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合教学 挤出时间读书

2016-11-15蔡淳之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丛书习作课文

蔡淳之

“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仅依靠每学期一本教材,很容易把学生教“死”,会让学生们觉得语文特没劲。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内涵是一切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将大量优秀的阅读材料引进了课堂,才能使语文课程慢慢地焕发活力。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即是如此。以三年级为例,学生在一学期中,除了要学习一本教材外,还有四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每一本丛书的字数都远超教材。要想提高阅读的效率,我们就不能把“丛书”放到课外。那么,读书时间从何而来?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采用单元整体设计的新思路。

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教材中有三篇课文,分别是《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狼和鹿》《放飞蜻蜓》,一次练习与习作。根据以往的教学方式,每一篇课文、练习、习作,老师们都会用2-3课时进行教学,这样,本单元的教学时间需要10-14课时。这样的安排,无法再阅读更多的书。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也有四个主题与本单元的课文相匹配。

从上表列出的情况来看,在两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相当大,把这些课文都放到课外读,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然而,阅读的时间从何而来?只有我们缩减教材学习的时间,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书海中遨游。

回看传统的两课时教学法,虽然许多公开课上得比较扎实,但大多数的日常课效率并不高。通常情况下,第一课时的基本内容是读课文,学习字词,概括主要内容。前两项任务,许多老师都会利用课前预习、晨读等时间解决了,课堂中再来反复咀嚼这些,有浪费时间之嫌。而概括主要内容的形式主义倾向非常严重,许多时候都以优秀学生的回答作为课堂教学的“推进器”,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训练。第二课时的重点任务是感悟人物的思想情怀。一种倾向是课堂中老师不断地提问,让学生在文中和资料里到处找答案;另一种倾向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硬是要读出“感情”来。如此的语文教学,没有思维的含量,没有新鲜的刺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既然如此,我们能否减少一些烦琐的环节,让学生有时间来读更多的书?

要想节省时间,我们还得从单元整体入手,对教与学的全过程动一动手术。

下表是我们重新设计的单元教学计划:

从上表看,我们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三大特点:①教材中课文学习的时间大大地缩减了,而读“丛书”的时间大大增加了。②《练习6》的时间缩减了,是因为我们把 《古今贤文·环保篇》的学习时间挪到“丛书”的阅读中了。③表格中没有显示出来的,还有我们把“主题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到一起了。

下面,依次从导读、教材中课文的学习、主题阅读、习作四个方面简述一下我们的实践过程。

一、导读:打通课文,扫除障碍

导读课有两个任务,一是明确本单元课文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保护环境”。 因为休渔期还没有结束,所以汤姆的父亲要求小汤姆“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狼和鹿》则告诉我们大自然中物种之间存在着“生态平衡”。陶行知校长出于保护动物的需要,让孩子们“放飞蜻蜓”。因为苏教版教材没有“单元导语”,所以我们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来了解它们的大致内容及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单元主题。

导读课的第二项重要任务是学习字词,扫除阅读障碍。在字词学习过程中,我们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哪些字词是要提醒自己和同学们注意的,请把它们圈画出来。在交流之后,学生们可以从自己圈画的字词中,选一些出来,像老师出试卷一样,出一些题来考考同桌。

[学生A的试题]:

(1)画去错误的读音。

鲈(lú hù)鱼 鱼竿(gān gǎn)

汤(tāng dàng)姆 斩钉截(jié zài)铁

(2)多音字组词。

划 huá( ) 没 méi( )

huà( ) mò ( )

(3)组词。

垂( ) 囔( )

睡( ) 囊( )

豪( ) 钓( )

毫( ) 钩( )

学生们出的题和老师的很不一样,因为孩子们选择的题目,源自于他们自己对课文、对生活实际的了解。例如“画去错误的读音”题中,四个字都不是多音字,但在学生的心中,它们都会与一些形近字相混淆,如“鲈”和“沪”,“竿”和“杆”,“汤”和“荡”,“截”和“载”,因此,学生A出了这些题来考同桌。虽然孩子们的想法很简单,但无论选的是哪一个字,都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意识。“组词”中出现的四组字也是如此,虽然“囔”和“囊”的区别超过了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范围,但显而易见的是,出题者本人是能够区别这两个字的,所以他要考一考同桌,炫耀一下自己;同桌不认识这些字,自然要问一问,问了之后不就会了吗?小伙伴之间的互助学习,比老师的讲授更为高效。

[学生B的试题]:有的学生出题的水平较高,难度就大了。

(1)课题为什么要加双引号?感叹号?

