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双向流通扩大农村消费的体系研究
2016-11-16俞建雄副教授中共龙岩市委党校福建龙岩364000
■ 俞建雄 副教授(中共龙岩市委党校 福建龙岩 364000)
城乡双向流通扩大农村消费的体系研究
■ 俞建雄副教授(中共龙岩市委党校福建龙岩364000)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与乡村的流通业迅速发展。其作用重大不言而喻,除了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一体化以及扩大内需,对实现两者之间从单一的、闭塞的流通转化为和谐融洽的双向流通也行之有效。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作了简单介绍,其次对城乡两者的流通情况作出相应分析和设计,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城乡双向流通农村消费政策建议
相关概念综述
(一)城乡商品的流通方向
近年来,城乡之间,其商品流通开始双向化,所形成的网络系统也完成综合发展。该系统以合作为原则,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并且有现代流通方式作为支撑。它的市场主要是城市与乡村,线路是城市到乡村或乡村到城市,网络主要内容包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资及农副产品购销以及日用消费品的连锁经营等。城乡商品双向流通网络在活跃农副产品、农资、再生资源和日用消费品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通以及实现流通现代化层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日用消费品下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组织农资等形式,切实为农民做好了商品把关工作,还能解决农民购买难的问题,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连锁经营网络通过组织再生资源多进城,农副产品多外销的方式,不仅能够带动高品质农产品向城市注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更能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除此之外,以生活及生产废品再利用、再加工为主的企业,也为美化农村生活环境做出巨大贡献。
(二)现代流通方式
现代流通方式是相较于传统流通方式而言的概念。它基于对传统流通方式的改革创新,将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与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为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流通环节只包括商品的买和卖,经营者不仅仅停留在赚取利润方面,商品的流通也是他们需要承担的责任,生产者和经营者两者之间往往竞争激烈,尤其是在经营者之间。城乡双向流通方式也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缩短流通渠道,它促进了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的一体化;连锁经营采取的统一采购和配送的形式,不仅使得物流成本缩减,也使连锁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效率在企业竞争中具有重要意义,先进信息技术如POS/ MIS管理系统的引进,超级市场新型业态的构建,有效缩短流程,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建立物流中心,在缩减成本的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
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体系战略设计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着眼,提出战略设计,从而在城乡建立起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体系,在理论与实践上实现我国城乡双向流通、共同进步。
(一)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的战略目标
就目前看来,最为重要的战略目标是促进城乡经济流通体系的融合,而最先需要考虑的是城乡商贸体系双向流通的问题,如此很容易看出城乡双向流通体系的重要意义,这才是最终的目标,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
(二)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的战略内容
1.在城乡双向流通体系之中,要大力建设好物流体系,以满足双向发展的要求。目前,网络技术被各种物流过度依赖。现代流通十分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当代物流,而生产专业分工则是现代物流的原则,充分利用货物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资源网络,来将一些本是相互分开的物资通过物流网络流充分的连接,因此核心问题是建立一个拥有高效的运送网和综合服务体系。而农产品的流通模式要求农业物流的改善,当今社会形式下各种农产品供销链中各个小的细节、大的环节相结合,综合考量已达到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但事实上,当前农业物流配送模式还无法达到实际农业物流配送的需求,城乡商贸流通发展也因此受到阻碍。建立农产品和生产必需品的配送销售点是个不错的设计,由专业配送到农民家中,农民再借助这些配送点销出农副产品,提高收入。
