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沙化土地区划与治理研究*

2016-11-15刁鸣军邹全程郭晓伟焦晓旭

西部林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防沙沙化荒漠化

刁鸣军,邹全程,郭晓伟,焦晓旭

(1.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3.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



中国沙化土地区划与治理研究*

刁鸣军1,邹全程1,郭晓伟2,焦晓旭3

(1.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3.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为进一步推进全国防沙治沙工作,本文对中国各省区沙化土地现状及其动态变化、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所面临的机遇与形势进行分析,总结全国防沙治沙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并根据目前防沙治沙形势,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国防沙治沙工作的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

防沙治沙;沙化土地类型;沙化趋势;“十三五”规划

土地沙化是中国当前面临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也是中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1~3]。为预防和治理土地沙化,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4],颁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启动了一批沙区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推行了一系列保护沙区植被、促进生态修复的政策措施,实行了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等[5]。在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扶持下,沙区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5年12月公布的第五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监测结果表明,自2004年以来,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连续3个监测期“双缩减”,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成效明显的良好态势。但土地沙化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14年,全国还有约31.1×104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24%)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局部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6~7]。

为进一步推进全国防沙治沙工作,本文概述了中国沙化土地现状及其所面临的形势,进而探讨中国“十三五”期间防沙治沙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分析其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

1 中国沙化区域及其发展状况

截至2014年底,中国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72.12×104km2,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7.93%,中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共920个县(旗、区)。仅上海、香港、澳门、台湾没有沙化土地。

1.1中国沙化土地现状及其发展动态

我国沙化区域主要包括新疆(74.71×104km2)、内蒙古(40.79×104km2)、西藏(21.58×104km2)、青海(12.46×104km2)、甘肃(12.17×104km2)5个省份(见表1),占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3.95%;其它25个省份占6.05%。

经过国家大力扶持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山东等29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均减少沙化土地面积约1 980km2,共减少了约9 900.6km2。其中,内蒙古减少最为显著,共3 432km2,其次是山东、甘肃、陕西、江苏、青海、四川;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减少的面积为2 613.6km2(见表1)。

1.2中国沙化程度及其发展动态

沙化程度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沙化。中国的沙化程度表现为,极重度沙化面积为87.29×104km2,占沙化土地面积的一半(50.71%);重度沙化面积为33.35×104km2,占19.38%;中度沙化面积为25.36×104km2,占14.74%;轻度沙化面积为26.11×104km2,占15.17%(见图1左)。

表1 中国沙化主要区域及动态Tab.1 The status and dynamic change of desertificated land in China

与“十一五”时期相比较,极重度沙化面积有所减少(减少了7.48×104km2);其它程度类型面积均有所增加,如重度沙化面积增加了1.89×104km2,中度沙化面积增加了0.41×104km2,轻度沙化面积增加了4.19×104km2(见图1右)。

图1全国不同沙化程度的土地面积比例及其动态变化

Fig.1Different types of desertificated land in area and degree

1.3中国沙化土地类型及其发展动态

中国沙化土地类型中,戈壁面积最大,为66.12×104km2,占38.41%;流动沙地(丘)面积为39.89×104km2,占23.17%;固定沙地(丘)面积为29.34×104km2,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17.05%;半固定沙地(丘)面积为16.43×104km2,占9.55%;露沙地面积为9.10×104km2,占5.29%;风蚀劣地(残丘)面积为 6.38×104km2,占3.71%;沙化耕地面积为4.85×104km2,占2.82%;非生物治沙工程地面积为89km2,占0.01%(见图2左)。

与“十一五”时期相比较,固定沙地(丘)和沙化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15 506km2和3 905km2);而流动沙地(丘)、半固定沙地(丘)和露沙地面积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7 282km2、12 841km2和8 722km2(见图2右)。

图2全国不同沙化土地类型的面积及其动态变化

Fig.2Current status and dynamic change of different types of desertificated land in China

1.4具沙化趋势的土地及其发展动态

截至2014年,中国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为30.03×104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13%。主要分布在内蒙古(17.40×104km2)、新疆(4.71×104km2)、青海(4.13×104km2)和甘肃(1.78×104km2)4个省份,共占全国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的93.3%(见图3左)。

图3全国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及其动态变化

Fig.3Desertification trend of different province in China

与“十一五”时期相比较,中国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减少了10 723km2,年均减少2 145km2。其中,减少最多的是内蒙古(减少3 989km2)和甘肃(减少3 978km2);其次是宁夏、新疆、河北、青海、陕西(分别减少了669km2、471km2、404km2、338km2、329km2);其他省份减少面积占5.9%(见图3右)。

