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模式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2016-11-15吴迪赵春雨

统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督导形式工作

吴迪,赵春雨

(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务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H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模式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吴迪,赵春雨

(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务处,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依据全校100位教师及30位教学督导的问卷调查数据并借助部分访谈资料,从组织建设、工作职能、工作依据和工作机制四个维度,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模式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校教学督导数量不足,个别督导责任心和使命感还需增强;以听课为主,工作形式略为单一;现有工作制度缺乏有效发挥;工作机制有待多层次深化。建议增加教学督导人数,遴选负责任、讲公正的优秀教师补充到教学督导队伍;破除以听课为主的单一形式,丰富和创新多种教学督导工作形式;细化规章制度,实现指导性评价;多重理解“全程”概念,优化工作机制。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模式;有效性

DOI编码:10.13782/j.cnki.2095-106X.2016.04.009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目前高校发展的主题,为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成为质量监控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界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模式的研究比较重视,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其中,组织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督导选聘条件上,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但对所聘人员的工作效果缺乏进一步分析说明;工作职能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作职能的内容与价值上,但在职能发挥的具体形式、方法以及成效上的研究偏少;工作依据方面的研究,普遍看到了对理论基础缺乏重视的现状,但忽视了已有制度、规范的有效发挥;工作机制方面的研究,看到了运行机制仍然不够健全的问题,但在“全”的认识上不够深入和丰富。教学督导的工作效果、职能实施的具体形式、现有制度的落实执行、工作机制的层面覆盖,均是涉及具体执行并且关乎工作成效的问题。基于上述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提高教学督导工作模式的有效性,课题组基于H大学进行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研究设计

为了解H大学教学督导工作的成效,找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路径,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辅助访谈的方法,探讨组织队伍的人员结构质量、工作职能高效发挥的形式、现有制度的执行方式,以及工作机制的多层次内涵。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H高校的教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在H高校发放问卷1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98份。在参与调查的100名教师中,有50名教师为入职不满五年的青年教师。此外,本研究同时还对30名校院两级教学督导进行了调查。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次调查在全校各学院同步展开。课题组从2014年12月开始着手进行调查工作,调查工作共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进行理论讨论和问卷、访谈提纲设计;第二阶段进行问卷和访谈提纲的反复试测与修正;第三阶段为正式调查阶段。

(三)研究的问题

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模式中的组织建设、工作职能、工作依据和工作机制四个主要维度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具体探究四个方面问题。

第一,现有教学督导队伍是否对教师产生了有效影响?督导队伍的人员结构和个人素质是否达到最优?

第二,教学督导工作的方式、方法能否支撑相应职能的发挥?

第三,教学督导工作是否有据可依?其指导督导工作的实际效果如何?

第四,教学督导的工作机制在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四)问卷调查的信度

在组织建设、工作职能、工作依据和工作机制四个维度上,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72,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635-0.747之间,这说明由这四个可比维度所构成的“教学督导工作模式”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对组织建设的调查,关注工作效果

对组织建设的调查是从教师对教学督导的总体评价开始的,目的是看现有督导队伍是否对教师产生了有效影响,督导队伍的人员结构和个人素质等方面是否达到最优。在“您认为教学督导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的作用”一题中,有43.9%的教师选择了“较大”或“很大”两个选项,有48.0%的教师选择“一般”选项,占比最多,还有8.1%的教师选择了“不大”选项,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教学督导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的作用一般,教师仍有不满意的地方。

图1 教学督导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的作用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调查发现27.6%的人认为“督导工作形式大于作用”,另有17.3%的人归因于“督导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这是相对集中的两个原因。可见,部分教师认为有的督导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流于形式。针对督导选聘中的人员素质问题,课题组特设置问题,调查教师最看重的个人素质,结果有92.9%的人选择了“责任心强,考评公正”。可见,工作认真、有责任心、公平呈现考评结果是教师最看重的教学督导个人素质。教师泾渭分明,并非所有督导都缺乏责任心,而是存在差距,有的督导态度认真、指导细致,有的则有时缺乏工作热情,听完就走,疏于指导,放弃了督导工作的一块主要阵地。

除了问卷调查中发现的原因,本研究还结合教师访谈的结果了解到,教师普遍认为学校督导总体数量不多,督导个人又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受时间和精力限制,使得听课次数受限,与教师的沟通交流自然也受限,阻碍督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在组织建设方面,一是督导个人素质存在差距,有的责任心强、考评公正,有的则不然;二是队伍人数不足,工作量受到制约。这两方面是组织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了教学督导的工作效果。

(二)对工作职能的调查,关注职能的发挥方式

适当的方式、方法有利于工作效率提升。在“您亲身经历过的教学督导工作形式有哪些?(可多选)”题目中,所有教师都选择了“听课”,并且有38.8%的教师仅经历过听课这一种督导工作形式。其他工作形式的选择频次骤然减少,都没有过半数,如图2所示。其中,排名第二的工作形式是“教学档案检查”,接下来依次为“座谈会”、“访谈”、“巡考”以及“开展授课竞赛”。这说明目前教学督导工作形式略为单一,听课稳居榜首并遥遥领先,其他工作形式运用颇为有限。

