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七年级新生数学考试焦虑诱因的调查与思考
2016-11-16张庆辉
张 庆 辉
(汉中经济开发区南区初级中学,陕西 汉中 723102)
教育调查
城乡七年级新生数学考试焦虑诱因的调查与思考
张 庆 辉
(汉中经济开发区南区初级中学,陕西 汉中 723102)
掌握七年级新生的数学考试焦虑诱因是教师对考试焦虑心理进行针对性疏导的前提。通过对七年级师生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并结合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创新研究思路,探索面向七年级学生实施考试焦虑心理疏导的途径,从而为调节学生考试焦虑水平、使之回归合理区间提供有价值的策略和方法。
新生考试;焦虑诱因;分析思考;数学;初中生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对象
(1) 教师。样本学校初中数学教师40人。从性别上看,男教师23人,女教师17人;从教龄上看,1~5 年6人,6~15年10人,16~25人17人,25年以上7人;从学历上看,本科31人,大专9人;从年龄上看,21~30岁8人,31~40岁20人,41~50岁10人,51~60岁2人;从职称上看,暂无职称8人,初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13人,高级职称4人。
(2) 学生。西安、宝鸡、汉中、渭南、咸阳五市七年级新生820人。其中男生395人,女生425人;学优生263人,中等生308人,学困生249人。
2.研究过程
(1) 书写数学考试焦虑原因条目。本研究中,为准确提取符合陕西省七年级新生考试焦虑实际情况的信息,首先从样本学校数学教师中选取15人,要求他们每人各写出10条以上诱发学优生、学困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并写出自己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调节和改善学优生考试焦虑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及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其次,面向部分参加调查的学生,要求他们每人结合自己的观察或亲身体会回答3个问题:写出10条及以上学优生考试“考砸了”是哪些不利因素造成的?写出10条及以上学困生畏惧数学考试最主要的原因;写出5条及以上自己(或在老师帮助下)通常采用的调节考试焦虑的方法。
(2) 评价条目主题的频数统计与量化。对收回的调查问卷所提供的素材,按照教师和学生对考试焦虑原因所写的评价条目所表示的主题,记录该主题被教师、学生所书写的频数,比如将教师所写的“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期望”等内容不尽相同,但表述的都是“他人期望压力”这一主题,分别记为1次。类似“同学间竞争激烈压力”“学校成绩排名压力”等条目归入“排名竞争压力”这一主题,“同学间的比较”“亲戚朋友的询问”“别人的看法”等条目归入“成绩环境压力”……分别记为1次。
(3) 评价条目主题归类统计。按照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所写条目表示的主题,将相近但又有区别的主题归为一类,将“自我发展缺少方法指导”“与老师家长沟通不足”等主题归为“沟通与自我发展压力”这一类。[1]
(4) 编制问卷。将上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和初中新生所写的评价条目按照“很不同意”→“很同意”五级分类,分别赋予“1分”→“5分”(其中约三分之一的题目采用互动方式)——根据答卷数据的自然分布状态决定赋分值)编制可量化的调查问卷,形成《面向数学教师的数学考试焦虑调查问卷》、《面向初中新生的数学考试焦虑调查问卷》。
(5) 使用问卷。对宝鸡、汉中、渭南、西安、咸阳7所学校参与调查的全体初中新生和25名数学教师发放《七年级新生数学考试焦虑的调查问卷》。问卷条目、赋分规则师生保持一致,再按照每个原因条目得分进行排序,并将所得结果与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素材问卷进行对比分析。
3.研究方法
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教师、学生所列的七年级新生中数学考试焦虑诱因的评价标准,使用统计软件SPSS.11.0中统计分析方法,对教师、学生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1.七年级新生数学考试焦虑诱因具有多角度、全方位的特点
分别按“非学困生”和“学困生”把回收的调查问卷所提供的素材所写的评价标准按其表述的主题汇总,并对有关评价条目进行了研讨解读。
从教师的视角来看,关于“非学困生”和“学困生”的评价主题数量分别为18条和14条,说明教师对于七年级新生考试焦虑诱因的认识是全面、清晰和深刻的。处于前列的考试焦虑诱因是:“非学困生”主要是“他人期望压力”“他人要求压力”“身心承受的压力”“环境的压力”,表明这一群体的压力源多来自外部;“学困生”则主要是“老师家长的责罚”“知识储备不足”“心理脆弱和自卑”,表明这一群体的压力源多来自学生内部。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关于“非学困生”和“学困生”的评价主题数量分别为15条和14条,处于前列的考试焦虑诱因是:“非学困生”主要是“老师家长期望”“实现自我的高期望”“排名与竞争”“达到目标成绩”“考试细节的控制”,表明这一群体在对考试焦虑诱因的解读上更关注自身内部[2],这与教师的看法有一定的差异和错位;“学困生”则主要是“老师家长责罚”“考试自信心低”“成绩欠佳与负面评价”“考试细节失误”“心理脆弱与自卑”,这些观点与教师的看法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生在关于考试焦虑诱因方面与教师既有相同点,也有自己独特的异于教师的视角。这对于广大教师调节学生考试焦虑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依据。限于篇幅,其他评价主题不再赘述。
