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零售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2016-11-16李子文刘向东陈成漳
李子文,刘向东,陈成漳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市100872)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零售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李子文,刘向东,陈成漳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市100872)
基于面板随机前沿模型,利用2006—2013年我国零售业省级面板数据,结合我国零售业近年来发展现实,对连锁化经营程度、外资进入及网络购物兴起对我国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连锁化经营程度的提高对零售业技术效率呈现负面效应,规模不足制约了连锁化经营组织化与规模化优势的发挥;外资进入对零售业技术效率的总体影响显著为正,溢出效应大于挤占效应,但挤占效应为主的省份逐年攀升,溢出效应为主的省份逐年递减;网络购物的冲击提升了传统零售业技术效率,且其边际效应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传统零售业开始逐渐摆脱粗放式增长路径。为更好地推动我国零售业发展,各地政府应注意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对连锁零售企业发展的限制,鼓励连锁零售企业有序有度扩张;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审批制度改革,推动零售连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规模化程度;建立完善的外资引进评估体系与快速响应的预警系统,注重外资政策灵活性,在确保产业安全前提下,发挥外资在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新型业态拓展等方面的技术溢出效应;厘清行业内部技术效率动态变化来源,引导传统零售业回归“经营消费者、经营商品”的零售本质。
零售业技术效率;随机前沿分析;连锁化经营;外资进入;网络购物
一、引言
零售业是我国市场流通的中介和枢纽,在拉动内需、吸引就业、维护市场繁荣与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国内广阔的消费市场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我国零售业取得了持续而显著的发展。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零售业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首先,自2004年末起我国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外资企业开始大规模涉足中国实体零售市场和商业地产,业内人士纷纷惊呼“狼来了”;[1]之后,网络购物逐渐成为消费者重要的购物方式,国民消费习惯的改变极大地冲击了传统零售企业的经营,一些实体零售店逐渐成为电商的“试衣间”和“展示柜”;最后,自2012年起我国GDP增速“破8”,开始进入经济新常态,宏观经济的下行与实体经济的困境对社会内需水平以及零售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社会零售总额增长率一路走低,从2008年的22.7%下降到了2015年的10.7%,零售业持续高速增长难以为继,同时人工、水电、租金等成本的刚性上涨也使得零售企业在要素市场面临极大压力。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德勤中国联合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规模以上零售企业平均销售增幅下滑到5.1%,净利润率更是跌至2.08%,一大批超市和百货零售企业陷入关店潮,百盛、沃尔玛、华润万家等知名企业均名列其中。
可以看到,我国零售业在经历了连续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开始进入调整期和低速增长期,过去依靠开店扩张、集中采购获得的粗放式规模效益已经达到边际顶点,仅仅依靠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难以继续支撑零售业的进一步发展。零售产出的增长必将越来越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要依赖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同经营活动与其产出前沿的距离相关,后者在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理论中通常被称为“技术效率”。从零售业经营活动的特点来看,零售商店往往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客流量与销售额的高峰低谷,[2]通常会存在人力、设备等资源闲置问题,因而无法持续达到其产出前沿。技术效率可以衡量零售资源利用程度,反映零售业经营效率,因此零售业技术效率相关研究对于提升我国零售业产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2006—2013年我国零售业省级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面板模型,结合我国零售业近年来发展现实,重点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第一,连锁化经营是否通过规模效应与资源整合提升了我国零售业的技术效率。连锁化经营的零售企业往往在组织化程度和规模经济性等方面具有优势,连锁经营的零售商店通常会选择合理的商圈、店面规模、人力和设备配置以及营销方式等来避免资源闲置。因此,连锁化经营对零售业技术效率很可能具有正面作用,但这种正面作用尚待实证检验。
第二,外资进入会对我国零售业技术效率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效应的讨论和研究一直是业界、学界和产业政策关注的重点,但目前大部分实证研究仅仅停留在外资作为一种要素投入对零售业产出的影响上,未曾涉及对零售业技术效率的作用。