图2 教学督导工作形式选择分布图

对最主要的工作形式“听课”进行深入调研。在“听课或其他督导形式实施后,督导有无及时给出意见和指导?”一题中,69.4%的教师选择“每次都有”,17.3%选择“经常有”,14.3%选择“偶尔有”,仅有1位教师选择“没有”。在指导方式上,选择“面对面交流”的为98.0%,其中有12.5%的人同时选择了“书面形式”。另外还有10人选择了“会议(座谈会)形式”。这说明大多数情况下督导都会在听课后立即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及时给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而课堂之外其他形式的交流相对较少。

上述结果显示,教学督导在履行督查职能时主要采用的工作形式为听课,并且有近七成频率会在听课后当即与教师进行交流,给出意见和指导。访谈结果同时证明,督导对全体教师的听课覆盖率已经达到100%,特定情况如新开课、新教师上课、资格审查等,还会多次跟踪听课。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仅以听课一种形式为主忽视其他形式的发挥,可能会削弱督导在促进教师发展上的作用。

(三)对工作依据的调查,关注现有制度的有效发挥

对30位校、院两级督导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以获得他们对工作依据相应规章制度的看法。在“教学督导工作是否有相应的制度文件?”题目中,所有督导都指出学校有相关的制度文件。在“贵校的教学督导工作的规章制度文件是否健全?”问题中,96.7%的督导选择了“比较健全”或“一般”两个选项,其他选项几乎没有督导选择。可见,教学督导普遍认为本校的规章制度位于中游水平,仍有不尽人意之处。部分督导在访谈中提出:问题在于,第一,“《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对开展督导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做出规定,比较全面,但是在细节问题上还有待加强。往往是给出了宏观原则,具体落实上有时督导们特别是新晋督导会不知如何落实”;第二,“我校很重视教学督导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水平,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学科专业不同,评价标准也应有所区分,各院督导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制度的改革创新是一方面,但深入理解、落实、有效发挥现有制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当下工作中的问题往往并非制度缺失,而是未有效落实造成的。

(四)对工作机制的调查,关注多层次

“全程覆盖”是督导工作机制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中“全程”包括哪些层次和环节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您希望教学督导通过何种方式指导您?(可多选)”问题中,研究发现,工作5年以上和不足5年的新入职教师态度有明显差异。就青年教师而言,94.0%选择了“教学方法”,而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的多达82.0%,还有62.0%选择了“指导备课”,这反映出青年教师渴望教学督导在各方面对自己给予全面指导。而在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群体中,选择“教学方法”的居多,其次是“指导备课”,对职业生涯规划不甚关注。提出职业生涯规划和教学方法两个选项,是由于课题组在调查问卷的试测阶段曾对部分青年教师进行访谈,在访谈中有教师提出了此方面要求,希望能有经验丰富的督导前辈指引自己,特别是刚入职的前五年,希望能有人告诉自己应该做好哪些方面,应该参与什么样的活动等。还有教师希望督导能够在备课阶段为自己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希望听取督导对自己教案的意见和建议。

三、结论与建议

从前文分析可以得出四个方面的结论。第一,在组织建设方面,目前采用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体系,在七、八位校级督导带领下,各个学院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院级督导七至八人。即使如此,若想充分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广大青年教师渴望经常获得督导指点的愿望,现有督导数量仍然远远不足。此外,督导时间、精力有限,进行督导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需要督导具有极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认真对待此项工作,公平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二,在工作职能方面,督导的主要职能包括:监督、检查、指导、评价和服务决策。其中,在发挥检查、指导职能时工作形式略显单一,随堂听课仍然是主要方式,同随堂听课相比,教学档案检查、座谈会、讲座、授课竞赛等其他工作形式都稳居下游。第三,在工作依据方面,各项规章制度齐备,但是在内容的具体详实和因地制宜上仍然具有上升空间。第四,在工作机制方面,注重多层次的全程覆盖,学校层面与个人层面、教学层面与职业发展层面相结合。从教学档案检查,到课堂教学及实验课教学检查,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检查,再到各种教师座谈会、授课竞赛等,这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层面的全程覆盖。此次调查发现,教师对“全程”还有另外的理解,他们更为关注的是个人发展计划的“全程”指引,以及讲课前、中、后的“全程”指导。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模式的各个维度仍有需要完善之处。

(一)增加教学督导人数,负责任、讲公正

基于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经常获得督导指点的渴望,也鉴于督导个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应该进一步增加教学督导人数,特别是充分发挥院级督导作用,调动院级督导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让更多院级督导补充到教学督导队伍中来。院级督导更了解学院教师的基本情况,并且熟悉学科专业,可以对教师给予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导。

