工艺,输出效率参数属于正常范围,只是输出效率参数在边缘。对此,可以不做改进调整。但始终追求精业的王曙群却自告奋勇,要把输出效率提高。

这么做,是自讨苦吃。他愿意也心甘情愿自讨苦吃,开始探究输出效率衰减的原因。工作台上,他不是把差动组合拆分开来分析,就是呆坐着苦思冥想,要不在试验区做试验。

“到底是什么问题?”问号整天在他脑子里盘旋。

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过去了,他找到了问题症结,很快给予改进,结果输出效率比设定的参数最低值提高了10%。

精益求精内在元素的精确、精准、精致,他坚持不懈践行。

“天宫”与“神八”的对接机构中,有个“对接环”部件,它的运动位置精度是影响交会对接任务成败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因此,精度累计误差要求不大于1毫米,俯仰、滚转和偏航角度偏差不大于2分,是普通传动精度的5倍。

是否可以再让实际参数小于设计参数呢?做得到?还是做不到。王曙群又动手试验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逆向调整方法——自上而下调整法,并自主研发了专用工装,使对接环在各个位置的精度误差均小于0.5毫米,各方向角度偏差均小于1分。

精度,又进了一步。由此实现了“天宫”与“神八”在各种姿态下,都能够交会的目标,一举解决了总装精度调整的难题。更可喜的是,逆向调整方法此后成功应用到了风云卫星系列产品上。

为了大家舍小家

许多时候“小家”利益的舍弃,正是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王曙群

王曙群整天在车间里忙碌,在他的心目中,家的分量没有工作重。

这是一个周日,是本该在家休息的日子,但他却在车间里加班。

大白天里,天阴沉下来,不一会儿,乌云化作滂沱大雨浇下来。仍然全神贯注工作着的他,对车间外面的大雨浑然不知。“滴铃铃——”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妻子让他加班结束后去接一下正在补课的儿子。他手里拿着电话,脑子里想着装配的事,心不在焉地回答妻子:“嗯,知道了!”说完,又忙起了手里的工作。

傍晚的时候,下班的他两脚跨出厂门口的瞬间,猛然想起答应妻子去接儿子的。“我该到哪儿去接儿子呢?”他心里不禁嘀咕起来,只得再打电话问妻子,随后匆匆赶去接儿子。

在家的时候,他从不说工作上的事。但在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对接机构在试验中碰到了一些问题,他就24小时将手机开着。好多次,同事晚上打来电话,探讨对接机构问题解决的方案,他妻子被通话声吵醒。他有些过意不去,就在每天睡觉前,把手机调到振动状态,放在枕头边。有一次,凌晨2时,手机振动了,由于连续加班加点,睡得很香。振动没有振醒他,倒把他的妻子给振醒了。妻子拿起电话,看着熟睡的丈夫,纠结着“叫?还是不叫?”很快,她用劲推醒了丈夫。电话那头说某个产品在试验过程中有问题,王曙群说:“我马上过来。”穿好衣服就往厂里赶。

妻子知道,航天人的工作状态就是这样的。此时,她只简单地说了句“路上小心!”

他常与家人说:“我是在完成一项国家重点任务,我作为航天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里人很理解也很支持他。他的儿子上小学前,是他的父母帮着照顾;孩子上小学了,是他的岳父母帮着接送。他的妻子,早已习惯他“不着家”的生活状态,知道对接机构在他心里重千钧。

正是家人的全力支持,使他无后顾之忧地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太空写下了“奉献”的篇章。

后记

执着于“匠心匠行”的王曙群,把工匠精神植根于心,付之于行,认真、敬业、精业、创新,从而成就了他的工匠高度、厚度、气度。

清代思想家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人可易为上智,凡夫亦可祁天永年;造化自我立焉。”这段文言文,用今天的白话文释义,是说一个人只要专注、专心学艺,普通人也能创造出伟业。

王曙群,每一天的敬业坚守,每一天的精业执着,每一天的专注奉献,在我国空间对接结构总装岗位上,用汗水、用智慧将蓝领工人精业的职业操守书写得十分辉煌。在如今普遍期冀“一夜之间成为富翁”的浮躁社会中,宁静地坚守,认真地精业,久久地专注,淡定于平凡,显得难能可贵。正是他27年朝朝夕夕在平凡岗位上做“一件事”,因此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成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军者。

风的柔,山知道;水的暖,鱼知道。

猜你喜欢

钳工技能工作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不工作,爽飞了?
拼技能,享丰收
探析钳工锉削面凹凸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对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思考
画唇技能轻松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