2.城乡双向流通的市场体系建设。为实现城乡双向流通,我们必须合理安排布局,首先必须慢慢形成合理有序、自由开放的现代化市场体系,然后对城乡商品服务市场和要素市场进行重组,最后在城乡之间建立起一体化的市场网络。从而进一步加深市场联系,在全国范围内,让各种要素在公平自由的环境下竞争。第一,必须在城乡两者中间形成完善的商品服务市场体系,将一些道路网等基础设施搭建起来,让交通更为便捷,实现交通网络在城乡之间的覆盖联通。信息化平台搭建的立足点要高,在其之上再把城乡信息进一步涵盖到网络之中,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基层,要大力引进和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和商业公共信息。第二,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的要素市场体系。城乡之间,为确保生活产业要素可以有效流动,有必要打通这种传递渠道,增进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同城市的技术、资本以及人才等生产要素相互流通,促进资源要素进一步实现市场化,从而创造健康环境以利于商贸市场的发展,形成城乡同建共享的格局;第三,强化建设农村初级农贸市场、促进中小城镇市场专业化提升、扩大中心城市展卖销售市场,这样才能形成相互依存、纵向联系且等级阶梯式的城乡网络系统。第四,在商品服务市场的基础上,在城乡市场中引入农产品的销售、运输、生产、仓储、加工等一系列流程,进一步减少城乡间的交易成本,稳定城乡间供求关系,这样,农民要想进入商贸流通之中,那么他们所面临的风险也就低得多,除此之外,在农村地区,还应积极地把城市工商经济组织引入其中,这对于农村经济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的增强十分有利。
3.搭建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组织体系。双向流通体系的构建是不容忽视的,而建设城乡商贸流通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充分发挥农村商贸店的作用,对农村商贸供销体制深入改革,改变落后的思想、促进供销机制能够更好运行,从而让供销渠道逐渐由买卖组织转化为优化重组的合作方式。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中间人”的作用。首先就是支持大量中介组织的形成,这样,对农村商贸市场的农民而言,他们就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运输、仓储、农产品收购、技术以及信息等便利。三是大力发展新型经济组织,尤其是对流通组织,要不断增强其综合性服务功能。例如“社会化物流中心+超市”、“批发市场+超市”、“基地+超市”等,这些要加以研究并进行推广。四是从政策上给农民提供方便,鼓励其加入到商贸市场之中,大力支持他们进行农产品贸易,建立良好的商贸市场环境。
4.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服务体系建设。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而言,其经济水平十分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商品贸易,而商贸流通则是社会经济的核心。如何使城乡商贸双向发展加快,如何改善设施以及建设良性的商贸市场则变的尤为重要。首先应该在基层农村地区加快建立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的流通体系,以便于同城乡流通的进程相接轨。
5.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现代业态体系建设。第一,可以在商务的模式上大力创新,现如今网上购物越发繁荣,因此加大创新力度比如无人自动售卖店铺,客户进入店面后只需点击所需服务确认后人工发货,方便快捷的新型店铺形态。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就农户而言,他们既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同时也是农产品的供货方。农资企业之间以及商家和农户,既有资金和物品的双向流动,同时还有资源流的双向流动。第二,模式化、产业化经营应得到大力推广。使连锁经营发展更具品牌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在乡村和社区,要大力引进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农资企业以及连锁企业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农户生活及生产需求,从而将能够满足农户需求的产品及时运输,使零售店能够满足所需,同时农户也能够获取一些市场信息,了解新知识、新动态。第三,要强化农产品销售机制的探索研究。比如搭建农产品物流中心、产品采购中心、订单农业以及农产品基地等平台,便于农产品流通到城市市场,使流通渠道更为便捷。
6.探索创新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管理体制。在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体系中,较关键的就是创新体制。当前实行的城乡分治二元商贸体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平衡发展,因此需进行适当革新:改变城乡流通体制条块分割的状态,以此为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公平竞争、自由流动,构建统一和谐的商贸管理体制奠定基础。
(三)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的战略重点
1.消除城乡市场分割。就我国城乡经济现状来看,其二元性特征比较明显,而城乡市场的分割是其最为重要的特点。在规模乃至运行效率上,城乡商品市场表现极大差异,各种“城市倾向”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这种制度安排尽管促进分工逐步深化,从城市商品市场运行而言,也使其交易成本下降,从而促使一些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大量新商业业态逐步形成,然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商品市场一直在低分工水平徘徊,这也就使得和城市商品市场相比,其发展速度要远远落后。产权制度、教育制度以及价格制度都是引起城乡商品市场失衡的因素,因此消除城乡市场间的明显分割成为城乡双向流通贸易体系建立的必经之路:一是要促进农工商一体化、联合城乡横向经济以及农工贸一体化,这样能使得城乡分割市场得以消除,在城乡之间,物流、信息流以及价值流就能够有效地自由流动。二是要建立具有互动和互补性质的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的分工体系,打破城市工业体系的自我封闭状态。三是完善城乡市场协调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城乡市场的商业、通信、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2.新业态模式的引入。农村商贸的繁荣离不开新兴业态的影响。清晰的产权、健全的功能、规范的运作和灵活机制的融入能够使农村新型商贸流通业态成为更具竞争力、有效益、有活力的市场经营主体。“贸、工、农”一体化的市场形态有助于农村商贸的兴起,这种形态需要以科研、生产、加工与流通为动力、以农业生产基地为支撑,以超市为先导,延伸农业产业链。农民买卖难是农村市场局限的主要原因,大力把村、乡和县三级经营服务网络构建起来,确保每个村有连锁、每个镇有超市,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以及农村消费品市场都要建立起来,从而改革传统商贸业,使之逐步转化成为现代流通业。
