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

2016-11-16子铭

东方艺术·国画 2016年2期
关键词:画境画者不舍

子铭

无我相

无人相

元众生相

无寿者相

回望。

人物,逐渐淡出了他的画面。从浓墨渲染到放手空灵之间,聪慧如你,或许能感受到一点点那个时代的,隐藏干画面之后的,蒙尘已久的心跳。

感动于那红色的背影,像是代君王傲视江山。他的兵他的将,曾经意气风发,曾经年华正茂。他们被家国感动、被理想激励,战场上,他们或冻馁于荒野、或曝尸于沟壑。时代的铁轮,碾过他们的身躯。他们当中,也有烽火幸存者,一生动荡,万里飘零。那君王红的身后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白骨累累。之后,他创作了蓝,在我看来更像君王的暮年。君王当然有诸多的不舍。金戈铁马,风雨江山。峥嵘岁月,美人柔情。暮年的君王倏地悟了,这世间许许多多的不舍,原来都必须舍得。所有的不舍,终究只是妄想。

画者在思考什么?接下来的几幅作品,甚至隐去了人物的形。画面那暮色苍苍的气质仿佛在告诫观者如何识破这世间宁静的激情与喧哗的假面。画面只剩下服饰。他的用色郁郁茫茫,略去了人物,却更增加了身世之感,使人想起生之艰难,也想起死之艰难。

那服饰的主人是谁?那身影似乎还在,盈灵的穿梭于气质古香的画境。更多的时候,画者不说话,专注于笔下的每一处细节,仿佛生命已然相忘于旧人旧物的斑驳魅影之中。

当我怪他用色太浓用情太凝时,他却忽而转用鹅黄色。笔笔轻轻落墨,十足文人雅士淡泊疏朗的气息。

他的浓淡转换竟可以如此无碍。虚实牵连不断。墨色,可以凝重如洪,亦可以淡如烟岚,不着痕迹。

画境,终是表达人情人性。人这一生,最最缅怀的,大概就是那朗朗华年吧。他的画面符号,像在似有若无的讲述着什么,或许是密树浓荫远山含翠?或许是一个看云望月的心情?又或许,是一次黄昏后残荷边的听雨?无论如何,几十年后,对着泛霜的两鬓细细回味,尘封的往事冉冉飘起,那打破了时空的画面已然撩起了无尽的感动。

然而,无论是代表君王的浓烈,亦或文人雅士的疏淡,那色彩,那服饰,不过还是人情与人性,终究还是肉身一世。“无明所系,爱缘不断,又复受身。”

不舍,“爱缘不断”的牵挂。爱恨离愁,一次次的回望。回望时,看到了什么?也有铁蹄铮铮纵马江河,也有落英缤纷花雨漫天,还有,残枫如血触目惊心。

你,随着他的画境回望吗?你,随着轮回又一世肉身吗?不堪回首不忍回望,回望回首时,只剩下氤氲漫漶。沉沉的墨色中,唯有朱红一片,如此鲜明。

是暮年了吗?

不敢回望,怕回望的瞬间,一切繁华都已逝去。

我这一天,只看他的画。我一一看过,也随看随忘。

《金刚经》有云:

斯陀合

名一往来

而实无往来

看过了,就舍了吧。

猜你喜欢

画境画者不舍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诗情画意的创想
撕画
美丑当辨
美丑当辨
游于闽西山水间,居于咫尺画卷中
莫言小说的绘画性
见与不见
见与不见
见与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