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应用在跨流域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2016-11-15汪娴
汪 娴
(新疆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论信息化应用在跨流域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汪 娴
(新疆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由于伊犁河流域开发产业的多样性,必然存在管理单位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随着建管局专用信息网络不断建设完善,网络已覆盖所有建设管理驻地,信息化应用已深入管理工作方方面面,各项业务工作对信息化要求不断提高。及时、准确的信息获取是实现跨流域水利工程管理的先决条件,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大、中企业为强化决策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广泛运用的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亦如此。
数据中心;信息网络;水利工程;应用系统
1 信息化发展现状
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涉及水库、电厂、工业、输变电、供水、灌溉、养殖等产业,建管局的重要职能就是把掌握的水资源、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工程建设情况及各项产业的运行状况随时、随地充分掌握,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建管局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建立伊犁河建设管理及运行管理数据群,有效利用已建成的信息传输骨干通道,结合公共通信网络资源,实现电力、水利、灌溉、养殖等产业建设、生产、管理流程信息远程访问,并根据实际情况部分实现远程控制,实现各职能部门办公自动化,有机整合建设、运行管理信息,建立强大信息访问平台,实现有效的信息统计分析功能。建管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对提高建管局管理水平,规范管理行为,降低管理成本起到重要作用。
伊犁河建管局信息化建设始于2003年,截止2014年,伊犁河建管局信息专网自建光缆总长400km,传输骨干容量为622M~2.5G,通过光传输系统将建成的12个局域网连成一个整体,专用网内共安装传输、网络设备320余台,布设了3000余个信息端口。已建成伊犁河建管局信息专网,网络覆盖了伊犁河建管局乌鲁木齐管理驻地、伊宁市管理驻地及恰甫其海、山口水电站、南岸干渠工程、北岸干渠工程、雅玛渡水电站、输变电等各工程区管理驻地的办公和生活区域,局属各单位、处室全部接入了建管局信息专网。已投入运行的信息化项目有:网络数据中心、远程图像监控系统、水利工程远程控制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内网电话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水情测报系统、安全监测系统、地震监测系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协同办公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
2 网络数据中心
从环境、安全及管理方面角度出发,建管局信息专网在伊宁基地建设一个网络数据中心。建管局信息专网由传输系统提供各站点与局网络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目前伊宁市基地调度楼局域网通过光纤连接至海努克管理站(详见图1)。
根据信息安全要求,数据设备应与网络设备分开安装,信息安全核心设备需要在独立机房内安装,数据设备、信息安全设备是建管局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核心设备,管理要求高,对运行环境要求高。
数据设备、信息安全设备的运行必须随时在系统管理人员的监控下,目前信息中心已迁至伊宁基地,管理位于恰甫其海机房的数据设备已很不方便。
图1 局网络拓扑图
3 网络划分
目前建管局共有办公内网、生产控制网和互联网3张独立的网络。因生产建设需要,需将互联网和办公内网完全物理隔离,而生产控制网和办公内网相对物理独立目的是:
1)使网络建设符合相关的规范,以保证网络安全、高效、可靠。
2)减少和限制能够接触控制网的用户数量,提高其生产控制网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3)减少用户通过办公内网直接访问生产控制类系统,避免了对各个生产控制类的系统的单独保护,节省了投资。
4)生产控制网和办公内网仅有一个统一的单向隔离网闸接口连接,可以避免生产控制网受到办公内网的影响。
4 各应用系统的使用情况
4.1 构建综合信息服务门户
综合信息服务是在业务应用系统之上的、综合性的服务应用系统,它集成了业务应用系统的成果,为领导和各级管理部门的普遍用户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及成果展现。服务对象为流域参与管理工作的决策层及普遍用户,整合各个应用系统的信息资源,提供常用的决策信息服务,采用统一管理、权限划分、单点登录等方式提供各应用系统的入口服务。
4.2 远程监控系统
在水库、电站、渠道水闸(阀)的现地监控系统和视频监视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在乌鲁木齐管理中心、伊宁基地控制中心、水库/电站/渠道管理处建立三级远程监控系统,接收水量调度系统的调度指令进行水闸的远程控制,使得各级管理机构可以实时掌握水闸的环境和闸门启闭情况,并在授权情况下进行远程控制,从而达到科学调度、精确计量的目的。
4.3 水量调度系统
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防洪防凌系统、电力调度系统、远程监控系统、以及安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来水情况、发电要求、受水要求、水库梯级运行情况、渠道输水能力等安排水闸作业,统一调度梯级水库电站和渠道,在保障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达到防洪、发电、输配水效益最大化。
4.4 电力调度系统
电力调度系统是发电及电网调度管理系统,由电力部门统一进行。电力调度系统应按照“电调服从水调”原则进行,按照水量调度系统制作的配水管理计划进行发电作业。
4.5 防洪防凌系统
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远程监视系统、以及安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洪水凌情预报预警情况、水库梯级运行情况、渠道输水能力等对水库电站和供水渠道进行防洪防凌调度,保障水库电站安全和下游河道、桥梁等防洪目标及渠道安全,并提高在灾害风险发生时组织与抢险信息的支持能力。