2 中国防沙治沙工作所面临的总体形势

虽然我国的治沙防沙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状况却没有得到改变。因此,中国现在所面临的形势是,沙化土地大规模扩展的趋势得以初步遏制,治理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得以改善,但是其生态系统不稳定,非常容易发生逆转,亟待治理的沙化土地数量多、沙化程度严重,防沙治沙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1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2.1.1生态基础脆弱,治理难度大

沙化面积大、危害重,治理和管护任务艰巨是防沙治沙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截至2014年,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172.12×104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7.93%,除了上海、台湾、香港和澳门没有沙化土地,另外30个省份(920个县)均有分布。而且还有30.03×104km2的土地极易变成新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务仍然繁重[8]。

2.1.2局部生态环境仍在恶化

由于沙化地区环境恶劣,维系生存与保护生态的矛盾异常突出。植被遭受破坏的现象并没有完全得到制止,一边在治理、一边在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生态恶化态势依然严峻,这给沙化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9]。

2.1.3社会参与的力量较小

在治沙工作由人口密度大向人烟稀少地区延伸、由绿洲内部向外围扩展、由林跟水走到引水造林的过程中,所投入的财力、人力、物力在成倍地增加。但国家相关扶持、优惠政策不完善[10]。沙区经济开发的税费较高,造林治沙工程要缴纳土地占用费、支付水资源费等,且治沙贴息贷款的期限短、贷款难度大,以及沙地治理承包期不稳定等种种因素,最终造成私有经济体和群众投资治沙的积极性不高,社会参与的力量较小。荒漠化和沙化区域在开发中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弱。

2.1.4基层缺乏专业治沙人才

很多县(市)基层荒漠化和沙化防治技术推广体系薄弱,基层防沙治沙技术力量不足,难以保证质量和效果。例如荒漠化和沙化状况严重的甘肃省截止到2015年,全省38个荒漠化和沙化县(市、区),河西走廊地区大部分有完整和专门的治理机构,但在白银、临夏、兰州、定西、庆阳和甘南等市(州),部分地方没有专门的治理机构,基层技术力量匮乏[11]。

2.2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2.2.1良好的内部环境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里面明确提出:保护修复荒漠生态系统,加快风沙源区治理,遏制沙化扩展,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这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随之,各级地方政府对防沙治沙工作重要性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其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防沙治沙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落实。在此基础上,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各项公益事业日趋踊跃,因此可以动员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防沙治沙中。

再者,经过长期的防沙治沙工作,中国的防沙治沙队伍积累了经验,完善了政策,加强了科学监测[12],防沙治沙体制不断得以完善。

2.2.2有利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国际社会的日益重视为我国防沙治沙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13]。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防治荒漠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物多样性、减轻贫困、促进绿色发展的基石,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强烈呼吁要加强合作,多方挖掘投资渠道,支持荒漠化防治。因此,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通过了“十年战略”,确立了改善受荒漠化影响地区生态、促进受影响人民生计、惠益全球环境的总体目标,2011年联大高级别会议设定了到2030年实现全球荒漠化零增长的具体目标,必将带动更多国际资源投入荒漠化防治领域,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荒漠化防治事业的整体发展。

同时,中国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缔约国,荒漠化公约先后通过了履约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和影响效果指标体系,并启动28项工作业绩考核指标评估全球履约,采用两套指标综合评估全球履约进展和成效。全球荒漠化防治量化考评机制的建立,势必推动各国完善评估体系,建立信息收集系统,与公约要求接轨。

而且,随着中国荒漠化评估和治理技术的不断成熟,其他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在荒漠化防治领域开展南南合作的需求不断增大,荒漠化防治外援项目逐年增加,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在输出中国防治技术和产品的同时,积极引进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实现以外促内,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3 “十三五”期间防沙治沙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3.1规划目标

根据前期全国防沙治沙工作的成效和面临的形势,结合当前有利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加大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全面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积极预防土地沙化,综合治理沙化土地,到2020年,使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6~7]。

3.2规划任务

根据第五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监测结果,结合各省市实际情况,规划到2020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104km2。治理任务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其次是新疆、河北等;浙江、福建、广西、重庆、海南、贵州暂无工作任务[6~7]。

表2 各省份沙化土地治理面积Tab.2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tasks of different province