在督导选聘中的人员素质问题上,最为教师看重的个人素质是“责任心强,考评公正”。责任心既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道德品质的表现。青年教师对责任心、考评公正的诉求,体现出青年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提升有很高期望,他们渴望通过督导的帮助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希望督导能够像好朋友一样,经常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及时给予指导;希望在各项评估中,自身教学水平能够被公平公正地反映出来。这就需要督导具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在教学督导的选聘中,应该优先选择那些责任心强,特别愿意去帮助教师们的人,多吸纳这样的人成为教学督导。

(二)破除单一,丰富和创新教学督导工作形式

目前教学督导工作形式较为单一,与教师密切相关的工作形式仍然仅限于听课。听课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督导形式,但也并非十全十美。听课仅能解决这一次课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而对潜在问题以及教师发展除课堂教学外的其他问题,例如教学理念的深入理解、教师品德的身体力行等则力不从心。单一的教学督导工作形式会影响督导作用的发挥。故应破除单一,丰富教学督导工作形式,灵活运用座谈、讲座、示范课、教学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利用现代化手段,通过创建微信群、开设微信公众号、网络视频等多种现代化信息手段,为督导和教师之间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

(三)细化规章制度,实现指导性评价

督导职能的发挥要依据相应的规章制度。教学督导制度通常包括基本制度、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等,具体包括督导工作条例、实施细则、听课制度、考核与检查的方法等等。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工作机制运行的基础,具有操作性的制度又可以为工作机制的运行提供效果保障。调查结果显示,规章制度需要详实具体,成为指导性评价指标。一方面,督导特别是新晋督导希望通过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和具体操作规范,这要求规章制度不仅是评价标准,同时也应是行为规范,是可以对照执行的守则。对新进督导来说,规章制度不仅是评价自身工作的衡量标准,同时只要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就可以立即指导自己正确开展督导工作。另一方面,督导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应是指导性评价,通过正确指引,促进教师的教学成长与专业发展。这也符合督导工作模式由“督”至“导”、“督”“导”结合的理论依据。

(四)多重理解“全程”概念,优化工作机制

完整的督导工作机制必然是全程覆盖,并兼有反馈机制。深化对“全程”的理解,关注课程指导全程和教师个人发展的全程。

听课的全程指导是什么?仅仅听课后指导,改进后再听课是不够的,反馈不是反复把一节课改好,真正把反馈机制落到实处,是要将反馈结果带至下一个循环的起点,即带到备课阶段。督导要从听课前的备课环节就开始指导,一直跟踪指导到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如此循环往复。上一节课的收获,包括观念的改变、方法的更新等直接体现在下一节课的备课中,这是头脑中观念意识改变的过程,是一位教师的思想提炼升华提高的前沿阵地,这个过程如果督导不参与,等于放弃了最有生产力的地方。在这方面,美国的督导起了很好地示范作用。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深入课堂进行切实指导,关注课前、课中、课后指导的全过程。特别注重督导会议,这里所谓的督导会议不是指督导之间召开会议,而是教学督导和教师之间开的讨论会。课堂教学督导首先召开督导前会议,这是在备课阶段给予教师指导。然后是课堂观察阶段。最后,召开督导后会议,这是对课程教学的总结提高阶段。这就是美国课堂教学督导的工作机制,它循环往复地进行,从而对教师产生最直接和有效的影响。

学校有发展计划,个人也可以有。督导帮助青年教师制定发展计划,在听课、毕业论文指导、答辩等各种环节,监督、指导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调整计划,计划达成之时也必定是青年教师长成之日。这对教师而言也可谓是一种“全程”。这需要拥有相当数量的督导,大力发挥院级督导的作用,发扬传统的“传帮带”,结合“导师制”。督导真正成为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有点拨,不拘泥于时间、地点和形式。

[1]孙河川,刘文钊,王小栋,郝玲玲.英国最新教育督导评价指标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1(3):55-59.

[2]申金霞.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创新与发展的路径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2(4):71-73,87.

[3]刘长慧.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4(11):60-61.

[4]张勤.高校教学督导联盟组织的实践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2014(1):154-158

[5]徐爱萍.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路径选择[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1):17-22.

[6]赵春雨,吴迪,马炳鹏.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模式创新实践[J].北方经贸,2015(7):267-271.

[责任编辑:张文晋]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Supervision Work Mode in H University

WU Di,ZHAO Chun-yu
(Dean's Office,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of 100 teachers and 30 teaching supervisors,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supervision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four main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function,basis and mechanism.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ain problems are the insufficient number of inspectors,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the work form is monotonous,the existing system of work play an ineffective role,and the mechanism need to be deepened.We shoul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eaching supervisions,select of responsible and impartial teachers join the team,break the single form of lectures,enrich and innovate the working forms,perfect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order to formation guidance evaluation,multiply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whole journey”,optimize the working mechanism.

teaching supervis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orking mode;the effectiveness

G642

A

2095-106X(2016)04-0038-05

2016-11-05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商科院校督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G2014010799)

吴迪(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务处教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等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哲学;赵春雨(197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务处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督导形式工作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不工作,爽飞了?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