2.定量分析对七年级新生考试焦虑诱因进行精准刻画
进一步地将评价条目按照重要性程度5级赋分(其中有近1/3的题目赋分来自对问卷数据的排序结果),将编制的问卷在7所样本学校的25名数学教师和全体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七年级新生考试焦虑诱因评价条目统计平均分
表1中位列前5项的分别是:“自我发展缺乏指导”“期望目标储备不足”“学习心理脆弱自卑”“试前精神压力过大”“自我发展途径选择”,突出体现城乡初中新生的考试焦虑诱因的鲜明特征,与素材调查问卷的初步结论相对照更接近当前学生考试焦虑的实质,可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调节学生考试焦虑(或不足)提供方向性的参考。
对调查问卷数据变量运用SPSS.11.0“因子分析”功能得到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从表2可知,KMO值为0.877>0.5,说明所选变量很适合做因子分析。又由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统计量为3 023.172,相应的伴随概率为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零假设,表明问卷数据各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继续将表中的26个评价主题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归类。在定性方法中,主要从学生自身和外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程度对有关的主题进行归类。在定量方法中,将有关评价主题的五级计分数据汇总后,对分离出的“关键因子”利用统计软件SPSS11.0的“聚类”功能进行归类[3],并对上述定性归类的结果加以适当调整。最后,将表中的评价主题归为7个维度(见表3)。
表3 七年级新生考试焦虑诱因评价条目归类排序
问卷结果表明:“考试焦虑多种压力源”“身心双重压力”“不利环境应对与求助”“竞争与挫折”成为教师和七年级学生高度关注的数学考试焦虑四个主要诱因,每个诱因都可作为重点课题开展后续的深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关注到“沟通与自我发展”“自我发展策略选择”“学习态度与考试恰当的自我评价”三个评价主题的样本比例之和不足10%,说明这些引发考试焦虑的诱因尚未得到清晰的认识,会导致对七年级新生数学考试焦虑的调节与改善因缺乏针对性而使效果大打折扣。
3.对改善、调节数学考试焦虑的思考
(1) 深入研究引导新生接受并学会合理运用考试焦虑。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面对考试过度焦虑,学生会出现三种应对策略——主动型、被动型和维持现状型,其中采用主动型应对策略者在消除考试焦虑方面的效果最好。因此要让新生认识到:考试焦虑压力源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是无法回避的,要取得良好的成绩还需要适度的考试焦虑——坦然接受并主动应对是最明智的选择。但是如何能让新生接受并学会运用这一策略却非易事。由于考试压力源种类繁多,它所产生的考试焦虑情形也千差万别(重点中学学生压力源主要是任务型压力,普通中学学生则表现为心理方面压力),所以对学生进行应对策略指导是关键。
(2) 对处于不利环境的新生,教师要主动提供定向帮助。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社会、学校、考试结果等引发的各种环境动态变化都会时常困扰着他们。当处于不利的环境时,他们往往无法找到解决的策略与方法,只能让不良情绪聚集心中,成为考试焦虑的重要诱因。教师要能敏锐地捕捉相关信息并提供专业的定向帮助(学优生主要调节外部因素,学困生则主要调节内部因素),使之得到及时排解和疏导;同时逐步培养新生主动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的良好意识与习惯。
(3) 关注新生心理疏导,掌握必要的考试放松技术。学困生由于成绩不佳易形成自卑的心理定势,学优生则因为过度关注成绩也时常处于情绪的波动之中,这些都会使得学生心理敏感而脆弱。根据调查结果可知,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对于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保持心理状态稳定缺乏放松的方法,因此需加强对新生进行考试心理放松和调节方法的指导。学校应在配备专业心理教师的同时充实数学科任教师进入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调整心理预期,这是调节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途径。