4 防沙治沙工作的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

4.1总体布局

综合考虑危害程度、建设能力、防沙治沙历史成效[14~16]等因素,将中国沙化土地划分为5大类型区、15个类型亚区(如图4、表3所示)[6~7],因地制宜确定主攻方向,实行综合防治。

4.2建设重点

中国沙化土地治理“十三五”规划的建设坚持预防、治理、利用有机结合,实行林业、农业、水利等多种防治措施多管齐下,强化指标保护,加强综合治理,在生态区位重要的边疆地区、沙尘暴路径区、国家粮食主产区以及重点江河流域等区域,着力构建沙区生态安全屏障。对国计民生影响较大、沙化土地依然扩展以及相对容易治理的沙化土地,进行优先治理,力争在短期内取得突破[6~7]。

建设重点在于加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减少沙化危害;强化林草植被保护,预防土地沙化;合理利用沙区资源,发展沙区特色产业;推进综合示范区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图4 全国沙化土地规划治理分区图Fig.4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plan in China表3 全国沙化土地治理分区Tab.3 Management types of desertificated land

类型区(5个)类型亚区(15个)干旱沙漠边缘及绿洲类型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及绿洲治理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周边保护治理区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沙漠周边及绿洲区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京津及周边沙化土地治理区科尔沁沙地及周边治理区毛乌素沙地及周边治理区呼伦贝尔沙地治理区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柴达木沙漠周边及绿洲治理区共和盆地及江河源区沙化土地治理区西藏河谷及周边区域沙化土地治理区黄淮海平原半湿润、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黄淮平原沙化土地治理区华北平原沙化土地治理区南方湿润沙化土地类型区沿海沙化土地治理区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沿河沿湖沙化土地治理区西南峡谷沙化土地治理区

[][]

[1]史培军,王一谋.我国沙尘暴灾害及其研究进展与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00,9(3):71-77.

[2]申元村.中国的沙暴,尘暴及防治[J].世界环境,2006(4):31-35.

[3]李克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J].中国网.[2014-03-05].http://www.china.com.cn/news/2014lianghui/2014-03/05/content_31678795.htm,2014,1.

[4]国家林业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5]王信建.防沙治沙贵在综合,重在林业,关键在政府——《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析[J].林业经济,2010(5):58-61.

[6]国家林业局.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R].中国林业新闻网,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news/yaowen/zhxw/content/2015-12/30/content_326049.htm.2015-12-29.

[7]十年规划绘防沙治沙蓝图,治沙止漠为美丽中国添彩[N].《中国绿色时报》.2013-03-21.

[8]屠志方,李梦先,孙涛.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及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6(1):1-5.

[9]刘拓.坚持科学防沙治沙用沙努力推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J].林业经济,2010(3):5.

[10]彭继平.《防沙治沙法》贯彻实施情况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3):1-5.

[11]甘肃省林业厅.甘肃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情况公报[R].中国甘肃,http://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16/06/16/016149448.shtml.2016-06-16.

[12]韩丽文,李祝贺,单学平,等.土地沙化与防沙治沙措施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210-213.

[13]王信建.建设生态文明与防沙治沙工作的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2008(6):5-10.

[14]王君厚.近50年来我国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08(2):23-27.

[15]杨维西.中国防沙治沙60年[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5):14-18.

[16]林琼.关于做好“十二五”防沙治沙工作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0(3):13-17.

Research on Planning and Governance of Desertificated Land in China

DIAO Ming-jun1,ZOU Quan-cheng1,GUO Xiao-wei2,JIAO Xiao-xu3

(1.Academy of Forestry Inventory and Planning,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714,P.R.China;2.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P.R.China; 3.Yunnan Academy of Forestry,Kunming Yunnan 650201,P.R.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ts dynamic change of desertificated land of different province in China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and relevant problem,difficulties,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anti-desertification were summarized,the goals,tasks,general layout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in terms of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uring theThirteenth5-year-planperiod were further put forward in the final.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types of desertificated land;desertification tendency;the 13thfive year plan

10.16473/j.cnki.xblykx1972.2016.05.004

2016-03-25

国家林业局“十三五”防沙治沙区划项目。

刁鸣军(1958-),男,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林业咨询以及生态规划与评价工作。

E-mail:379776298@qq.com

简介:焦晓旭(1960-),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经济林和石漠化治理研究。

S 157

A

1672-8246(2016)05-0019-06

猜你喜欢

防沙沙化荒漠化
2.82亿亩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
浅谈松原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