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世界成为音乐的课堂

2016-11-14孙兴春

出版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丛书教授文明

孙兴春

音乐,从来都是伴随人类步入各个时代的一种文化旋律和价值判断,音乐教育更是熏陶民众形成文明规范的强有力手段。音乐的背后,蕴含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价值。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辅相成、互相交融的。音乐无国界,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的今天,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就是世界音乐的发展。

2015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全套引进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经典《世界音乐系列》,正是通过展现全世界不同地区的音乐形态、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呈现世界不同音乐的不同内涵,展现不同地区的音乐所呈现的不同的民族性,揭示不同音乐内涵的同一指向——净化人们的心灵世界,升华人们的精神境界,提升人们的健康性、情趣性。这也是人类艺术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进一步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门径。

该丛书是国内首次较系统地出版关于世界音乐多元化的译文丛书,在中国音乐界是促进中国与世界音乐文化交流的里程碑事件。

在引进出版之初,丛书就确立了高端的视野,中文版的出版邀请到原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世界民族音乐学会会长陈自明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赵塔里木教授等专家,以及大陆20多家音乐学院及台港澳音乐学院的音乐人,他们的精心推荐和严格把关,也使这套丛书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国外的教材相比国内原有教材,最大的特色就是可读性。《世界音乐系列》(共24本,2016年版出12本,2017年出版12本)带有音乐人类学家们实地考察音乐的亲身感受,生活气息浓厚。因此,对于广大受众来讲,非常具有可读性。可专供大学生和一般读者使用,无论读者有没有专业音乐知识体系的背景,都可以流畅阅读。

同时,该套丛书的出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促进了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和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本世纪初,教育部就出台了指导政策,提出9年义务教育的音乐课程标准要包含“理解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内容。2007年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课程也增添了“世界音乐课程”作为必修课。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当今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潮,也是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至今,国内已有几百所高等院校在教授世界音乐的课程。

其二,由于目前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和基础音乐教育关于世界音乐方面的资料非常匮乏,这套丛书可谓“生逢其时”,因此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丛书作者都是该领域具有相当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准的教授、学者,写作时力避艰深,注重普及性,为高等院校中小学教师和广大读者所接受。

此套丛书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丛书的编撰以“体验音乐,表达文化”为主题(其中有《中国音乐》一书),这符合当今中国政府提出的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20世纪中国是以学习西方音乐艺术为主,而这套丛书将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音乐艺术介绍给中国,它将拓宽中国公民对音乐艺术的理解,音乐不仅仅是作为艺术,更重要的是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文明的基督教音乐文化、中国文明的礼乐文化、印度文明的印度教音乐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音乐文化,都是文化和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不同文化和文明精神的象征。此套丛书的出版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三个面向的重要文化意义。

2016年7月,丛书首批6本《西非音乐》《东南亚陆地音乐》《美国音乐》《安第斯音乐》《巴厘岛音乐》《朝鲜半岛音乐》面世。正如丛书英文版主编帕特里夏·希恩·坎贝尔教授所说:要将世界作为我们音乐教育的课本与课堂,而非传统教学仅将书本与作品作为我们音乐教育的课本与课堂。也正如丛书中文版主编管建华教授引用凯瑟林伯爵的话:“认识自己的捷径是周游世界。”让我们一道周游音乐的世界吧。

猜你喜欢

丛书教授文明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请文明演绎
刘排教授简介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漫说文明
艺术创想丛书
对不文明说“不”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