(2)你看了课题有什么问题,至少写4个。

(3)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4)读课文,想想你有没有做过像汤姆这样的事情。

这些题,大多是老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来,学生B听课比较认真,忽然有了自己发言的机会,于是迫不及待地抢了老师的饭碗。这样做好不好?我想,无论对于出题人和答题人来说,都体现了他们的学习能动性。

二、课文:向读学写,一课一得

把两课时的内容缩减到一课时,我们首先需要做“减法”。传统的课堂中,“要”的东西很多:标点符号,需要关注;概括段意,需要涉及;课文朗读,需要多遍;思想情感,需要升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意识到:本课中出现的一些内容,不一定非得在这一堂课中都讲到(今后,别的课文中也会涉及)。因此,如果我们能把精力集中到一处,也许效果会更好。下表呈现的是我们对这三篇课文在一课时教学中的定位:

从上表看,教学设计淡化了思想教化方面的内容,如为什么要遵守规则、为什么要保护狼这种凶恶的野兽、为什么要放飞蜻蜓等。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三年级的学生,自己一个人读完这篇课文后,就能回答这些问题。让这些规则、道理深刻地印入心中,仅凭说教是做不到的,既然如此,我们在课堂中就不再多说。于是,我们更多地关注: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讲述这些道理、表达这样的情感。

以《狼和鹿》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关注的是以下的内容:

①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狼和鹿故事发展的时间节点。

②在每个不同的时间段里,狼和鹿之间都会有什么故事?用简单的语句来概括一下。这样一来,我们就在读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了概括。

③这篇课文写狼和鹿的关系时,还采用了许多数字,学生交流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狼的数量变化图。教师告诉学生: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往往会列出数字,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④看着这一张折线图(由数据列出),学生们很容易就理解了狼与鹿的关系。

⑤作者在描写狼和鹿的关系时,还重点写了另一个事物——森林。你有没有发现,人们在捕杀狼的前后,森林的面貌是不一样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森林的语句。

⑥通过比较,你读出了什么?(变化大)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段呈现的不同样子表达出来,让我们明确地看到它们的变化,这种方法叫“作比较”。

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文章“讲了什么”和“如何把事物讲清楚的”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学习,这就是“向读学写”。一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只关注部分的写作方法,而不是面面俱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种写作方法。

三、丛书:摘抄感悟,比较归纳

“丛书”中每个单元每一篇课文,都有六七篇相关的文本可以供学生阅读。那么,学生读些什么?怎么读呢?我们针对不同的文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读书方式。

一是摘抄阅读感悟。阅读了《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由教材到“丛书”的阅读开始了。“丛书”中,“遵守规则的力量”“信守诺言的魅力”两个单元里有好多文章,如《规则比速度更重要》《自由的代价》《让规则看守世界》等,这些文章内容都比较浅显,讲的道理也一读就明白了,所以,在交流每一个故事时,我们让学生从文中摘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阅读感悟。

二是列表比较。配合《狼和鹿》和《放飞蜻蜓》两篇课文,丛书里编写了“地球妈妈的哭泣”“携手保护自然”两组文章。人类破坏地球的行为有哪些?造成了什么危害?读了这些文章后,学生应该有所感悟的。我们以“丛书”中的《地球就诊记》为范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出相关的数据,填在表格中(见下表)。

在《地球就诊记》一文中,作者讲述了人类破坏自己生存环境的三种行为,那么,在其他阅读材料中有没有?当然有。于是我们让学生继续阅读,顺着表格填下去:

一个人把所有的文章都读完,然后填写这样的一张表,需要花很多时间,于是我们在课堂中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读2~3篇文章,用3~5分钟时间完成表格,然后学生将表格纸放在实物投影上,快速地进行交流,八个小组交流之后,我们把所有的纸都拼在一起,拼成了一张“巨大”的表格,学生们感觉到人类对地球的伤害实在太大了,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我们迟早都会无处可去。

在这样的情绪中,我们引导学生诵读语文教材中的《古今贤文·环保篇》,无须老师再多讲,这些名言中阐述的道理都会深入学生心中了。

四、习作:基于实践,从读到写

教材中习作6的内容是“对身边的事儿发表自己的看法”,例文是《保护蜻蜓》,也是与环境保护有关。当初读这样的例文时,觉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因为他们还不太擅长观察生活中的事。但我们把“教材——丛书——习作”三者加在一起想了一想,忽然觉得习作教学,也应该打通各种文本,实现读写结合。

在读“丛书”的“地球妈妈的哭泣”这一单元的文章时,我们便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小鸟、森林、“我”都发现了地球遭到的伤害。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有意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乱扔废物、乱倒废水入手,关注菜市场外流动小摊贩篮子里卖的野生甲鱼等,再到郊外工业区去看那些颜色异常多彩的小河……当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后,我们发现:破坏环境的事,不仅仅发生在书中,而就在我们的身边。

接下来,我们设计了一份“我们的环境”观察记录表:

没有实践,就没有真感悟。没有真感悟,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无病呻吟。因此,我们还要求学生对观察所见拍一到两张照片发给老师。(无法拍照的,可以在观察记录表的反面画简笔画)

学生们交上了观察记录表,老师就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观察情况。让选取视点好、观察认真细致的同学进行交流。对观察缺乏细致性、深刻度的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个别指导。这样,当作文课来临时,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达了。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加入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在阅读大量的课外材料的同时,我们做的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整合”,我们把课内外打通,把读和写打通,这样,读书的效果会更显著,写作教学也显得水到渠成了。

猜你喜欢

丛书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人梯书库”丛书
背课文的小偷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