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卷调查的农垦猪业生产经营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6-11-16王亚辉

中国猪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猪业农垦规模化

王亚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

基于问卷调查的农垦猪业生产经营现状及问题分析

王亚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

基于对全国26个垦区600家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对农垦猪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2010年以来,农垦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及猪肉产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发展较快。农垦猪业具有规模化、集中化程度高,机械化、自动化、组织化程度高,生产水平高,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发展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潜力大,品牌化优势突出,国有经济比重大,主导作用和掌控力强等特征。但也存在总量不足、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产业链联结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农垦;猪业;规模化猪场;生产经营

农垦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国家队”和“排头兵”,长期以来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生猪产业是农垦的传统优势产业,农垦猪业在全国生猪产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2014中国农垦统计年鉴》,从体量规模看,2014年年末农垦系统生猪存栏达到1 256.82万头,占同期全国生猪存栏总量的2.70%;猪肉产量151.83万吨,占全国猪肉产量的2.68%。从生产水平看,曾参加2013年农垦系统畜牧业高产攻关活动的66个猪场平均每头能繁母猪全年实际育成出栏肥猪20.43头,远远高于全国14头的平均水平。从发展潜力和增长动力看,农垦猪业相对于其他省区有更为明显的政策、资源、技术和组织化优势,潜力大、动力足。

2010年以来,农垦猪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及猪肉产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0—2012年间增长迅速,存栏量、出栏量及猪肉产量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7.1%、13.5%和16.5%(图1)。农垦在全国生猪产业中的占比也呈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图2)。

图1 2010-2014年农垦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及猪肉产量变化

图2 2010-2014年农垦在全国生猪产业占比变化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农垦猪业实现了量质齐升,在数量增长的同时,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培育和造就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生猪养殖、屠宰和加工企业,如北京养猪育种中心、河南谊发牧业、上海农场、重庆大正、北大荒肉业等。这些农垦企业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积极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带动农场职工和周边农户,促进了垦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起到了农垦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和“领头羊”作用。

在全国农垦系统加快实施“联合联盟联营”战略,探索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的大背景下,为摸清农垦猪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实施农垦猪业的“联合联盟联营”战略,以进一步提高农垦猪业的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受农业部农垦局委托,我们于2015年8—9月,通过问卷调研,对各垦区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共有26个垦区的600家规模化猪场参与了此次调研。调研猪场涵盖了841.4万头的生猪总量(以2014年数据计),其中生猪存栏量266.77万头、出栏量574.21万头,分别占农垦生猪总存栏量和出栏量的21.23%和30.16%。

1 农垦猪业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农垦猪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1.1 规模化、集中化程度高

近年来,农垦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2014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养殖比重为42%,2015年升至45%,而农垦系统这一比重则超过50%,高出全国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

如图3所示,在调研的600家猪场中,年出栏1 000头以上生猪的猪场有433家,出栏生猪563.81万头,占此次调研生猪出栏总量的98.20%,而年出栏500~1 000头生猪的规模场仅有158家,出栏量占此次调研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更是低至1.81%。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数量上讲,还是从规模上讲,年出栏在1 000头以上的猪场在农垦猪业中已经占据绝对优势。或许以年出栏1 000头以上作为农垦规模化猪场的标准更为符合当前农垦猪业的生产实际和发展需要,若如此,这将高于全国以年出栏500头为生猪规模化界定起点的标准。

此外,在年出栏1 000头以上的规模场中,又有两部分群体值得注意。

一是年出栏1 000~10 000头的中小或中等规模的猪场。这部分猪场数量最多,有310家,占此次调研全部猪场的“半壁江山”。细究发现,这类猪场存栏能繁母猪多在50~500头之间,以家庭经营为主。相信在未来,家庭农场将成为包括农垦猪业在内的全国生猪产业组织生产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是年出栏在5万头以上的大规模或超大规模的猪场。这部分猪场数量虽不多,仅有21家,占比3.5%,但单场规模大,总体体量大,年出栏生猪共计2 031 500头,占此次调研生猪出栏总量的35.38%。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农垦猪业较高的集中度。

