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2016-11-15王运重
王运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小学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难以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接受和认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爱好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氛围和教学引导下,形成自我阅读、自我思考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存在的相关问题
虽然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从教学整体上来看,教学新观念的落实情况和传统教学的教学惯性,仍然是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最大因素。
1.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课文知识的一项基本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不少教师仍然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学生如何进行有效阅读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从主观上对阅读的重要性出现偏差,认为阅读在学习中不重要。在课堂的实际教育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继而在此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虽然经过对传统的教学存在的弊端做出了很大的改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扮演引导的角色。但传统“尊师重道”的影响对课堂教学依然有很大的制约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在课堂中仍然把传授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用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代替学生主观上的认识,没有真正培养学生多样性的思维能力,教师的这种理念,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主体地位的失落感。二是学生在这种被动地接受学习知识的同时,其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非常欠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情感体验缺乏,“填鸭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导致学生很难真正做到自身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和学习。
3.教师的教学素养偏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课堂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缺乏必要的教学素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就很容易出现对文本理解和运用不当的情况。如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或是脱离文本内容空谈其他,又或是毫无根据地肢解文本内容,教师这些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自然就很难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提高学生对文本阅读兴趣的相关策略
从小学生学习年龄的情况来说,小学生处于一个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喜欢新鲜事物的特殊年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小学生课堂教学的相关策略。
1.教师示范性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的示范性阅读能够有效感染学生,如教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阅读文章,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到阅读的气氛当中来,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节奏和阅读技巧,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学生不由自主模仿阅读当中使得自身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加强。另外,对于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来说,喜欢模仿是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特性,教师在进行示范性阅读之后,运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继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多角度设计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探讨不同的教学手段,除了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来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开展阅读比赛、背诵比赛,让学生对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充分参与到活动当中来,让学生在感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强化了阅读的能力和兴趣。再如通过文章的阅读完成之后,让学生自主表演文章所叙述的故事内容,通过学生的表演,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3.多用表扬的方法,合理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
对于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来说,给予学生的合理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这对课堂教学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实践说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水平,评价表扬会让学生更加自信。所以,在阅读教学课堂当中,教师要合理恰当对学生做出评价,以激活学生的情绪,使得被评价的学生能够获得学习成功的满足感,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阅读当中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教师要在不断强化自身教学素养的同时,注重以文本阅读作为学生的兴趣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相关的情境设置,让学生感受文本所营造的特殊情境,并在感受文本语言描述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继而强化阅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