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经济解困开药方
2016-11-14郑渝川
郑渝川
菲利普·科特勒是世界知名的营销学大师,现任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营销学杰出教授。很多人都知道科特勒接受过严格的经济学训练,更有意思的是,他曾分别在芝加哥大学(硕士)和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师从诺奖得主、自由市场经济捍卫者米尔顿·弗里德曼,以及诺奖得主、美国凯恩斯主义大师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两大经济学门派的学习经历,使得科特勒能够以相对超脱和客观的态度来评价经济学问题及相关公共政策。
科特勒之所以专门写一本有关资本主义困境与缺陷,并探讨可行解困方法的书,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从公共政策到行业政策、企业家举措,很大程度上都偏离了管理与营销的要旨,科特勒坚信,如果能够按照管理与营销的原则、方法行事,全球发展的水平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欧债危机接踵而至,国际金融与贸易环境震荡,实体经济振兴看上去遥遥无期,这一过程中暴露出资本主义体系大量缺陷,公共福利体系有坍塌解体的危险——尽管自由放任经济学家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竭力宣称现有的问题,均是对方学派影响公共政策所致,但实际上无论是金融问题,还是一般的福利问题,两大经济学门派显然都有责任——客观评估并挖掘资本主义缺陷所在,淡化意识形态束缚,才可能找出克服缺陷的方法。
《直面资本主义:困境与出路》书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存在14个严重缺陷。我们大致可以将之分为三类:
第一类,资本主义加剧社会不公。包括:日益加剧收入和财富不平等,没有或很少提出解决持续贫困的方法,工人工资难以维持生机,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使得工人获得的保障越来越差。
第二类,资本主义发展的负面外部性太大。包括:资本主义发展存在周期性萧条、危机,难以持续平稳发展,周期震荡的社会代价太大;未能使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本支付足够的费用;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使用缺乏管制。
第三类,资本主义对于社会、社会价值存在持续的破坏作用。包括:强调个人主义和私利,牺牲了社会和公众的利益;鼓励消费信贷,导致社会的金融化程度越来越高;偏爱短期盈利计划而非长期的投资计划;明知不可能依靠企业自律确保产品质量、广告真实、经营安全,却依然反对建立或强化相应的政府管制;只关注GDP增长,而并不关心社会价值和幸福感。
科特勒认为,缓解社会不公,才可能确保社会在持续稳定的前提下发展。他在书中引述了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对收入和财富不平等问题的观点,综合不同意识形态立场的经济学家的观点指出,越来越严重的收入不平等导致更低的消费需求,使经济不景气持续下去,不断影响其偿债能力,为最终泡沫的破灭和经济萧条埋下祸根。他建议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推行更为激进的税制、关闭离岸避税天堂等政策来缩小收入差距。当然,他指出,这些政策要付诸实施,就必须要让富人相信支付更高的税收等举措对于大众和对他们同样有利。
在书中,科特勒就抑制资本主义的负外部性提出了建议。要减缓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波动风险,就应当识别并描述增加企业风险的几个关键要素,从技术进步和信息革命等多个角度关注风险。
提到狭隘利己主义,科特勒提及个人主义“教母”、哲学家安·兰德,分析了其论点主张的狭隘性,并指出,在重视个人利益的同时,要在贫困、污染、气候变暖、能源成本上涨等重要问题上实现协作联合。此外,科特勒谈到的消费主义操纵顾客消费心理、刺激过度消费,短期利润冲动诱发短视行为,也均可归为狭隘利己主义的影响,只有对之予以对冲梳理,才能使得经济走出困境。