第三,网络购物是否通过影响传统零售业技术效率冲击了传统零售业。网络购物的冲击是实体零售商近年来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网络购物的冲击对传统零售业的直观影响反映在对传统零售商店客流量、坪效等指标的冲击上,这些都意味着传统零售商店与其产出前沿距离的变化,因此网络购物对零售业技术效率可能存在显著效应。
二、零售业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
随机前沿分析法是技术效率测度的一种主流方法,该方法由艾格纳(Aigner D)等[3]首创,此后雷夫史耐德和史蒂文森(Reifschneider D&Stevenson R)、[4]贝特斯和科艾利(Battese G E&Coelli T J)[5-6]等分别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随机前沿分析理论认为,生产函数代表给定投入与技术水平下的最大产出,而现实中的厂商可能无法达到最大产出的前沿,[7]生产函数估计方程应当包括一个反映厂商与效率前沿距离的“无效率项”。随机前沿分析法在零售业技术效率研究中具有两个方面的优点,一是作为一种包含随机扰动项的参数估计方法,可以较好地避免随机事件和测量误差对估计结果的影响;[8-10]二是正如杜贝拉(Dubelaar C)等[2]所提到的那样,零售活动场景中常常存在交易频率的高峰和低谷,零售商店内的设备和员工可能会在某些时段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导致所观测到的零售产出并没有达到零售生产函数的前沿面,而随机前沿分析法的假设与零售活动的特点相契合。
国内相关研究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度零售业技术效率的还比较少,最主要的有吴政球、李华磊[10]对2001—2009年11家上市零售企业并购行为下技术效率变化的研究以及雷蕾[11]对2001—2012年全国各省份零售业技术效率收敛性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缺陷和空白:
一是零售业技术效率的针对性研究非常少见。目前已有的有关服务业技术效率的研究文献通常也会涉及零售业技术效率的研究和讨论,[12-14]但主要侧重于研究整个服务部门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服务业在我国的定义近似等同于第三产业,即将第一第二产业之外的所有产业统称为服务业,其内部各产业之间并没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共同点,存在较强的异质性。[15]因此,以服务业为研究对象的技术效率分析对特定产业如零售业而言,其实践意义存在不足。
二是已有的零售业技术效率方面的研究在系统性、科学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一方面,基于上市零售企业数据的研究存在样本量少、覆盖面小、结论缺乏普遍性等缺陷;另一方面,基于地域层面零售业数据的研究较少涉及具有零售业特色的问题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主题与行业现实、业界焦点有所偏离。
本文试图弥补上述两个方面的缺陷和空白,将基于2006—2013年零售业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在控制人口统计学特征、金融危机和地区竞争状况等变量的情况下,系统研究和讨论连锁化经营、外资进入、网络购物三方面因素对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三、随机前沿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目前,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研究技术效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中,第一种是雷夫史耐德和史蒂文森[4]提出的模型,该模型假设企业生产活动的无效率项ui服从均值为0的半正态分布,即,其中方差受到外生变量的影响;第二种是康巴哈那(Kumbhakar S C)等[8]提出的模型,该模型假设企业生产活动的无效率项ui服从均值大于0的半正态分布,即ui~N+(μ),其中均值μ受到外生变量的影响。本文选取后者来对我国零售业技术效率进行分析,因为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零售业技术效率分布的均值极有可能发生移动,并与技术前沿产生明显的距离。进一步,本文使用贝特斯和科艾利[6]开发的一步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实证估计,该方法与传统的两步估计法相比,既可以避免外生变量与投入要素相关性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也可以放松无效率项同分布的假设。
在生产函数设置方面,本文以克里斯坦森(Christensen L R)等[16]提出的超越对数模型作为生产函数。与传统的常替代弹性(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CES)函数和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函数相比,超越对数模型放松了要素替代弹性不变的假设,形式较为灵活,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生产函数模型误设对估计结果的影响。零售业技术效率分析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具体如下:
其中,yit、lit、kit分别代表i省第t年零售业的产出、劳动、资本,时间变量t和t2用来控制技术前沿面随时间的变化,t和lit、kit的交互项用来控制要素弹性随时间的变化,参数β0为截距项,β1~β7共同测度了随时间以及要素配置状况变化而变化的要素替代弹性,β8~β9用来测度生产前沿面随时间变化的程度,εit为误差项,其表达式如下:
其中,vit服从正态分布N(0,σ2v),代表随机、未知或不可观测因素所造成的误差;uit为非负的无效率项,服从半正态分布N+(μit,σ2v),代表i省第t年零售活动与效率前沿的距离。无效率项uit的均值μit满足下面的技术无效函数:
其中,Zit为零售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δ为待估参数。Zit中除时间变量和表示比例的变量外,其他变量均进行对数化处理,这主要基于技术效率与技术无效率项之间的关系。技术效率TE的表达式为:
