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2016-11-15何彦新
何彦新
【摘 要】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乃生活的改造。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的能力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与时代的活水。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放学生的头脑、时间和空间,使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用生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反映生活的语言与语文,使语文教学形式生活化。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生活化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乃生活的改造。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他告诉我们,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 ,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的能力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与时代的活水。把语文由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更新语文,又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扮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小学语文教学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平时生活离不开语文的大语文观。
下面就简述自己在平时实践中的肤浅体会。
一、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语文与生活的处理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抓住课文与生活的接触点,用开放的视角,把触角伸向主体和主体的大千世界, 向我们的全部生活开放, 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与升华。
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点切入教学。如教学课文《荷花》可以农村孩子熟悉的荷花导入:你平时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使学生、生活与文本零距离的对话,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自觉地在生活中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用文本表现生活,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
2.解放学生的眼睛和空间。现在的学生尤其是住校生生活和学习空间极其狭窄,每天总是按教室——食堂——宿舍这一模式走,他们很少有时间接触外面世界,其直接结果是导致课堂教学不能成为学生生成部分,他们日渐失去生活的源动力,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他们内心渴望到外面看世界,渴望与自然、与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以丰富自己单调而枯燥的生活,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春天到了,阳光明媚,应孩子们的要求,我把孩子们带出去春游,孩子们欣喜若狂。回来后我让他们写一篇春游的文章,效果特好,因为他们有了亲身经历,写起来文思如泉,而不用闭门造车啦!
3.以生活经验为突破口,诠释困惑之点。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此即所谓“困惑之点”。这时怎么办?以生活经验为突破口!《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这里就不在赘述。
4.解放学生的头脑,对那些义在言外的想象空间加以扩充。《雪儿》一课的第二自然段写道:“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此处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我还会和雪儿干什么?学生思维活跃了!有的说谈心,有的说唱歌,有的说晒太阳,有的说看星星……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是学生生活经验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抓住这“空白之点”,开放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广泛参与热情,就能激活求异思维的能力,锻炼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使开放教学达到更佳效果。
二、语文教学形式生活化
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合作者、参与者、支持者。在课堂中教师也应该用生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反映生活的语言与语文。
1.尽情表现。再现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是贴近生活实际的。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教学时,我们可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2.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 ”同样,对课文的感情也是如此。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
3.开展辩论。认识生活 “辩论”是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明思想的倾向性,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学口语交际“我心目中的电脑网络”,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正、反方学生振振有词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述时不仅运用课本的语言、例子、还列举生活中典型的、真实的事例加以论证。通过辩论,最后达成共识,既理解了相关课文内容,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实现了文和道的有机结合。
4.美文欣赏。感悟生活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透露出物美、景美、事美、情美、人更美,由此巧妙运用,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 能唤起人们的美感, 对事物的认识有个质的飞跃。
5.激情演讲。表现生活 演讲是论说能力的表现。演讲的最大功能是深入人心,给听众教益和鼓舞。
6.动手描绘。美化生活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诗文画面优美, 意境深远。 我们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让优美的文字倾注柔和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又会别有一番景象。此外还有歌唱、朗诵、画流程图、小记者在行动、小老师登场等,只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文的内容, “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 “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 “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开放课堂教学,让阅读教学生活化,就能产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萌发创造力、创新力和想象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奏响美丽、丰富多彩的生活乐章,从小磨练、从小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