图3 被调研农垦规模化猪场年出栏规模分布图(以2014年数据计)

1.2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随着生猪饲养量的增加及规模化水平的提高,猪场的生产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招工、用工难问题突出,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及管理软件,推动生猪产业迅速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已成为行业共识。

我们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代表品种,如电子秤、背膘测定仪、自动喂料系统、水帘降温系统、清刮粪机、育种及生产管理软件等,就它们在农垦规模化猪场的应用情况展开了调查。

在调研中发现,配备有上述机械设备及管理软件的猪场有444家,占比74%,即使刨除掉仅拥有电子秤这一仅限于体重测量设备的144家猪场,仍有300家猪场拥有背膘测定仪、自动喂料和水帘降温系统、清刮粪机、育种及生产管理软件的一项或数项,这部分猪场的比例达到了50%。

1.3 组织化程度高

农垦国有农业经济的属性和农工特有的国企职工身份,保证了垦区生产的高度组织化,这是农垦无可比拟的优势之一。

从问卷调查来看,垦区内各类产业化经营和合作经济组织合计136家,占到全部调研猪场的22.7%,其中产业化龙头企业94家,包括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40家、市县级龙头企业48家,专业合作社34家,养殖小区9家。

龙头企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通过“公司+家庭农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养殖小区)”等多种经营模式,围绕饲料生产、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布局,引导大量分散和独立生产经营的养殖农户参与产业化分工。龙头企业还可以将市场需求及时通过产业链传递到生产环节,使农户生产有计划、销售有渠道,减少生产和销售的盲目性。除了龙头企业的直接带动外,专业合作社或养殖小区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改单打独斗为互助合作、抱团发展,统一采购、生产和销售,共同解决资金和技术难题,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养殖利润。

1.4 生产水平高

农垦生猪良种产业优势突出,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三级繁育体系建设完善,良种生产与供种能力居国内领先地位。北京、上海、广西、河南、黑龙江等多个垦区都将生猪良种产业作为主业重点发展。

近年来,为提高单产、节本增效,农垦系统内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开展生猪高产攻关活动,农垦猪业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以2013年为例,66家猪场平均每头能繁母猪年提供育肥猪20.43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次针对2014年母猪基本生产性能的调查中,根据反馈的有效的485家猪场的数据,配种分娩率平均达到91.95%,每头母猪窝均断奶仔猪数为9.93头。一般来说,规模化猪场每头母猪年平均产仔2.2~2.4胎,据此计算,被调研的农垦猪场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可达到21.8~23.8头,高出PSY仅有15头左右的国内平均生产水平。

1.5 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发展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潜力大

我国人多地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对土地的需求与日俱增,养殖用地越来越紧张。与此同时,随着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大量粪尿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压力凸现。要突破上述瓶颈,发展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或将是最佳出路。种养结合首先需要猪场周围配套大量可供粪污消纳的土地。

在此次调研的600家猪场中,平均每家占有土地面积达108.9亩,占地在30亩以上的有264家,100亩以上的有109家,200亩以上的有54家,500亩以上的有19家,1 000亩以上的有11家。农垦的这种土地优势,为其推行种养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调查中发现,对粪污处理后产物的利用,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以种养结合为核心的综合利用,二是以减量化、无害化为原则的达标排放。农垦猪场周边往往匹配有大片的农田、林场,将粪尿污水经简单处理后就地就近还田、还林,既方便又经济,形成了诸如“猪—沼—稻”、“猪—沼—菜”、“猪—沼—果(林)”等多种种养循环发展模式;而达标排放则需要较为昂贵的机械设备和复杂的处理工艺,运行成本较高,在实践中应用较少。在以沼气池处理粪污的猪场中,有74.4%的猪场选择了将沼液、沼渣直接还田还林,而仅有16.9%的猪场又将沼液做深度处理达标后排放。

1.6 品牌化优势突出

品牌的基础是品质。作为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农垦向来注重产品质量,也正因为其质量有保障,让人放心,农垦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构建起了过硬的品牌形象。几十年来,农垦严把质量关,打造了一批在当地和全国拿得出、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和知名企业。

