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日记写作的误区与应对策略
2016-11-15徐丽萍
徐丽萍
写日记如果有“闻”必录,有“见”必写,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同样用力,这就很容易写成流水账。把日记写成流水账,打不破固定的条条框框,正是学生在日记写作中最常见的毛病。
把日记写成流水账,一般说来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记人的日记,不分主次地罗列多件事情,每件事都是“蜻蜓点水式”的,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一种是以时间为序的记事日记,只罗列一些表面的生活现象。表面上看,似乎交代得很清楚,从头到尾一一写来,好像很完整,实际上未明确表达重点。如果像这样千篇一律地记下去,就成了流水账式的“生活杂记”或个人的“起居录”。内容单调、重复、枯燥,记不了多久,学生就会兴趣索然,难以再坚恃写下去。记这种流水账式的日记,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
一、确定中心,做到目标明确
在日记里,无论是记人叙事,或写景状物,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或感受。每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一个具体目的。作为日记,那就要通过对一天生活的记叙,来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个思想。自己读了,能引起回味,受到激励;别人看了,也能引起共鸣,受到启发与教育。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写日记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或主题,也就是你在日记里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一篇日记具备了明确的中心思想,它才有了灵魂。没有中心,内容就必然散乱芜杂。
中心不但要明确,还要尽量集中。所谓“集中”,就是说一篇日记的目的性要单纯,不蔓不枝,重点突出,围绕一个中心说深说透。动笔之前,先要想清楚:我写这篇日记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达到一个什么目的。问题越明确、目的越单纯越好。如果想说的“意思”很多,就需要加以提炼概括,使它们能集中到某一点上。只有集中,才能清晰;分散,势必模糊。主题模糊不清,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说,在一篇日记中最好表达一个主题,既明确,又集中,千万不可东拉西扯,包罗万象。有的日记,读后没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既引不起回味,又受不到感染,原因何在?就因为它缺乏一种动人的思想,也就是缺少一个明确集中的主题。
二、学会剪裁,做到详略得当
“剪裁”就是指写日记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要分清主次,剪裁得当,要善于裁取最能突出中心的横截面。一位同学的日记题目是《学用电饭锅》,她就紧紧围绕着电饭锅来写,并且要写出一定的意义来。按照这个要求,小作者对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剪裁”。这篇日记就是按照“看电饭锅——用电饭锅——谈电饭锅”的步骤进行叙述的。日记紧紧地围绕中心展开,她把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尽可能删去,与中心稍有牵连的一笔带过,把能突出中心的材料铺陈开来。因此,这篇日记的中心写得明确集中,层次清楚,内容具体,并有生活气息。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善于剪裁,抓不住重要材料(即你感受最深的材料),其结果只能是:该写的没有写出来,不该写的却写了一大堆。
三、巧妙构思,做到别出心裁
在我们的周围,大量存在着的是凡人小事,似乎很不容易写出“深意”和“新意”。但就在这些凡人小事中往往蕴藏着十分宝贵的东西,闪烁着人生哲理的光芒,是大有写头的。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就有不少反映凡人小事的佳作。一位名人曾说过,人的意向应当高远,而写文章应从身边小事写起,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只要平时多观察生活,勤于学习,构思时多思考,想得深一些,就完全能让凡人小事放出光华,写出有深意的日记。
如何写出闪光点呢?我们也可以采用多种表达方法。在日记中,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这些表达方式,虽然它们各有特点,但并非截然分开,互不相干,而常常是交织使用,紧密结合的。只要我们细心的话,都可以从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的日记中找到例证。有的作家在日记中善于用抒情的笔调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有的作者在日记的叙述中夹叙夹议,议论中带有抒情;还有的作者在日记中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例如作家刘白羽在以日记形式写的《长江三峡》这篇游记里,既有长江三日航行生活的叙述,也有极其奔放热烈的抒情,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川的深沉感情。既有三日所见的江帆峰峡壮丽景色的描绘,又有看到青滩的波涛汹涌而发出的一番意境深远的议论:“人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途径,也就战胜了大自然。”作者在这篇日记里充分地发挥了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状景绘物,或比喻,或象征,或拟人,做到了变化跌宕,丰富多采。因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总之,日记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通过写日记,学会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以便准确地表现主题,提高写作技巧,增强日记的感人力量。日记每天都记,也就是每天都在动脑练笔。日记是非常灵活的文体,它的表达方式不拘,可以随兴之所至,经常变换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对话等方式,这就有利于锻炼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
日记是练笔的好形式,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