3.培育农村流通主体。为什么会形成城乡市场分割的局面,这其中不容忽视的就是城乡流通主体和城乡市场主体的不对接及不平等。在农村,往往缺少流通主体,但在城市流通市场,却存在很多大型流通企业。在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对农村流通而言,供销社就是一个重要的主体,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崛起、发展,供销社机制逐步被淘汰,从而农村流通主体也就有了缺失。农村流通主体的培育同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体系具有密切的联系。针对培育农村流通主体,很多专家学者都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城乡商贸流通主体可以设定为专业合作组织。在笔者看来,将农村流通主体设定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样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而言,更能够促进其成长发展,对农业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以及农业技术人员等相关经济主体要大力支持。在市场中纳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农民而言,在对其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时,农民利益可得到更大的维护。
4.在供应链上强化城乡流通。从我国现状以及其它国家农产品流通体制来看,不难发现,对称型和混合型产业链的建立对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及现代流通业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销售业态的变化日新月异,大型超市及专业市场在销售渠道上形成了的垄断地位,而且这种趋势愈发明显。供应商在超市的筛选下促使农产品的生产技术不得不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农副产品供应商越来越少,而大量出现了超市连锁店,这样又促进了农产品供应商数量的上升,从而形成了一种对称型农产品供应链。低成本、节约型物流形态随着统一配送、集中采购的实施逐渐实现。在农业领域,要鼓励和支持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加入其中,采用多种形式,比如自建、订单生产以及入股等,紧密和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结合起来,从而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实现产销一体化和产销联盟。市场需求是风向标,市场的兴办,生活服务业以及生产的逐步发展很显然是商贸流通产业链的逐步延伸。因此,就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而言,一个重要的战略就是要促进城乡流通在供应链上的联系。
城乡流通差距对农村消费的影响
城乡市场之间进行商品交换,这其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就是城乡间的流通。如果流通体系能够完美对接,那么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同时还对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和经济的发展有明显的刺激和带动作用。但是,我国商品流通体系在建设时,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很多问题不容忽视,比如轻视流通,而看重生产等,类似问题在农村工作中有很多。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市间流通产业和农村间流通产业两者之间的差距,更使我国城乡间的流通市场从结构、主体、组织到环境等方面呈现出日渐突出的流通二元性。城乡之间相互连通的组织、经营渠道、市场结构和基础设施的巨大差距已成为限制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工业品、农产品以及生产资料双向顺利流通的障碍,会导致工业品以及农产品的滞销,打乱了城乡商品交换之间的关系。这会极大伤害农村消费增长及经济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拉大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对工业品的“下乡”以及农产品的“农商对接”十分不利,也和我国所倡导的“保增长、扩内需、”的目标相违背。
实际上,为进一步带动农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近年来,政府也制定了很多政策措施以使城乡流通体系差距得到缩小,比如,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促进工业品下乡;开展“农超对接”以促进农产品流通;确保农村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等。采取这些措施的最终目的都是为缩小城乡流通差距,在城乡商品双向流通上,虽然其短期效果十分明显,然而从长远利益而言,采取这些政策措施之后,其是否能够长期有效?城乡流通差距又会对城乡消费差距造成何种影响?以前的文献资料在对农村消费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基本上都忽略了这些问题。
政策建议
(一)促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在农村经济增长中强化流通业的传导作用
1.农村流通业必须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扶,才会使农村经济增长和流通业互促互进。就农村经济增长而言,其和流通业发展具有紧密联系,农村经济增长会促进流通业对经济影响的关联效应,反过来,在流通业壮大之后,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加速城镇化进程,这也就能够提高农村经济增长水平。