其中,e为自然常数,μ代表技术无效率项的均值。假设关于μ的技术无效函数为:
其中,x为影响μ的变量。可得:
即所估参数是x与技术效率之间弹性系数的相反数,因此对数化处理既排除了数量单位对估计结果的干扰,又可得到具有经济学含义的弹性系数。接下来基于连锁化经营、外资进入、网络购物对我国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分别设置技术无效函数进行研究。
(一)连锁化经营
连锁企业在零售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连锁零售的销售额占比高达60%~70%,2015年世界500强中连锁零售企业更是占到了41家。相比之下,我国连锁零售企业规模较小。截至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仅为21.1万亿元,仅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6%。①
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水平被认为是一国零售业与世界零售业接轨程度的直观反映和流通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7]著名流通经济学家黄国雄[18]也曾经提到,我国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要注重连锁扩市,要发挥连锁经营优势,提高其市场竞争力,逐步扩大经营范围,以更多的份额占领市场。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提出,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推进发展直营连锁,规范发展特许连锁,引导发展自愿连锁。从总体上来看,学界和政府部门对零售业连锁化经营均持正面态度。
与传统的个体零售商相比,连锁零售具有经营规模大、采购议价能力强、标准化程度高、品牌效应明显等优势。[19]连锁化经营的零售商店一般具备统一的配送和库存渠道,可以统一调配资金和设备,充分整合资源和信息,[20]更容易避免零售资源闲置或适销不对路的状况;连锁企业在整体形象、商品质量、广告营销等方面的标准化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品牌信任或依赖,[21]使其经营活动更具有持续性、稳定性;零售技术和营销策略往往可以在连锁企业内部得到快速复制和普及,有利于零售技术的专业化。[22]连锁化经营的这些优势意味着连锁零售企业可能具备更高的技术效率,反映到行业层面则意味着连锁化经营程度的提高很可能会带动零售业整体技术效率的提高。然而,连锁化经营在组织化程度与规模经济性上的优势,需要以一定程度的规模化为基础。我国连锁零售业目前总体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偏低,难以充分体现连锁化经营的优势。综上所述,有必要通过实证研究检验连锁化经营对我国零售业技术效率的整体作用。可以构建技术无效函数:
其中,chainindexit代表第t年i省的零售业连锁化程度,待估参数δ1的估计值如果小于0,则表明连锁化经营对零售业技术效率呈正向作用,连锁零售企业充分发挥了组织化、规模化经营所带来的技术效率上的优势,带动了零售业整体技术效率的提升。②chainindexit用各地各年连锁零售企业占当地规模以上零售业销售额的比重衡量,考虑到零售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可用连锁零售企业从业人数占当地规模以上零售业从业人数的比重衡量。③controlit代表一系列与零售业相关的外生变量,作为技术效率研究的控制变量。考虑到零售业自身的特点,controlit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地区人口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用来控制零售业的潜在市场。
第二,当地零售企业数量,用来控制地区产业内竞争程度对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影响。④
第三,代表金融危机的时间虚拟变量,控制金融危机及相关因素对零售技术效率的冲击。
下文所涉及的控制向量controlit其含义与上述说明一致。进一步,为考察零售业连锁化程度影响的时间变化,引入连锁化程度与时间的交互项,即:
(二)外资进入
自2004年12月起,为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有关贸易协议,我国零售业正式向外资全面开放,不再对外资进入做地域、数量、股权比例等方面的限制。“两税并轨”⑤政策宣布实施之后,一些外资商业巨头实际上仍然享受着极大的投资优惠。许多地方政府不仅为外资提供了最好的商业地段,而且承诺了基础设施配套、开业初期租金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条件,致使外资进入零售业的体量迅速攀升。目前,流通学界有关外资进入对零售业影响的看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零售业的全面开放可能会挤占民族企业市场份额,危及零售产业安全;[23-24]第二种是外资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信息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外溢效应正面促进我国零售业的发展。[25]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或不显著,[26]或存在倒U型的变化。[27]
从实证研究方法看,已有的大部分研究都把外资作为一种区别于内资的生产要素,放在生产函数中进行估计,而这仅能验证外资对零售业产出的边际效应,无法说明这种效应的作用机制。本文试图检验外资进入是否通过对零售业技术效率的作用来影响零售业的发展。构造技术无效函数如下:
其中,foreigncapit和nationcapit分别代表i省第t年的零售业外资和国有资本规模。引入国有资本规模是为了控制零售业内资市场化程度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如果δ1为负,证明外资进入对零售业整体技术效率有正面作用,外资进入的溢出效应大于对内资企业的挤出效应。进一步,为保证计量结果的稳健性,参考陈福中和刘向东[26]的方法,考察外资占零售业资本总额的比重对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即:
其中,foreignratioit、nationratioit分别代表i省第t年外资和国有资本占零售业资本总额的比重。为验证外资进入对零售业技术效率是否具有非线性影响,引入外资规模对数的平方项,即:
(三)网络购物
目前,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国内社会零售消费重要的增长驱动力。近年来我国网络购物市场的迅速发展既得益于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也离不开移动支付、智能物流等技术条件的日益成熟,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于传统零售企业,网络购物在销售价格、交易终端便利性以及个性化营销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截至2015年末,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13亿,网络零售交易总额更是达到3.8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9%。⑥为应对网络购物对零售消费市场的巨大冲击,传统零售商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尝试,即线上到线下(Online to Offline,O2O)模式和异业联盟(多网合一)模式。[28-29]从行业现实状况来看,固然存在一些传统零售业转型成功的案例,但巨额亏损、利润下滑、关店潮等负面新闻仍然屡见报端。
在网络购物的冲击下,传统零售业的技术效率可能会出现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传统零售业的诸多零售指标(如人效、坪效、客流量等)开始下降,其零售活动距离产出前沿更远,传统零售业技术效率受到负面影响;二是技术效率低下的传统零售企业或企业内技术效率低下的商店逐步退出市场,存活下来的零售企业、商店相对而言具有更高的技术效率,网络购物对传统零售业起到了去劣存优的“过滤器”作用,反而提升了传统零售业整体的技术效率;三是网络购物倒逼传统零售业采取异业联盟、线上线下模式、电子商务等经营策略,这些策略逐渐为传统零售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契机,并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效率的提升。为验证网络购物对零售业技术效率的总体影响,构造技术无效函数如下:
其中,onlineshopit代表i省第t年的网络购物程度,用当地当年网购消费者人数衡量。参数δ1若为正,表明网络购物对零售业技术效率存在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可将生产函数中的零售业总体产出、资本、劳动变量替换为传统零售业的产出、资本和劳动变量,⑦以考察网络购物对传统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此外,考虑到传统零售业面对网络购物的冲击可能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动态过程,有必要讨论网络购物效应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因此引入网购消费者人数与时间、时间平方项的交互项,以检验网络购物效应时间维度上的线性和非线性变化,即:
四、数据收集和处理
本文的随机前沿模型主要涉及两个部分,一是生产函数部分,二是技术无效函数部分。
在生产函数部分,主要变量为资本、劳动和产出。借鉴汪旭辉和杨东星、[25]陈福中和刘向东[26]的指标构建方法,我们分别以各省(市、区)各年零售业实收资本、年末从业人员和主营业务收入作为资本、劳动、产出的衡量指标。⑧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大中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统计年鉴》。根据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选取2006—2013年八年的零售业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以2005年为基期,实收资本通过各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主营业务收入通过各年的零售价格指数进行平减,所有价格指数均来自国家统计局。
在技术无效函数部分,地区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和从业人数来自于相关年份的《中国零售与餐饮连锁企业统计年鉴》;地区零售业外资和国有资本数据来自于相关年份的《大中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统计年鉴》;网购消费者数量通过各地各年网民数量与网络购物渗透率⑨相乘得到,其中网民数量来自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网络购物渗透率来自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年份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⑩人口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零售企业数量来自于相关年份的《大中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统计年鉴》。
在本文所得到的数据中,某些省份、年份的变量有所缺失。由于随机面板方法支持非平衡面板的数据结构,因此可直接删除缺失变量的观测样本。基于不同研究所对应数据的可得性,模型估计的样本量有所区别,具体样本数量在实证结果中给出。
五、实证结果及讨论
本文使用Frontier4.1软件对随机前沿模型进行估计。该软件采用了贝特斯和科艾利[6]构造的包含技术无效函数的面板随机前沿模型,估计方法为一步最大似然估计法。
(一)连锁化经营与技术效率
如表1所示,模型检验部分给出了两项相关指标。其中,参数γ代表随机前沿模型中无效率项方差()占随机误差项总方差(+)的比重,即,γ越大,越表明实际产出对技术前沿的偏离由技术无效部分引起,因此越适合使用随机前沿模型;LR检验的原假设为,备择假设为,如果拒绝原假设则验证了无效率项的存在。随机前沿分析的LR检验为单边广义似然比检验,[7]而非传统的似然比检验。○11表1显示,四个模型的γ值均显著大于0.8,LR检验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因此研究连锁化经营与零售业技术效率关系比较适合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表1 连锁化经营与技术效率(样本量=246)
