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导学课堂授课程序及创新点研究

2016-11-15任光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15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导学自学

任光华

“学案导学”就是一种在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的新型教学模式。近几年我校也大力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导学案”课堂授课程序

基本流程:“解析目标→课前预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1.解析目标

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前,预先把要新授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合适的学习的目标,把目标写在“导学案”上。开课后,师提示学生依据“导学案”,领悟学习目标,使学生带着清晰的目标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促使教师研究课标和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便于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抓住重难点,在课后复习时进行知识归纳。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什么时候完成不做硬性的规定,学生根据“导学案”提示,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总结的规律自己总结,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激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为解决共性的问题做好准备。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练习或上节课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设计一到两道题即可。达到学生手头拿到学案后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目的。

3.交流展示

学生根据自学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交流展示自学成果。在组内充分交流并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学习小组将本组学习、探究、体验的成果,在班内汇报、展示和交流。这一环节既是学生个人充分表达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尽情展示个人风采的过程,也是多维互动、相互启迪、思维碰撞、成果共享的过程。组内成员有明确的职责,学习组长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如何将,以便及时进行点拨,掌握点播的时机和度。

4.合作探究

学生依照导学案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能激荡出智慧的火花。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间交流自读课文后的体验、感悟,并交流对导学案的学习情况,每个学生在“小组”这个小集体中都有展示的机会。然后,小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进行研读讨论。研读讨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案中的问题,二是学生自主发现和生成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学情来定。

5.达标检测

设计以多变的题型呈现,总体还是以基础题为主,但应设有综合解答题,综合题要有典型性、代表性,要紧跟时代步伐。80%-90%的学生能做全对,题量不能超过6道题。学生答题时间不能超过8分钟。

二、学案导学的创新要素

导学案在近几年受到广大中学师生的热爱有着其自身诸多创新的要素,下面是笔者的几点心得。

1.“学案导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案导学”改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据学案学习,目标步骤清晰,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尤其是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以前由于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想学也无从下手,成绩越来越差,甚至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现在有了学案就不同了,学生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即便是程度再差的学生,也能完成部分内容。

2.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体现了集体备课的作用

要求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备课环节上花大工夫,下大力气。各备课组要明确分工,每周指定一名主讲教师,提出主讲方案,其他教师在集体备课期间提出教学疑问,全组讨论解决共性问题,研究制定出学生课下预习的内容,课堂讨论的内容、课堂动手实践内容及课后反思内容。

3.使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得到优化

导学案首先从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参与具体学习的过程和给予了如何自学的方法;而知识和能力则是学生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所遗留下的深深痕迹,并演变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所依赖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智力因素;因为有了亲身经历,学生便真正体验到了获取知识后的甘甜和喜悦,而所有这些又都化作一份份非智力因素,成为促进学生不断追求新知、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健康成长的原动力。

4.促进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从师生的关系看,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具体表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培养者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两个方面。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导学案对学生自学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引导作用的强化,使得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在学案中变成了一种自觉行动。导学案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把教师从传统的以讲为主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学案设计和指导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导学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