以生猪产业为例,有饲料领域的第一个驰名商标湖南正虹;再有养殖领域的北京养猪育种中心、上海农场、河南谊发牧业牧等,这些企业无论是种猪的繁育还是商品猪的养殖能力均为国内一流;还有肉品加工领域的黑龙江北大荒肉业、上海爱森肉食、重庆大正肉食等。

除了关注质量和安全外,越来越多的农垦企业开始将目光聚焦在产品的特色和生态上,并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一些极具品牌化优势的特色、生态农产品。如永新畜牧生产的“永新源”牌富硒猪肉,北京黑六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北京黑猪以及广东广垦畜牧旗下的“黑加宝”黑土猪等地方猪品牌。

1.7 国有经济比重大,主导作用和掌控力强

国有经济是农垦的命脉和根本所在。尽管目前农垦系统内非国有经济的参与度和规模越来越大,但在这一体系中,国有经济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和主导作用。从数量和规模看,在调研的600家猪场中,国有性质的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或参股企业55家,占比9.17%,虽然数量不多,但这不到10%的猪场2014年出栏量却达到了 246.35万头,占此次调研生猪出栏总量的42.90%,足见其分量之重。在年出栏50 000头以上的21家猪场中,国有性质的企业有14家,占到66.67%,这部分国有企业规模化、产业化优势明显,辐射带动作用和市场掌控力强。

从资产和销售收入看,参与调研的600家猪场总资产为80.10亿元,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70.59亿元,而55家国有性质的猪场2014年总资产和销售收入分别占600家被调研猪场总资产和销售收入的43.86%和52.58%,单场平均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分别是600家被调研猪场平均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的4.78倍和5.74倍(图4)。

2 农垦猪业存在问题分析

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具有上述优势,但农垦猪业仍然存在总量不足、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产业链联结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2.1 总量不足,企业规模尚有提升空间

图4 全部被调研猪场与国有性质猪场平均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对比

作为农垦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垦猪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总量依然不大,生猪存栏量及猪肉产量在全国生猪产业中的比重均不到3%,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农垦猪业规模化程度较全国平均水平虽高,但除了极少数的龙头企业外,猪场规模普遍不大,多是中等规模以下;即便是龙头企业,其生产规模也有待于进一步扩大,以增强带动力、提高竞争力。

2.2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盈利空间受压缩

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较大,风险难测,给养猪收益带来了不确定性。除去一些大企业依托资金和产业链提高抗风险能力外,多数中小规模的养殖场(户)因资金匮乏,经营分散,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在行情低迷时叫苦不迭。从2013年年初开始,一直到2014年,再到2015年上半年,整个养猪行业遭遇了史上时间最长、程度最为严重的亏损。

养殖效益下降,除了行情的不利影响外,与饲料、人工等生产成本上涨也有一定关系,两者对养猪的盈利空间形成了双重挤压。

2.3 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

在有关商品猪销售的问题调研中发现,有68.67%的猪场经猪贩子将猪卖掉,仅有29.83%的猪场绕过猪贩子将猪直接销往屠宰厂。在和猪贩子或屠宰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有52.5%的猪场遭遇过压价收购行为。由以上可以看出,大多数养殖场(户)还没有可靠、稳定的生猪销售渠道,只能交由猪贩子收购再卖往屠宰厂,在这个过程中,猪贩子等中间商肆意压价,通过中间环节盘剥利润,不利于生猪产业链的健康运行。另外也暴露出屠宰加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力还不够强,还没有将更多养殖场(户)纳入互助合作、利益共享的产业链条中,养殖与加工、生产和销售环节脱节。

F326.32

B

1673-4645(2016)10-0035-04

农垦猪业生产经营状况调查研究及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猜你喜欢

猪业农垦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大好河山猪业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农业农村部: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 加快推进农垦改革发展
我阅读 我快乐——读2018年第7期《猪业科学》真情实感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 猪业科学》伴我成长
读《猪业科学》2017 年第 5 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