(4) 不断加强对新生在竞争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考试竞争中胜利和挫折都是很正常的。竞争强度越高,遭遇挫折的概率就会相应增加。七年级新生面对来自外部和自身内部的期望和压力,面对挫折往往由于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抗挫折能力低下,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往往令人扼腕叹息,因此在竞争中加强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日常的学习和考试中进行针对性抗挫折训练,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同步形成面对挫折时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5) 高度关注沟通与恰当评价在新生自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研究表明,七年级新生在发展过程中普遍缺乏沟通能力和意识,并且目前教师和家长仍然对这一现象关注不足。[4]学生由于沟通渠道不畅,对于应当了解和掌握的沟通方法知之甚少并缺乏有效指导,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考试成果方面无法进行恰当合理的自评。尤其是学困生,他们非常渴望通过恰当的评价来获取成就感,这也有利于缓解考试焦虑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应当进行七年级新生“沟通与自我评价”的启蒙教育,凸显沟通与恰当评价在新生自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结论
从上述研究过程中,以七年级学生的数学考试焦虑调查数据为依托,进行了相关的行动研究,注重了以下方面。
(1) 通过问卷—反思—再问卷—再反思的方式,不断深入教师、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对七年级学生的数学考试焦虑的理解和思考,获得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素材,杜绝研究者的主观想象和臆断。
(2) 对于七年级学生的数学考试焦虑的实际情况,教师和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解读,给课题组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的启示。多年的课改经历,教师已经普遍能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对学生进行准确评价、学习环境创设等方面也达成共识,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在业务素质、充分利用外部因素等方面存在着不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 学生们对于数学考试焦虑诱因的解读显示其独特视角,他们更多地关注考试过程中的细节,并对获取外部帮助来促进、改善、调节考试焦虑尚缺乏初步的意识,且在具体操作中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的指向,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关注和引导。
(4) 对评价主题进行比较,发现师生在对七年级新生考试焦虑诱因的判断上不尽相同,如在对学优生的看法上两者的评价有一定的差异,这是造成七年级新生考试焦虑不能得到有效调节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教师应努力缩小与学生的认知差异。但也应当看到,在对学困生评价主题上,师生容易达成一致,那么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开展考试焦虑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考试焦虑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1] 陈树林.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压力源调查[J].心理科学,2001(4):22-23.
[2] 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291-293.
[3] 张文彤,钟云飞.IBM SPSS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案例精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08-314.
[4] 张庆辉,冯云.城乡初中新生数学学情的调查分析[J].语数外学习,2014(4):54-55.
[责任编辑:陈学涛]
10.16165/j.cnki.22-1096/g4.2016.10.019
2016-06-22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名师工作室课题 (MSKT1569)。
张庆辉(1963-),男,四川德阳人,中学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汉中市首批优秀人才,汉中名师。
G465
A
1002-1477(2016)10-007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