基于(1)式,表1中的模型Ⅰ、模型Ⅲ分别以连锁业销售额占比、从业人数占比作为衡量连锁化程度的指标,考察了连锁化经营对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可以看到,地区连锁业销售额占比每增加1%,零售业技术效率反而降低0.9%;连锁业从业人数占比每增加1%,技术效率降低0.4%。这两个结果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基于(2)式,模型Ⅱ、模型Ⅳ进一步考察了连锁化经营影响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连锁化经营对零售业技术效率的负面效应平均每年分别显著增加0.3%和0.1%。
表1的计量结果表明,从技术效率的角度看,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不仅没有充分发挥自有优势,反而呈现出对零售业整体技术效率的负面效应,这可能与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企业规模不足的现状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讲,连锁零售企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经营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统一的配送中心,以节省流通费用;建立统一的库存管控机制,整合不同商店经营信息流,以对市场进行快速反应;统一进货以保证价格谈判优势和商品质量。这一系列优势都可以转化为零售活动较高的技术效率,只是需要以足够的规模作为支撑,以平摊较大的初始成本投入,实现规模经济性。当连锁化经营规模不足时,不仅规模化、组织化优势得不到体现,反而可能需要企业承担额外产生的组织成本,导致管理和经营活动相对低效。由图1可以看到,我国连锁零售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基本都处在20%以下,这与发达国家连锁零售业的体量存在绝对差距,且更为严峻的现实是我国连锁零售业规模占比近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较低的零售业连锁化程度极大地制约着连锁经营对零售业技术效率的正面效应,甚至一些规模不足的连锁企业表现出低于零售业整体水平的技术效率,这是导致连锁经营呈现负面效应的直接原因。
(二)外资进入与技术效率
表2中三个模型的γ值均大于0.7且高度显著,LR单边检验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因此有关外资进入的研究比较适合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表2中的模型Ⅴ、模型Ⅵ分别基于(3)式、(4)式,以外资规模和外资规模占比作为衡量地区零售业外资进入的指标,考察外资进入对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模型Ⅴ的实证结果显示,外资规模每增加1%,零售业技术效率增加0.08%;基于(5)式,模型Ⅵ的实证结果显示,外资规模占比每增加1%,零售业技术效率增加0.7%。这两项估计结果均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表明2006—2013年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技术效率的总体效应为正,溢出效应要大于挤出效应。为防止模型误设导致的错估,模型Ⅶ进一步引入外资规模的平方项,检验外资进入对零售业技术效率的非线性效应。可以看到,外资规模和外资规模平方项的系数分别为-0.268和0.012,且都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表明外资进入对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外资规模的真实拐点值约为70 732.94万元,这与艾文卫[27]的研究结果非常相近。当外资规模小于拐点值时,外资规模越大,零售业整体技术效率越高,外资进入的技术溢出效应占主要地位;当外资规模大于拐点值时,外资规模的增加反而抑制了零售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外资进入的挤出效应超过了溢出效应。将外资规模拐点作为分界点,可以得到外资效应的两个阶段,即外资规模小于拐点值的溢出效应为主阶段和外资规模大于拐点值的挤出效应为主阶段。根据各年各省(市、区)零售业外资资产数据,不难得到各年分别处于溢出效应为主阶段和挤出效应为主阶段的省份个数。图2显示,自2007年起,外资溢出效应为主的省份个数逐年下降,而外资挤占效应为主的省份个数则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
图1 连锁零售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2006—2013年的八年间,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技术效率的总体影响显著为正,溢出效应大于挤占效应,但挤占效应为主的省份个数正在逐年攀升,而溢出效应为主的省份个数则逐年递减。基于外资进入效应的变化,此后在零售业政策制定与学术研究方面应进一步关注外资进入的负面影响以及零售业产业安全问题,避免脱离实际需要、盲目引进外资的政策行为,利用外资的概念必须动态变化,与时俱进。[24]
表2 外资进入与技术效率(样本量=221)
图2 外资效应不同阶段省份个数变化○12
(三)网络购物和技术效率
表3显示,三个模型的γ值均显著大于0.7,LR单边检验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表明本部分研究适合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基于(6)式,模型Ⅷ首先检验了网络购物对零售业整体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地区网购人数的增加对零售业整体技术效应的影响为正,但并不显著。模型Ⅸ、模型Ⅹ分别基于(6)式、(7)式检验了网络购物对传统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模型Ⅸ中网购人数的增加对传统零售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模型Ⅹ中网购人数与时间、时间平方的交互项分别为0.079 6和-0.010 4,且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网络购物的正面效应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
