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跪上帝跪女人,就不跪皇帝
2016-11-15
西方人跪上帝跪女人,就不跪皇帝
第一个出使中国的英国使团——马戛尔尼使团,带着丰富的礼物而来,却因为不向乾隆下跪,最终满腔热情付诸东流。但是,这也让他们看清了大清帝国的真面目。若干年后,他们带着真枪实弹再次到来……
天朝上国钟爱进贡藩属
中国是天朝上国,天下中心。这样的观念,自打《禹贡》问世以来,被多少代的统治者固守着。
历朝历代的中国皇帝,也包括那些在中土称帝的胡人,对欺负到头上的外人,都很头疼,但只要这样的欺负不严重,就都热衷于怀柔远夷。比如隋炀帝下令外来的胡人吃饭可以不付钱的事情,有点过分,但对外来胡人的优惠,一直都存在。中国的皇帝可以对自己的百姓狠,但对外来的胡人,却能怀柔就怀柔。
所谓的天朝上国、天下中心,理论上是个文化意义上的太阳。周边的各族人民,包括远恶边鄙地带的远夷,都应该向慕王化,主动接受太阳的普照。因此,那些来进贡的藩属,随便带来点儿什么东西,都会换回去一堆金银财宝。而且,天朝对于来进贡的藩属,一般不过问其国内的事务——如果像朝鲜那样,恭敬地接受册封当然好;如果像日本那样,随便将册封的金印一丢也随便,没有人会因此而兴师问罪。
在第一个出使中国的英国使团——马戛尔尼使团1793年来华之前,欧洲的其他“夷人”其实也来过,比如葡萄牙和荷兰人的使节。只是,这些使节面目不清,弄不清他们是东印度公司派来的,还是国王派来的。他们来华,胸无大志,只是想占点儿小便宜。所以,在礼仪上一点都不纠结,跟暹罗、越南一样,来了进礼部,贡品也稀松平常,见皇帝,让三跪九叩就三跪九叩。所以,尽管是远夷来朝,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
但是,1793年来的英国人不一样。首先,他们是带着一个舰队来的,其中“狮子号”是艘装配了64门大炮的巨舰。其次,这是一个庞大的使团,为首的马戛尔尼勋爵曾经做过驻俄公使,以及若干英国海外领地的总督,是位高级别职业外交官。鉴于英国第一次派出使节半途病死的教训,英国政府还为使团准备了副手,以防万一。除此之外,使团中还有各色专家以及随行画师。其三,他们带来了大量的礼品,有中国人见过和没见过的各种天文仪器、地球仪和一架天文望远镜,还有中国没有的四轮马车,最先进的枪和炮,其中铜质的速射炮,可以每分钟发射20到30发炮弹。有中国人肯定见过的地毯、挂毯,各种产自欧洲的工艺品。当然,还有英国最自豪的巨大战舰的模型。
如果英国人真的是来进贡的,那么此番向慕王化的诚意,可是够大的。所以,马戛尔尼使团的到来,给中国朝野带来的是一片欢喜。
当时的乾隆爷,已经82岁了,在位已经58年,自我感觉极好,当然臣子们也跟着他感觉好。有什么能比一个遥远没有听说过的国家前来进贡,更能说明王朝的强大、皇帝爷的威名远播呢?