2.促进农村流通业结构的转变,使农村流通业以及其他关联性产业结构产生良性转化。要想市场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就必须要重视农村流通业这一基础,它有利于改善整个流通业相关体制以及政策氛围,从而更加有效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也扩大了农民的就业面,促进农民就业率的进一步提高。
3.利用流通业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就我国农村城镇化而言,大力发展农村流通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应当积极引导农村流通业健康稳步发展,增强农村经济,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二)强化建设流通组织,提高农村整体消费水平
1.对流通组织来说,不得忽视企业这一重要形态,所以应该鼓励乡镇流通企业改革,以增进农村就业率。一般的乡镇流通企业,对员工要求不高,地方政府则需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发展乡镇流通企业,促进其规模扩大,并提供一定的政策便利。这可以很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也可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带动农村消费水平提高。
2.对于贫困乡镇地区流通企业,强化其技术改造,确保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地位。多数乡镇流通企业存在规模较小、经营粗放、数量过多以及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要改变这个现状,实现流通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一步需要改善流通秩序,梳理清楚流通的关系,这样流通资源利用率才能提高;其次,政府制定相应的乡镇流通企业帮扶措施时要综合考量,对落后地区应适当倾斜,在技术创新、银行贷款以及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要消除乡镇流通企业受到的地方政府的不合理约束;最后,发达的城乡市场以及高效率的流通体系两者最基础的是其活动主体是企业而并非政府,因此需招聘高水平的管理精英,把乡镇流通企业的管理水平带向一个新高度,同时专业技术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真正提升乡镇流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带动农村消费水平。
3.在农村地区,最为传统的流通组织就是农村集贸市场,所以农村集贸市场也是必须要加以强化的内容,可以对其经营方式进一步研究探索,不断改进其经营主体,并增强政府的监管效率。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牵涉到很多方面,且这项内容也非常重要。从当前来看,农村集贸市场往往缺少良好的购物环境,设施落后,市场内所陈列商品的种类少,人们对其质量和价格容易持质疑态度。因此,加大对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投入,美化购物环境,为农民购物提供更多保障才能让农民真正放心。此外,结合农村农贸市场的特殊地位,寻找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经营方式,加强农村集贸市场与新流通体系的交流,有利于缩小二者的差距,进而使农村集贸市场更加地规范化、现代化和专业化。政府进一步强化对农村集贸市场的监管,不断完善市场规则,使市场秩序更加井然有序,对于假冒伪劣商品应坚决取缔,对于不公平的竞争行为应该严厉打击,使农村集贸市场能够形成良好的购物环境。这样,对农村集贸市场而言,其交易额增长率才能得到提高,也能更好地影响农村消费,扩大内需,在农村流通组织中,农村集贸市场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也就得到了体现。
综上所述,我国内需不足,其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农村消费不足。就我国而言,农村人口基数大,地域广,农民可以说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其市场前景也是非常广阔。所以,要想扩大内需,就必须要扩大农村消费。就我国现状来看,城乡发展不协调,两者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扩大农村消费则必须要大力增强城乡双向流通。在城乡双向流通建设中扩大农村消费,能够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从而最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1.郑玲.城镇化视角下东北三省城乡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
2.汪月.城乡双向流通体系扩大农村消费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
3.文晓巍.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与农村流通体系的完善[J].学术研究,2011,8
4.任保平.建立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的必要性及战略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
5.郑辉英.城乡商品双向流通体系优化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6.汪月.农村双向流通体系构建与扩大农村消费研究[J].商业经济,2014,3
7.陈君.农村消费升级背景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5,7
8.王珊珊.基于扩大内需的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变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
F323.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