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体会

2016-11-16尚明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脑梗死

尚明

【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抽取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舒适护理+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4.53±10.09)分,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0.34±1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和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5..02

脑梗死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危害性大的临床特点,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较多,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十分的重要[1]。本文为进一步探究舒适护理和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特选择了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抽取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为(57.82±10.34)岁,其中丘脑梗死患者17例,双侧额叶梗死患者23例及颞叶区梗死患者1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为(58.02±10.41)岁,其中丘脑梗死患者17例,双侧额叶梗死患者24例及颞叶区梗死患者9例。

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MRI诊断确诊为脑梗死,并将心肝肾功能严重病变、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异常、伴有其他病史、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在外,所有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密切的监测,在医生的指示下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或为患者进行药物注射;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安慰,告知患者不必过于焦虑和紧张,为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实验组采取舒适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并发症护理、生活护理、环境护理及健康教育。

并发症护理:为进一步预防窒息和吸入性肺部感染的发生,应垫高颈肩部,昏迷患者的头需偏向一侧,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确保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引流液颜色,及时给予患者止血治疗,定时抬高患者的下肢,给予患者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预防压疮和静脉血栓的发生。

生活护理:脑梗死患者多伴有肢体、吞咽功能障碍,因此应给予患者合理的功能锻炼,避免过急、过激、过重的锻炼方法,并在功能锻炼时做好保护措施;饮食方面应以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尽量少食多餐,并控制饮食热量[2]。

环境护理:定时清理和打扫病房环境,在室内摆放新鲜的花草,床单被褥装点为暖色调颜色,确保病房环境舒适整洁。

健康教育:给予脑梗死患者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采用口头教育、书面教育及音视频教育结合的方式,为患者讲述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机制,并告知患者治疗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健康教育过程中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并主动留下主治医生的联系方式。

1.3 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效果呈反比关系,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效果呈正比关系。并发症情况包括感染、压疮、静脉血栓等。使用GQOL-74(生活质量综合评分量表)进行评定[3],总分在0~100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是评价的四个维度,每个维度的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出现感染1例,即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感染患者3例、压疮患者2例及静脉血栓患者2例,即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4.53±10.09)分,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0.34±1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临床的常见病之一,该疾病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大多数脑梗死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在诊治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并发症,并伴有吞咽、运动、感觉障碍等[4],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已成为临床护理热议的焦点问题[5]。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故认为脑梗死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和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玉芳,赖素勇.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东医学,2013,34(4):655-656.

[2] 韩振霞,时 庆,王 敏,等.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7):43-45.

[3] 黄海燕,张丽华,沈碧玉,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早期转归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7):1544-1546.

[4] 许冬云,彭素萍,张家琼,等.重型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亚低温治疗及护理效果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 1236-1238.

[5] 郑冬香,谢佩卿,欧秀琴,等.电话随访对提高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和远期预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70-72.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