可惜,英国人来此是另有目的的。
英国人在乾隆皇帝面前单膝下跪行礼
千方百计劝洋人三跪九叩
原来,英国人这番行为,意图是中英两国互派使节,各自驻在对方的首都,双方全面通商,而不是像当时那样仅仅广州一口通商。为了全面通商的方便,英国方面还要求比照澳门,在舟山租用或者买一个基地用来囤放商品。当然,按情势论,如果中国方面不答应这个要求,只要全面通商,英国人的这个要求也是可以放弃的。
但是,中国人的反应却让马戛尔尼震惊而且百思不得其解。
首先,马戛尔尼此行被视为来进贡的。从不见经传的“远夷”英吉利,不远万里前来朝拜进贡,这令朝臣,尤其是乾隆帝的宠臣和珅兴奋莫名,非常热心地派出他的亲信去接待远方的“贡使”。
其次,即使以天朝自命的人们没有一个明白这些“进贡”来的仪器怎样安装,怎么摆弄,但却都装出一副什么都明白的架势。对付天文望远镜如此,对付速射炮也是如此。在马戛尔尼的随从当众演示了速射炮的威力之后,围观的清朝大臣们依旧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假装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奇技淫巧。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清朝官员在知道了来者不是贡使之后,却依然假作不知。他们根本不乐意谈及马戛尔尼的使命,却一个劲儿地劝马戛尔尼,见皇帝的时候一定要穿中国的衣服,行三跪九叩大礼。而在英国人看来,他们见中国皇帝的礼仪,只能按照他们见英国国王的礼仪,单腿跪地,吻对方的手。
马戛尔尼在没有见到乾隆皇帝之前,当然不会放弃达成协议的希望,所以对陪同的清朝官员的纠缠也一直应付着。在此期间,马戛尔尼也做了一点儿妥协——如果清朝方面一定要坚持按中国礼仪,那就请清朝方面派一个跟他地位相当的大臣,对着英王乔治三世的像三跪九叩,那么他对清朝皇帝也如此办理。
然而,这样的妥协并没有达成。见不到中国的皇帝,马戛尔尼的使命就泡汤了。礼仪,并不是天大的事。最后,迫不得已,马戛尔尼和他的同伴们至少按照中国礼仪双膝跪倒了一次。单腿下跪的英国礼也行了若干次,但吻手则免了。只是后来,当使命最终失败之后,马戛尔尼很羞于提及他的妥协。
尽管如此,当英国使团的真实意图最终为乾隆皇帝所知的时候,马戛尔尼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连同双膝跪倒的屈辱都付诸东流。
意外看穿清朝国防致命伤
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天下共主的乾隆爷,对英国人感到了愤怒和不解。虽然说,在后来的日子里,皇帝还是表现了他的大度,没有下令将狂妄自大的来使斩了,或者割了耳朵放回去。该赏赐的礼物,以及所有贡使都会被赐给的御笔的“福”字,后来也补上了。
当然了,乾隆对于英国建立平等外交商务关系的要求,毫不意外地在敕谕中加以全然驳回。在乾隆看来,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需要跟外夷进行贸易,互通有无。现在开的一个口子,不过是因为天朝的茶叶、瓷器和丝绸为你们这些外夷所需,因此特别加恩体恤的,类似于一种宽大为怀的赏赐。
这样一来,马戛尔尼的使命就彻底失败了,不仅平等通商做不到,连改善一下在广州的英国商人的待遇,避免地方官随意加税都办不到。
但是,这个使团也不是一点收获也没有。有一样意外的成果,那就是看清了大清帝国的真面目。由于使团在中国盘桓多时,尤其回程是从北京沿大运河南下江南,再转广州,所以,他们沿途考察了中国的社会、官场、军队,包括军事要塞。那时的中国人还没有丁点儿的保密意识,所以,他们想看什么都能看到。
他们了解了中国社会贫弱的现实,看到了官民关系的紧张、官员的贪腐。也看到了中国几乎不堪一击的海防、贫弱的军备。虽然没有照相机,但他们随行的画师,将所看到的一切都画了下来。
马戛尔尼回国之后,中国以往的神话就不复存在了。但是,马戛尔尼不肯下跪的故事却被传成了“神话”。一种说法是,马戛尔尼坚持不跪,但到了大殿之上,见了皇帝,天威所致,不觉双膝跪倒。有人还为此赋诗道:“一到殿廷齐膝地,天威能使万心降。”另一种说法则是,这些夷人两腿僵直,根本跪不了。
1816年,清朝的嘉庆二十一年,英国最后一次派使节阿美士德来华,再一次铩羽而归,连皇帝的面都没有见到,更别说谈事了。
后来,美国人也来了,所有人都卡在了双膝跪倒的礼仪上。美国人比较幽默,他们解释说,西方人的双膝,可以跪上帝,也可以跪女人,但就是不能跪皇帝。
其实呢,礼仪问题的背后,是中国的开放和平等通商关系在天朝体制下根本不可能建立,这是个死结。英国人、美国人意图通过和平方式将中国拉入他们世界的努力彻底失败,剩下的事情,就只能是刀兵相见了。
天下体系的传统仍在延续,但大清所不知道的是,这个温柔的天下体系,已然面临灭顶之灾。
(《开国之惑》万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