根据模型Ⅹ的计量结果,很容易得到网络购物冲击对传统零售业技术效率效应的时间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2006—2013年网络购物对传统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整体而言为正。这种正面效应的存在,既可能是因为网络购物的冲击淘汰了技术效率低下的零售企业和商店,也可能是因为一些传统零售企业和商店自身技术效率提升。由于缺乏企业层面进入、退出的微观数据,因此很难区分到底是何种原因更大程度地导致了网络购物正面效应的存在。○13图3还显示,2006年网购人数每增加1%,传统零售业技术效率就增加0.21%,此后网络购物冲击的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并于2009年达到最低点。可以推测,2006—2009年期间,网络购物的冲击改善了传统零售业整体的技术效率,但仍然对留在市场上的零售企业的技术效率造成了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网络购物冲击的正面效应。2009年之后,网络购物的边际效应开始回升,并于2012年超过了2006年的水平。截至2013年,网购人数每增加1%,传统零售业技术效率就可以增加0.309%。导致网络购物边际效应回升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传统零售企业逐步适应了网络购物的冲击,开始尝试电子商务、线上到线下、异业联盟等策略,并在采购协同、信息系统升级等后台业务上进行整合,[30]逐步回归零售本质,注重对消费者和商品的经营,[31]导致网络购物冲击的正面效应也呈逐步上升趋势;二是在网络购物冲击下,技术效率低下的传统零售企业、商店越来越多地退出了市场,只有技术效率足够优秀的传统零售企业才能够在网络购物的冲击下继续经营,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加速运行,传统零售业整体技术效率由此得以提升。同样,由于缺乏微观数据的支持,很难判断到底是哪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网络购物冲击效应随时间的U型变化。
表3 网络购物与技术效率(样本量=248)
总体而言,无论是网络购物的冲击倒逼传统零售企业自我变革,还是迫使技术效率低下的零售企业退出市场,网络购物的兴起都直接促进了传统零售业从依赖人口红利与规模红利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依赖零售服务创新与供应链整合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这种促进作用直接体现在了网络购物的冲击对传统零售业技术效率的正面效应上。
(四)行业竞争、金融危机的影响
除连锁化经营、外资进入、网络购物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之外,实证结果还显示了行业竞争状况和金融危机对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影响。表4对相关计量结果进行了总结。
图3 网购对传统零售业技术效率边际效应的变化
首先,所有模型的地区竞争参数估计值均为负,且只有模型Ⅹ估计值不显著,表明行业竞争对零售业技术效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考虑到网购与传统零售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表4的实证结果从侧面佐证了网络购物对传统零售业的正面效应。目前,国内学界在研究零售业发展与竞争程度之间关系时,主要关注零售业过度竞争的概念。比如,吴小丁等[32]提到,目前我国零售业处于低进入壁垒和高退出壁垒的市场环境,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况。从本文对零售业竞争的初步实证结果看,各地区零售行业竞争状况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改进。再结合近年来一些技术效率低下的零售企业和商店退出市场的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我国零售业过度竞争情况并不严重,不存在严重的退出壁垒,市场优胜劣汰之下正常的退出机制依然存在。
其次,表4中所有模型的金融危机参数均为正,其中估计结果显著的有六项,表明零售业受到了金融危机的显著冲击。黄国雄、[33]张庶平[34]等认为,在金融危机对零售业的影响方面是百货大于超市、高档消费品大于日常消费品、城市大于农村,金融危机主要通过影响居民的财富和可支配收入来制约消费者对不同需求弹性的产品与零售服务的购买力。居民消费能力的下降直接导致了零售商店客流量、客单价、坪效等零售指标的下滑,这意味着对零售活动技术效率的负面冲击。
表4 行业竞争、金融危机与技术效率
六、结论
本文借助面板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2006—2013年间我国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结合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实,本文进一步重点分析了连锁化经营、外资进入、网络购物对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所得到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如下:
首先,目前我国零售业的连锁化程度和水平并没有对零售业整体技术效率产生正面影响,这是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这个结论并不否定连锁化经营在采购、议价、营销、管理等方面的规模经济性,但我国零售业连锁化程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零售业市场集中度偏低的现实已经严重制约了连锁化经营规模经济性的发挥,制约了我国零售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基于目前连锁经营规模不足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各地政府应注意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对连锁零售企业发展的限制,鼓励连锁零售企业有序有度扩张;应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对企业兼并重组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吸引民间资本注入,推动零售连锁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零售业连锁经营的规模化程度。
其次,2006—2013年间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技术效率的总体影响是正面的,但这种影响呈现出倒U型的变化,外资挤占效应为主的省份个数正在呈逐年递增趋势。零售业是否需要大力引进外资,不仅要因时制宜,更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的零售业很可能处于外资进入的不同阶段,外资进入的具体状况存在动态变化。因此,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外资引进评估体系与快速响应的预警系统,注重外资政策的灵活性,在确保零售业产业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外资在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新型业态拓展等多方面的技术溢出作用。
其三,网络购物的冲击显著促进了传统零售业技术效率的改进。这既可能是因为技术效率低下的传统零售企业在网络购物的冲击下退出了零售市场,也可能是因为未退出市场的传统零售企业在网络购物冲击的倒逼之下进行了线上到线下、异业联盟、业态创新等方面的尝试,实现了技术效率的自我提升。从长远来看,网络购物的冲击有利于传统零售业摆脱粗放型发展路径,回归“经营消费者、经营商品”的零售本质。此外,网络购物冲击的正面效应随时间呈现出先减后增的U型趋势,并在2009年之后逐年递增。对该现象背后原因的进一步分析有助于厘清行业内部技术效率动态变化的来源,但这需要更为详尽的企业微观数据的支持,可成为零售业技术效率研究后续关注的课题。
注释:
①数据来自于《2014年中国零售与餐饮连锁企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②由于μit代表无效率程度,因此技术无效函数的参数符号与对技术效率影响的方向是相反的。
③这两项指标一般情况下小于100%,当其大于100%时,意味着该地区不仅所有规模以上零售企业都实现了连锁化经营,部分规模以下零售企业也进行了连锁化经营。
④常用的衡量市场竞争状况的指标有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CR4、CR8,由于缺乏各地区企业销售额的微观数据,这三项指标均无法使用,因此近似地用企业数量来反映地区零售业竞争程度。
⑤“两税并轨”是指200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取代了之前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与《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外资从此不再享受税率政策的“超国民待遇”。
⑥数据来自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
⑦根据国家统计局GB/T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本文定义传统零售业为无店铺零售(F529)之外全体零售子行业的集合。
⑧句中提到的各省(市、区)不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且考虑到数据可得性,不同研究问题所对应的省(市、区)数量也不相同。其中,连锁化经营问题中省(市、区)数量为31,缺少西藏自治区2005年、2006年数据;外资进入问题中省(市、区)数量为30,缺少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数据;网络购物问题中省(市、区)数量为29,缺少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海南省数据。
⑨网络购物渗透率即一定时期内有网上购物经历的用户数量占网民数量的比重。
⑩该报告于每年年中、年末各发布一次,本文使用的网络购物渗透率数据取当年两次统计数据的均值。
○11Frontier4.1软件给出了单边LR检验的自由度,据此不难得到对应的p值。
○12由于本文所使用的是非平衡面板数据,因此各年的省份个数受数据可得性限制而有所不同。
○13佛斯特(Foster L)、霍尔蒂万格(Haltiwanger J)、克里汉(Krizan C J)曾经给出了分解劳动生产率的方法,该方法也可用于技术效率的分解,但需要企业层面数据的支持。
[1]荆林波.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业:狼来了[EB/OL].(2004-12-03)[2016-09-01].http://blog.linkshop.com.cn/u/2532/ 16226.html.
[2]DUBELAAR C,BHARGAVA M,FERRARIN D.Measuring retail productivity:what really matter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2(5):417-426.
[3]AIGNER D,LOVELL C A K,SCHMIDT P.For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77(1):21-37.
[4]REIFSCHNEIDER D,STEVENSON R.Systematic departures from the frontier:a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firm inefficiency[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91(3):715-723.