4.6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全面监测水库集水区和库区降雨、水情,以及重点防洪段过水水位,提升洪汛凌汛、以及中长期来水预报水平,为水量调度系统、防洪防凌系统提供实时、可靠水情信息和预测信息。
4.7 安全监测系统
接收流域内各工程安全监测仪器数据,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储存,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工程相关的决策支持,并为工程运行维护系统提供服务。
4.8 地震监测系统
目前伊犁河各个水库建设时为了监测库区地质变化情况都建设了水库周边的地震监测系统,但各个系统都独立建网,数据不集中,记录格式不统一,数据采集方式各异。本规划的地震监测系统就是要将现存的地震监测系统进行整个,在数据采集时统一数据格式和数据库类型,统一入库,统一存储,在应用系统中建立统一的地震预报和报警体系,根据流域内多个台网信息集合统一进行地质观测,并进行统一的信息发布。针对较早建设监测网络,可根据情况对采集传输设备进行相应的改造,以满足今后地震监测数据采集的需求。
4.9 工程建设管理系统
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就是讲整个工程建设管理过程纳入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主管部门、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机构、设计单位等可以协同办公;各项业务之间、各单位之间、各个环节之间实现充分的信息共享、办事程序自动流转、待办提示和必要的警示;能够对各类信息进行自动的处理加工,能够进行灵活方便的查询和分门别类的对比分析和报表统计。信息化建设将极大的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
4.10 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
开发建设基于计算机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实现伊犁河流域工程运行巡查维护作业便捷化、管理考核规范化、突发事件响应及时化,维护方案制定自动化,使流域内各工程的运行管理具备较强的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和较高的运行管理水平,保障伊犁河各个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为各工程安全运行提供网络化和可视化的工程基础信息及管理维护综合信息服务。
4.11 视频会议系统
采用先进的会议电视技术,将异地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为具备高可靠性的、技术先进、图像稳定清晰、功能完善、使用灵活方便的多媒体视讯平台,为伊犁河建管局运行管理工作,提供电视会议、异地视频会商及远程可视技术交流、方案讨论、远程教学等多种多媒体服务,提高运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4.12 计划合同信息管理系统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伊犁河建管局计划合同管理业务需求,以数据获取和资源整合为基础,以计划合同业务工作流程为核心,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目标,面向领导决策和业务管理,最终实现伊犁河建管局计划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流程化、网络化。
4.13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覆盖伊犁河建管局各级管理单位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办公效率和工作质量,改善信息交流方式,满足建管局各级机构对人力资源信息处理和共享的需求,及时、准确的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高层领导进行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14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伊犁河建管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以数据获取和资源整合为基础,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目标,面向建管局全部用户,建立覆盖各级管理单位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建管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
4.15 协同办公系统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围绕伊犁河建管局实际办公需要,整合、规范现行业务流程,建设覆盖各级管理单位,包括领导办公、公文管理、通用办公系统、门户网站等功能的通用办公系统,实现机关各部门以及下属各单位间办公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办公,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5 结 语
伊犁河流域信息化建设是以水雨情、工程信息、视频等数据信息采集为基础,以通信计算机网络建设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依托,以水调、电调集控中心建设为核心,以生产管理、工程管理、电子政务等应用系统建设为主的系统工程。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涉及水库、电厂、工业、输变电、供水、灌溉、养殖等产业,伊犁河流域建设管理局的重要职能就是把掌握的水资源、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系统的建设将更好的促进区域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利用,全面提升伊犁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保持流域内各项开发治理业务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周学文,张建云.水利信息化及其发展思路[J].中国水利,2001(01):39-40.
[2]李芳.水利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发展[J].广东水利水电,2002(04):15-19.
[3]张建云.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和建设任务[J].中国水利,2000(09):81-82.
[4]刘晨亮.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02):25-26.
F426.91
B
1007-7596(2016)08-0066-03
2016-06-26
于军(1982-),男,河南开封人,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