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2016-11-16车晶
车晶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家长的希望。幼儿的安全教育是一切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幼教工作的一个重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抓,常教。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一切工作的的首位”。在幼儿园工作中,安全既是生命之本,又是工作之本。为此,我们应重视这项工作 ,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运用各种方法,积极引导,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丰富幼儿安全常识,让幼儿获取基本的安全经验。
【关键词】幼儿 安全教育 家园一致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09-01
幼儿期的孩子活波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是此阶段也是幼儿身体身心发育的阶段,由于幼儿的年龄大部分在3到5岁,因此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都很淡薄,幼儿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活动空间大,交往多,这也使得幼儿处于更加复杂多样的环境中。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万般照顾,不如为幼儿创设安全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学会自护,为幼儿进行安全指导,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意识。
一、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途径
(一)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创设安全的环境。
在幼儿入园时,教师要进行安全检查,排除一切安全隐患,要利用晨间接待检查幼儿是否将危险物品带入园,如:糖、瓜子、果冻等危险食品,减少事故隐患。
(二)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在活动区,教师组织幼儿自己制作并张贴各种安全标志。如禁止触摸的标记、禁止攀爬的标记、下滑危险的标记、急救电话110、120、119的标记等,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二、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方法
(一)利用游戏,让幼儿从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将安全教育活动贯穿于游戏中,让幼儿自己在玩中学,自己体会,自己探索什么是安全。使幼儿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提高自护能力。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中主动建构安全知识。例如,在开展角色游戏中设置了岗亭、红灯、人行道安全标志等,让幼儿扮演交警,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并知道坐车不把头伸出窗外等安全知识。游戏中设置模拟电话,幼儿可学拨打各种求助电话,如120、110、119等,让幼儿知道生活中的应急措施,遇到意外知道求助。幼儿不仅在愉快的游戏中体会到了快乐,而且丰富了感性经验,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二)借助故事,儿歌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1.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文学形式。故事的内容和形式完整而多变,符合孩子直观的思维方式,具有“指涉自我”的作用。故事尽管叙述的多是他人发生的事情,以“拟人化”的物体最为普遍,但“说着无心,听者有意”,孩子很容易通过投射、移情作用,与对象产生情感的交流,通过想象的方式,把情感投射到故事中去,“置身”于情节中,获取介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之间的“准经验”。如故事《小熊和小鹿》中讲的是小熊把豆子往鼻孔里塞,当它觉得呼吸困难时,就用手去掏,谁知越掏,这些小东西越往鼻子里滑,后来连鼻血都弄出来了,才吓得大喊朋友小鹿,小鹿赶紧将小熊送往医院,经过医生紧张的抢救,小熊终于脱离了危险。之后,我组织幼儿将此故事进行了讨论,让幼儿自己总结不能将小东西放进鼻孔,如遇到危险,应请家长帮忙或上医院请医生救助。让幼儿在愉快、热烈的讨论中领悟自我保护的方法。
2.儿歌语句简单,内容生动,节奏优美、易学易记,很适合幼儿歌唱吟诵。教师也可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幼儿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如:“过马路,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不在路上跑和玩”“火柴棍,不能玩。电插座,有危险……”等等。
(三)借助多媒体,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年龄小,各种心理活动都带有具体形象性,幼儿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通过感知具体的形象,获得直观感受,丰富感性经验。多媒体课件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四)让幼儿学当“安全小卫士”,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及自护能力。
对孩子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安全小卫士”。“安全小卫士”负责检查教室及户外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并请幼儿为这些危险位置设计标志,并张贴。
总之,幼儿年龄小,又很好奇、好动,但又缺少知识经验,缺乏独立行为能力,对危险的事物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教师就要做孩子的保护神,心中要有每一个孩子,眼中要有每一个孩子,照顾全面,关注个别。应时时提防,处处来抓,寓教于乐,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安全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