[5]BATTESE G E,COELLI T J.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s,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panel data:with application to paddy farmers in india[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1992(1):153-169.
[6]BATTESE G E,COELLI T J.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J].Empirical economics,1995(2):325-332.
[7]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28-231.
[8]KUMBHAKAR S C,GHOSH S,MCGUCKIN J T.A generalized production frontier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determinants of inefficiency in u.s.dairy farms[J].Journal of business&economics statistics,1991(3):279-286.
[9]SENA V.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human capital in the retail sector[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11(16):2661-2676.
[10]吴政球,李华磊.我国上市零售企业行业内并购技术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7):36-49.
[11]雷蕾.我国零售业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2001—2012年30个省份限额以上零售业的数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28-36.
[12]杨青青,苏秦,尹琳琳.我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2):46-57.
[13]黄莉芳,黄良文,洪琳琳.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探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6):120-132.
[14]崔敏,魏修建.服务业各行业生产率变迁与内部结构异质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4):3-21.
[15]蒋萍,谷彬.中国服务业TFP增长率分解与效率演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8):44-56.
[16]CHRISTENSEN L R,JORGENSON D W AND LAU L J. Transcendental logarithmic production frontier[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3(1):28-45.
[17]王瑛,柴华奇.中国连锁零售业集中度研究——基于地理区位角度[J].财贸经济,2007(10):93-97.
[18]黄国雄.中国零售业发展中变与不变的战略选择[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7.
[19]应翔君,诸惠伟.中国连锁零售业运营效率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7.
[20]杨顺勇,魏栓成,郭伟.连锁经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7-9.
[21]刘培标,宋传珍.连锁经营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1-23.
[22]王琴.连锁经营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31-33.
[23]杜丹清.FDI对中国零售市场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学家,2011(10):52-60.
[24]纪宝成,李陈华.对中国流通产业安全的几点认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1):5-9.
[25]汪旭辉,杨东星.我国流通服务业FDI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宏观经济研究,2011(6):39-45.
[26]陈福中,刘向东.开放经济条件下外资进入对中国流通企业的影响——基于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考察[J].财贸经济,2013(3):103-111.
[27]艾文卫.溢出递减与持续挤出:外资零售在华影响再议[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8):14-21.
[28]刘向东.移动零售下的全渠道商业模式选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17.
[29]林梨奎.网络购物发展概况及对传统零售业态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4(5):66-67.
[30]刘向东.从竞争走向融合:2014年中国零售商互联网实践回顾与思考[EB/OL].(2014-12-11)[2016-09-01]. http://www.e-future.com.cn/news_details.php?nid=2018.
[31]赵向阳.中国零售集体彷徨,回归零售本质是出路[EB/ OL].(2014-08-08)[2016-09-01].http://b2b.toocle.com/ detail--6190270.html.
[32]吴小丁,王锐,王晓彦.零售业过度竞争的理论界定及判断标准[J].财贸经济,2007(8):99-103.
[33]黄国雄.中国零售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J].商业研究,2009(3):1-3.
[34]张庶平.中国零售业——应对金融危机中的创新与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0(1):15-16.
责任编辑:陈诗静
Research o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hinese Retail Industry Based on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Model
LI Zi-wen,LIU Xiang-dong and CHEN Cheng-zha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
Considering development reality of Chinese retail industry from 2006 to 2013 and with the panel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model,the authors focus on how degree of chain-operation,entry of foreign capital and the rise of online shopping impact on Technical Efficiency(TE)of retail industry.It is showed that:first,as the degree of chain-operations increases the TE of retail industry declines,which means the organization advantage is restricted by inadequate scale;second,the entry of foreign capital promotes TE of retail industry in general,but with decreasing spillover effects,the foreign investment policy should keep flexible with different situation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industry security;third,the shock of online shopping improves TE of traditional retail industry,and meanwhile the marginal effect of the shock increases at the very first but has been decreasing over time,which indicates that under the shock of online shopping,traditional retail industry begins to get rid of the extensive growth path.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tail industry,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avoid the problem of protectionism,promote reform in the approval system concerning M&A,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and warning system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capital,and understand the sources of the dynamic change of T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retail industry;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chain-operation;entry of foreign capital;online shopping
F713.32
A
1007-8266(2016)11-0109-12
2016-10-08
李子文(1991—),男,山西省忻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零售与分销经济学;刘向东(1969—),男,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贸易经济学、流通经济学;陈成漳(1990—),男,福建省三明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商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